來自西藏新世紀初的報告
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徐平、萬德卡爾: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
古老的拉薩,現代的都市
新世紀的西藏城鄉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拉薩、日喀則、林芝的城市建設和市場繁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路經過的城鎮鄉村,市鎮建設和居民住宅都變化巨大,新建和擴建的住房明顯增加,尤其是城鎮的建設登上了一個新台階,縣級以上的城鎮大多新樓房林立,道路寬闊,商貿繁榮,農牧民的住房水平也有明顯變化。
繼拉薩至日喀則的柏油路之後,日喀則至江孜的公路正在改擴建,預計明年正式通車,江孜至亞東的公路雖是沙石路麵,但養護水平明顯提高;拉薩到林芝新鋪的柏油公路,使得交通狀況大大改善。我們一路幾乎沒有遇到沒電或停電的情況,用水也基本都是自來水,在西藏工作可以告別電筒和蠟燭,這是前所未有的變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訊的變化,所到之處,基本都可以方便地使用有線和無線通訊設備,城鎮大街上PC卡電話十分方便,江孜、林芝街頭甚至50至100米就有一部電話機;靠近城鎮的農村大多已經能夠安裝電話,林芝還出現了“電話村”,電話的使用範圍正在向偏遠鄉鎮和廣大農村擴大。
與生活水平相關的一組數據
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2000年西藏自治區的GDP達到117.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1993年增長126.9%,年均增長11.9%,高於全國平均發展速度。農業生產連續13年豐收,2000年全區糧油總產突破100萬噸,牲畜存欄2266萬頭隻,基本實現糧油自給這一曆史性轉變,人均糧、肉、奶占有量分別達到389公斤、60公斤和86公斤,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2000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31元,年均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448元,年均增長11.6%,人均居住麵積達到20.04平方米;絕大多數群眾的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部分群眾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全區48萬貧困人口中已有38萬基本脫貧。
總之,我們所到之處,切實感受到西藏老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城鎮居民的吃穿住行都有明顯進步,各個城鎮的商業空前繁榮,公共交通進一步改善,特別是新興的裝修業的悄然興起,直接反映了城鎮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城鎮青年的變化尤其引人注意,其服裝的新潮和現代時髦的流行,已經很難找到內地和西藏的距離,城市夜生活中上“網吧”成為新的時尚,西藏的城市人的生活不斷注入現代化的內容。
農村的變化也較為明顯。到城鎮“上街”的農牧民,除了傳統的朝佛、遊玩和購物外,開始有錢上飯館了。過去江孜農民上街,大多在街頭找個樹蔭空曠處席地而坐,吃喝自帶的食物,現在則時興進飯館,邊看飯館的電視,邊吃上一餐便宜的飯菜,同時還喝自帶的青稞酒。采購各種現代電器和機械,特別是彩色電視機和小拖拉機成為新的購物熱點。農民新房普遍擴大到兩層樓,富裕人家的室內裝修更是富麗堂皇,傳統的藏式建築風格再加上電視天線和新興的鋁合金窗戶,格外引人注目。農家小院裏除圈養的黃牛和農具外,許多人家擺放著汽車、拖拉機和其他農牧業機械,林芝和亞東人家還特別喜歡種養鮮花;農民的家用電器的種類和數量都普遍增加,電話開始進入農村。農民日常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如過去班覺倫布村的夏天集體聚會,多是在柳樹林中吃各家自帶的青稞酒、酥油茶和糌粑,今年的聚會是在村公所的帳篷裏,連續三天播放音樂歌曲,吃的是從市場上買來的豬肉羊肉和蔬菜大米,玩的除傳統歌舞和藏牌、藏式骰子外,也有人玩撲克和麻將。
經濟持續發展,城鄉麵貌一新,商貿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使得西藏城鄉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定的氣氛。我們所到之處,都感覺到社會穩定,治安良好,特別是人們的心態安寧,絕大多數人安居樂業,心情舒暢,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日喀則的珠峰文化節上,來自各地的農牧民群眾,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麵和發自內心的歡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援藏工作進入新階段
西藏城鄉發生的巨大變化,是和中央的關心支持和兄弟省市的援助分不開的,特別是西藏城鎮麵貌的巨變和基礎設施的改善,處處體現著中央和兄弟省市援藏工作的功績。1987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43項援藏項目中,日喀則地區有7項,總投資3694萬元;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63項援藏項目中,日喀則有12項,總投資達12.35億元。自全國對口援藏以來,上海市和山東省共落實援助日喀則地區的項目829個,總投資達7億多元。由廣東、福建兩省援助的林芝地區,六年來兩省共派出幹部95人,援助金額8.84億元,建設項目達430多個。
2001年是對口援藏的第六年,也是第三批援藏幹部走馬上任的第一年,我們所到之處,感覺內地援藏幹部的態度、方法都有了新的變化,援藏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指導思想上從短平快轉向長期建設,視當地為第二故鄉;在工作方法上思路更加切合西藏實際;在實際的援助工作中普遍從形象工程轉向切實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農牧民的致富增收;從單純的物質建設向製度建設變化,注重兩個文明一起抓;強調留下好作風,帶出好幹部。
在中央和兄弟省市強有力的支持幫助下,加上西藏當地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西藏各地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首先是教育得到優先發展,各地學校校舍大多麵貌一新,教育經費每年按經濟發展比例遞增。學生的入學率、穩固率和升學率都有明顯的提高,“普六”和掃盲工作全麵展開,個別地方已經開始做“普九”的工作。衛生事業得到全麵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全麵推進,林芝地區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日喀則地區大多數縣已經全部推開;各級醫療機構和設備都得到普遍改善,江孜由上海援助的浦東醫療中心非常漂亮。隨著“村村通”工程的展開,各地的廣播電視覆蓋率前所未有地擴大,大多數農牧區都能收聽或收看廣播電視節目。在其他方麵的建設成就,也非常顯著。
西藏的未來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快速推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為各地幹部群眾的共識。根據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和西藏自治區第六次黨代會郭金龍書記的講話,各地都結合實際製定了“十五”規劃和近期發展目標。解放思想,科技創新,教育為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遊、礦產、服務等優勢產業,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城鄉市場經濟發展,兩個文明一起抓等,可以說是各地共同的指導方針。
在具體實施上,各地因地製宜製定了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計劃和措施,各有側重。如林芝地區的小康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白朗縣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設、江孜的科技興縣、昂仁縣的礦產旅遊開發、亞東縣的商旅科技興縣等等,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日喀則地區2000年GDP達22億元,特別是農牧業生產得到長足發展,去年在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的情況下仍獲豐收,糧食總產達34萬多噸;林芝地區2000年GDP達10億多元,從1998年以來國民經濟連續三年保持15%以上的發展速度,經濟社會成功實現了超常規發展。
特別令人欣喜的是,各地在地方經濟發展上,都重視農牧業的基礎地位,著力提高農牧民的增收和富裕,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許多地方都將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鼓勵農牧民進行商品經濟嚐試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林芝地區以小集鎮建設為中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人口轉移、私營個體經濟發展;江孜縣通過維修水毀堤壩及新修水渠的工程,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較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現金收入;亞東縣根據地理氣候條件,在北部搞畜牧業綜合開發區,南部搞林、果、藥材、蔬菜綜合開發區,再發揮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搞旅遊綜合開發區,以三大基地,帶動三大產業,開發三大係列產品;謝通門縣除發揮礦產優勢外,還扶持民族手工業,使傳統的藏刀生產發揚光大,組織貧困戶和全縣富裕勞動力,由技術員帶隊,有組織地開拓勞務市場,達到戶均有一人外出打工。借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大投入大發展的機遇,各地在製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時,也都把農牧業作為重點來抓,如林芝地區十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的306項中,農牧林水就有114項,占總投資額的24.21%。
走向新世紀
西藏以嶄新的姿態跨入了新世紀,西藏人民正和全國人民一起,開創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無限光明。
文章來源: 《見證百年西藏》續
作者: 徐平、萬德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