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界猜測白宮為動武掃除障礙 美"抗命司令"辭職 zt

(2008-03-12 17:37:54) 下一個
外界猜測白宮為動武掃除障礙 美抗命司令辭職
2008年03月13日 08:04:49  來源:新聞晨報




3月11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宣布,他已經接受負責中東地區的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法倫的辭職申請。這是法倫2007年4月24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紮比出席記者招待會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法新


在即將謝幕的布什政府中,有一個人孤單地麵對著窮兵黷武的美國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等人;在某種程度上,他平衡著美國與伊朗的戰與和,因此被稱為伊朗問題上的美國警察。這個在白宮特立獨行的人,就是負責美軍中東地區行動的中央司令部司令威廉·法倫,外號“狐狸”。

近日,法倫在美國軍方刮起了一場不小的“將軍抗命”風暴,這場較量11日終於有了結果:法倫提出辭職,美國國防部隨即表示接受。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是美國攻打伊朗的前兆。

  “荒謬可笑”,防長否認將攻打伊朗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11日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說,他已同意法倫提前退役的請求。蓋茨說,這完全出於法倫本人的意願,他很不情願地接受了法倫的辭呈,並深感遺憾,但批準法倫的請求是“正確決定”。

蓋茨說,他認為在伊朗問題上法倫同布什政府的看法並無太大不同。他還表示,在中央司令部司令新人選確定並獲得參議院批準前,這一職位暫時由法倫的副手馬丁·登普西擔任。

蓋茨特意強調,法倫辭職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說這意味著美國將與伊朗發生戰爭是“荒謬可笑”的。

美國白宮發言人佩裏諾12日也說,美國目前並不尋求對伊朗發動戰爭,主張在伊朗核問題上采取外交手段。他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總統布什已經表示,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將不排除采取任何選擇,以使外交手段更為有效。

2007年2月,布什親口宣布提名時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法倫接替阿比紮伊德上將擔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按照白宮的構想,法倫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做好進攻伊朗的戰前準備,研究什麽情況下美國可以行動,認真策劃各種規模的行動方案等等。

對此,華盛頓不少觀察家曾很看好這次任命,他們認為,布什在中東尤其需要法倫柔和的外交手段以及與眾不同的戰略視野,以緩解那裏亂麻般的局勢。

不過,對於自己的“仕途”,法倫似乎早有打算。他的做法是,自己要有足夠的自由度,要堅持己見,若是命令已下沒有討論的餘地,那就辭職,反正戰爭不能從自己手裏開始。“談判解決”,將軍因伊朗激怒白宮

對於伊朗,布什似乎充滿了敵意,常把第三次世界大戰掛在嘴邊。

麵對這樣的總統,法倫曾表示:“這種頻繁敲響戰鼓的做法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也不起任何作用。我希望沒有戰爭,這就是我工作的目的所在,我們應該盡全力創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美國需要的是力量與(和平)意願的完美結合。”

其實,美國政府內的爭吵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從沒有一個人敢像法倫這樣直言不諱。據稱,法倫不但對動武準備工作消極怠工,而且在布什和蓋茨麵前毫不隱瞞自己的反對意見。

更大膽的做法是,法倫曾在以官方身份訪問埃及時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表示,“美國不會對伊朗動武,伊朗問題應通過談判解決”。消息傳到華盛頓,布什很氣憤,蓋茨很無奈。

中央司令部司令在伊朗問題上公開唱反調的做法,明顯削弱了布什政府對伊朗的威脅效果,這讓白宮很不滿意,法倫的挑戰已經激怒了白宮。

對此,法倫密友、五角大樓前官員托馬斯·巴內特曾在文章裏寫道,為什麽法倫不斷地公開抗命還能暫時保住司令的位子?答案是他一開始就做好了摘掉“官帽”的準備,而且這頂“官帽”也很快會被摘去,法倫決定不再違心執行明顯是錯誤的決定。

不久前,美國媒體也報道說:“有觀察家表示,法倫在其任期結束前被撤換也不奇怪。白宮可能考慮任命一位他們覺得更可靠的指揮官。如果真如觀察家們所料,那就表明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準備在今年年底前對伊朗開戰。顯然,阻擋他們道路的指揮官是不受歡迎的。”

“不戰而勝”,法倫與下屬看法不同

2005年至2006年,在擔任太平洋戰區司令期間,法倫頂著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自己手下一群年輕鷹派軍官們的壓力,堅持與中國軍方擴大接觸,受到美國軍方內部和國會的不少非議。

2006年底拉姆斯菲爾德下台,新防長蓋茨把法倫調到熱點集中的中東戰區,正是看中了法倫是美軍內外最有戰略眼光的官員之一。

在法倫出任中央司令部司令後,蓋茨曾稱,美國與伊朗發生軍事衝突是“最後選擇”,因此,法倫出任中央司令部司令後的外交技能遠比他的作戰經驗來得重要。

與一介武夫不同的是,法倫對不同的文化非常感興趣。據美國駐芬蘭前大使、曾與法倫一起工作過的德雷克表示:“他與一般的軍人不同,他認為軍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發動戰爭,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能正是由於這種戰略眼光,使法倫在伊朗問題上與白宮鬧出矛盾。與此同時,他的部下們———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軍官,也對這位上司抱怨連連,認為法倫沒有表達出他們希望發動對伊朗的戰爭以緩解伊拉克局勢的願望。

駐伊拉克美軍司令戴維·彼得雷烏斯就曾說過:“你不能僅指望在伊拉克境內解決伊拉克問題。”作為美國鷹派的代表,彼得雷烏斯所指的是伊朗暗中支持伊拉克的某些武裝組織製造混亂。

但彼得雷烏斯的上司法倫顯然不同意這種邏輯。法倫曾表示:“世界上有五六個熱點地區,我們的國家甚至不能承受陷入其中任何一個的危險。”當被問到如何麵對可能的戰爭時,法倫答道:“嚴肅地說,這些人(美軍士兵)都會成為螞蟻,到時候都會被碾死。”

[人物檔案] “狐狸”的軍旅生涯

法倫今年63歲,出身於海軍飛行員,有超過25年的飛行經驗。他在擔任飛行員時被同事戲稱為“狐狸”。這個綽號在他離開前線、升任指揮官後還一直跟著他,熟識法倫的人在背後都以“狐狸”稱呼他。

法倫發跡於海灣戰爭。當時,他奉命指揮“羅斯福”號航母上的航空部隊,取得不俗功績後在海軍平步青雲,於2000年出任海軍第二把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2003年10月,法倫轉任美國艦隊司令部和大西洋艦隊司令員。在這個位子上還沒坐熱,他就於2005年2月被擢升為太平洋總部司令。

法倫擔任美軍高官的時間不長,但總是碰上棘手的事件,這也讓他有充足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外交才華。法倫曾表示,外交和他所領導的艦船、戰機和士兵一樣重要。

2001年,美國潛艇“格林維爾”號意外撞沉一艘日本漁船,造成9名日籍船員死亡。法倫當即自願飛到日本,向受害者家屬和日本官員親自致歉,順利處理了美國與盟友日本的一次外交危機。

時任太平洋總部司令的丹尼斯·布萊爾上將對法倫此舉如此評論道:“法倫當時並不很熟悉日本,但他在處理一個棘手的外交問題時表現得十分出色。他判斷準確,而且學得很快。”

由於一係列出色表現,當時的法倫頗得布什賞識。2007年2月,他被調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

布什的這個人事調動頗受爭議,曾在裏根政府時期任助理國防部長的考伯就對海軍出身的法倫不以為然。

考伯說:“我不認為他會為中央司令部帶來什麽優勢。(布什的任命)就好像把(海軍陸戰隊將軍)安東尼·茲尼放到太平洋司令部一樣不合理。我認為,他不具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大戰場所需要的專長。”

當時,無論是阿富汗還是伊拉克,美軍主力都是地麵部隊,中央司令部司令也大多由陸軍或海軍陸戰隊上將出任。

不過,也有支持法倫的人。法倫的前任托馬斯·法戈就對法倫充滿信心,他說:“所有中央司令部司令需要的技能,法倫都有。”

其實,中央司令部司令一職並非美差,它更像一塊燙手的山芋。據悉,在法倫出任中央司令部司令之前,布什曾“欽點”過不少將領,均被婉拒,因為美國軍方有許多人並不認同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李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