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家:中國國防現代化程度落後非常危險

(2008-03-08 18:19:29) 下一個
專家:中國國防現代化程度落後非常危險
2008年03月07日 10:41:30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國防部3月3日公布了《2008年中國軍力報告》。這份報告一反前幾次報告經常一拖兩三個月的“慣例”,突然於中國兩會及台灣“大選”前準時公布,令熟悉美方操作的人頗感意外。

和往年一樣,報告充滿了對“中國軍力不透明”的指責,宣稱“中國實際軍費是公布數字的3倍”,報告還用較大篇幅渲染中國在“太空戰”、“網絡戰”方麵迅速增強的軍力,以及“中國逾1/3軍力部署台海”所造成的威脅。

中國駐美大使館、中國人大和外交部發言人3日和4日迅速對這一“歪曲事實”的報告做出回應。西方輿論對美方的這一報告也不都是讚同的聲音。

人大發言人薑恩柱強調,中國國防費占GDP的比重和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與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與一些大國相比,均處於較低的水平。西方媒體習慣了對中國軍費的批評,但它們很多也提到,相比之下,美國2008年的軍費是5154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在伊拉克、阿富汗的軍費和核武研究費用。

美國罕見地“如期公布”

美國五角大樓從2000年起向國會遞交《中國軍力報告》,評估中國軍事技術和戰略的最新發展,並分析今後的發展趨勢。

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共66頁,分為6章,此外,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還特別設了一個專題,講述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人力資源。一名中國軍事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稱,這表明美國防部內的研究者希望從更加廣闊的視角來描述中國軍力發展的變化。

從美國國防部網站上刊登的《中國軍力報告》內容來看,報告開篇即聲稱,“美國歡迎一個和平和繁榮中國的崛起”,並稱“在協助和鼓勵中國發展並融入國際體係方麵,沒有一個國家比美國做的更多”。

但是,報告接下來就指責中國軍力不透明,稱“外界對中國的動機、決策和支撐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關鍵能力知之甚少,中國在某些領域的行動已愈來愈同其已經宣布的政策不相符,中國未來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

報告還稱,“中國進行軍事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是在短期應對台海危機,包括美國可能的介入”。報告強調,“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發展不但正在改變東亞軍事平衡,而且已將影響擴大到亞太地區之外”。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中國訪問學者龐中英教授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美國軍方推出的這份中國軍力報告就內容而言,沒有太多新意,但推出時機之敏感卻耐人尋味。

根據美國國會法案,五角大樓每年3月應向國會提交報告,分析中國軍力發展以及美國國防部因應之道。但事實上,由於美國政府內部其他部門,特別是國務院在報告的調子上與軍方存在分歧等因素,該報告常常要推遲到5月以後才發表。

今年是台海形勢的高危期,3月份台灣“總統”選舉在即,該報告卻罕見地如期發表,不僅隻字不提陳水扁當局“入聯公投”對台海局勢的破壞性影響,反而繼續渲染中國軍力威脅,還要求台灣增強防禦能力,可能會傳遞出錯誤的信號。

另外,就在這份報告出籠前一周,中美剛簽署了建立中美軍事熱線等協議,這是中美軍方加強互信的最新舉措。《中國軍力報告》的出台,雖然不會逆轉兩國改善軍事關係的勢頭,但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可以說是一股“陰風”。

中美將首次討論報告

盡管內容與前幾次的報告類似,但五角大樓看來還是希望能夠盡可能給來采訪的記者們創造一些“新鮮的角度”。3日,主管亞太事務的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幫辦西德尼(中文名謝偉森)專門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對報告的背景和內容對外進行吹風。

在吹風會上,記者的提問焦點正是報告集中渲染的中國“太空戰和網絡戰能力”。盡管不久前美國炫耀精確打下了衛星的行動引起世界的議論紛紛,但謝偉森毫不避諱地稱,中國的太空戰和網絡戰正是美國所擔憂的。他說,美國對中國發展太空武器並非一無所知,但沒想到中國“不僅有計劃還有行動”。美國曾提出和中方“坐下談談”,但至今沒有得到答複。

在去年美國國防部等西方國家政府網絡遭黑客入侵的問題,謝偉森老調重彈,稱盡管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中國軍方和此事有關,但許多入侵的電腦來源在中國,所以這“絕對是值得增加擔心”的問題。

謝偉森稱,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並沒有顯示中國軍力出現“突然飛躍式的發展”,而是“持續不斷發展”,但美國真正擔心的就是這個“不斷發展”的軍事現代化。

他重複西方外交中那個最虛偽的問題:美國“不知道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想幹什麽?”

謝偉森稱,他預計中方將繼續對報告提出抗議。他稱,為了提升雙方對各自立場的了解,美國防部將在未來幾個月派遣由中國科科長海爾韋伊率領的《中國軍力報告》撰寫者代表團前往中國訪問,同中國《國防白皮書》的撰寫者進行討論。這將是中美雙方重要報告撰寫者的首次會談。

“我們將坐下來進行探討。討論中方對美方報告的反對聲音,並希望他們解答報告中所提出的一些問題。”不過,謝偉森也表示,近來中美軍事對話的進展“出乎意料地成功”。

  美國對中國軍力太敏感

對於五角大樓發表的這份內容“豐富”的報告,世界各大媒體紛紛進行報道和評論。美歐等西方媒體大多將報告中的有關中國“太空戰、網絡戰實力”作重點報道。美聯社寫道,中國正在發展能夠在戰時限製或阻止潛在敵人使用衛星的能力。

報道引述報告內容稱,中國不光將其太空戰成就看成軍事實力的增強,而且還借此來提升國家聲望,中國“認為這像核武器一樣能證明其世界強權的地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美軍方認識到,中國軍隊正由一支準備在本土打持久消耗戰的傳統軍隊,逐步轉變成一支準備打一場高技術、高強度和短耗時的現代化戰爭的新型軍隊,而由於中國的“軍事透明度不夠”,美國軍方感到“無法切實了解中國增強軍力的目的所在”,因此增加了“誤判的可能性”。

法新社稱,五角大樓的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軍力“肌肉增長”十分敏感。韓國聯合通訊社認為,美國發表這份報告表明,“美國對中國網絡戰和太空戰能力的增強感到緊張”。

對於美國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日本防衛省在第一時間公開表達了對中國軍力發展的“關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太陽報》稱,日本是中美以外首個對這份報告做出官方反應的國家。

在中國人大發言人透露中國2008年國防預算將增長17.6%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4日下午宣稱“難以理解”。

日本媒體在報道時也突出報道17.6%這個數字的同時還強調中國軍費已連續增長10多年,隻有個別媒體報道了中國軍費在GDP和財政預算中所占比例都明顯低於主要西方國家的事實。

台灣島內對《中國軍力報告》非常關注。4日,在台灣“中央社”網站上,國際新聞和兩岸新聞中,有關“中國軍力報告”的消息占了一大半。從4日早上5時半到14時半,“中央社”共發了8條相關消息,就報告進行全方位報道。其中將“中國逾1/3軍力部署台海”、“ 美台將持續合作,防台海軍事向中傾斜”等作為標題進行重點報道。

“中央社”還特別提到,盡管報告稱“中國尚未開始建造航空母艦,而且在2015年難造航母”,但“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中國領導人將推動建造航母方案,如果外國技術協助等級提升,有可能使中國航母建造案出現新局麵。”

中國軍力不可能構成威脅

據法新社報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王保東3月3日當天就對《中國軍力報告》猛烈批評,強調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有權利采取必要的國防部署,以維護國家安全與領土尊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報告宣揚“中國軍事威脅論”,嚴重歪曲事實,幹涉中國內政,違反國家關係準則。

在4日上午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首次記者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薑恩柱透露中國今年軍費比上年增長17.6%。他同時強調,中國國防費增長的比例遠遠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而且與美國軍費占GDP4.6%,占其財政預算支出的16.6%相比,中國還處於較低的水平。

世界許多媒體也對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不以為然。路透社稱,近年來中國軍費開支增長迅速,五角大樓報告指責中國實際軍費是公布數字的3倍,約970億到1390億美元之間,但布什政府上月提交國會的今年度軍費預算卻高達5154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在阿富汗、伊拉克作戰的軍費以及與核武器有關的費用。另外,報告指責中國去年進行了擊落報廢衛星的試驗,但美國也剛剛做了同樣的事。

俄羅斯《觀點報》引述俄軍事專家科久林的話稱:“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俄羅斯武器的主要購買者,但目前正在大量減少。”他認為,中國購買了大量俄羅斯武器,但中國軍事預算與美國相比實在是太少了,不可能對美構成威脅。

英國《金融時報》3月4日的報道稱,不應僅看到這份報告中所透露的、兩軍間真實存在的相互猜疑和互不信任,也應看到,近來中美兩軍的關係改善勢頭明顯:兩國國防部不僅同意架設熱線電話,謝偉森也表示考慮今後在出爐類似報告前,先和中國軍方進行“必要的溝通和交流”。

  中國國防建設還遠遠不夠

中國軍事科學院一位戰略專家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每年做這樣一個報告,已經成了美國軍方的法律義務。但這個報告的內容是否可信,美國人自己心裏也沒底,“三分猜測五分估計”,實際上這份報告的內容非常令人懷疑。

這位專家說,美國一再問中國為什麽要發展軍力,這太虛偽了。他說,“發展國防能力,是一個主權國家份內的事情。”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國防能力與現實需要還是有差距,還不能完全保證中國的利益不受侵害;與發達國家的軍事現代化相比,中國軍事現代化程度還遠不夠。

這方麵能力的落後也非常危險,落後就意味著挨打。從這些方麵來看,中國的國防能力建設還是慢了,還要大大地發展。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學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主任達巍認為,一年一度的《中國軍力報告》是一件“傷感情”的事,年年都要引起中國的抗議。

美國軍方事實上陷入了一個認知心理上的誤區,即總是將對方的意圖邪惡化,而將自己的動機善良化。這樣一種思維定勢,決定了中美軍事關係從來都是雙邊關係中最脆弱的一個領域。

達巍說,它不代表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隻是鷹派對中國軍事的一個標準闡述而己,中國沒有必要把它太當回事。 (環球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