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美國隻能成為中國崛起的踏腳石了!zt
(2008-02-24 18:55:40)
下一個
2008-02-24 16:05:21.0 中軍網
作者:dszq
沒有一個國家不是在戰爭中崛起的,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用戰爭樹立起自己的規範和道德觀念的。
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20世紀的強國霸主,並不是因為它的民主和自由,而是以它的工業製造能力領導了一場代表世界大多數人利益的戰爭並且取得勝利。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符合本國利益的國際體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馬希爾計劃的實施和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的建立。而所謂的民主和自由隻不過是一種符合美國利益的規範和道德觀念。這個位置本應該還留下蘇聯的名字,可惜由於斯大林的膽怯、退縮和狂想式的蘇聯霸權先後在朝鮮戰爭和南斯拉夫失去了主導地位,破壞了共產體係的公平,失去了共產體係的領導地位,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落寞。
民主和自由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包著糖衣的炮彈。從拉美的經濟倒退到日本的經濟衰退再到我國台灣省的經濟不振,無一不體現了民主自由的本質:美國這個民主國家的持續繁榮和其他民主國家的持續衰退。任何一個想從民主和自由這個藥方中尋找振興本國的策略都是不可能的,因為以民主、自由建立起來的讓國力潰散的體製和製度是無法振興國家的。
中國之所以能夠崛起於21世紀,除了擁有廣闊的土地、眾多的人口、豐富的資源,最關鍵是一黨製的國家製度,這一製度將中國人民對財富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欲望凝聚起來。80、90年代,地方政府可以無視外界環境的壓迫和輿論的非議大上特上項目就是例證。也許有人會說,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跡是那些敢於經商的浙江人、敢於引資的廣東人和敢於興辦中小企業的江蘇人創造的。但大家有沒有想到,如果沒有政府鐵腕大修特修公共基礎設施,沒有鐵路,公路,大橋,機場和大廈,那些外資是怎麽引來的,那些商人是怎麽走出去的,那些中小企業是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的?所以無論浙江的商人還是廣東的外資以及江蘇的民企無不是共產黨領導的這種大建大搞的乘數效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不能建設中國。”是非常實事求是的。
目前,中國已經是一個普遍富裕的國家。雖然仍有2000萬貧困人口,但這相對於13億人口大國來說是一個小數目,也是一個能夠容易解決的問題。工業能力居世界首位,世界工廠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稱號,這是一個世界普遍認可的現實。至於高科技和人才,我國的神州飛船、嫦娥一號和我國目前的這種飽和式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就足以說明一切。缺少的,也許就隻有品牌了。以手機為例,我國廣東有很多小作坊都生產功能齊全的,甚至功能先進的低價手機。價格低,並不是我們沒有技術,而是由於牌子不夠硬!從這裏可以很現實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生產出世界產品的大多數,而美國卻是還在生產世界消費的大多數。這就是實力的對比,雖然目前的GDP與美國還有一段差距,但如果一個1萬億美元外匯貯備的國家和一個人均3萬美元負債的國家進行實力對比,中國與美國誰勝誰負自然一目了然。
沒有一個國家不是在戰爭中崛起的,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不是用戰爭樹立起自己的規範和道德觀念的。我國之所以目前還沒有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缺少的是一場代表世界大多數利益的戰爭來借機樹立自己的規範和道德觀念。多極化是世界的普遍趨勢,因為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裏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想張揚自己民族和國家的生存價值。為什麽消減了一個薩達姆還會出來伊朗的內賈德和委內瑞拉查韋斯,就連科索沃這樣沒有經濟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省份還敢於宣揚獨立,道理很簡單,全球化了,大家都想表現一下。所以,美國的單邊主義和武力幹涉別國內政是沒有市場的,甚至可以說是站在世界潮流的對立麵的。之所以目前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反美狂潮,道理很簡單,還沒有一個國家敢於站起來樹起反美大旗來反對美國,畢竟它是一個二戰勝利的領導者。
那麽,中國現在有沒有能力樹起反美大旗?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指出:戰力=實力×戰鬥意誌。我們目前擁有相對於美國具有絕對優勢的戰爭潛力,即實力,但缺少戰爭意誌。國人普遍追求的是祖國的統一和人民的富裕,但並沒有我國秦朝和元代的對外擴張的意識。所以,如果單憑著經濟的和平崛起我們要想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還有很長路要走,要走多久,50年或100年。因為缺少戰爭,政治的衰退是緩慢的。
3.22公投和美國的幹涉給我們這樣一個快速崛起的機會。可以準確的說,3.22公投是必然進行的,其結果也可以初步判斷的。因為台灣省人的思維已經在50年的台獨思想建設下與統一漸行漸遠了。美國幹涉是必然的,第一,美國不是蘇聯,它更在乎國際地位;第二,從曆史的經驗總結,美國是一個願意為保住它的地位而付出一些代價的國家。那麽3.22公投就可以預見:第一、大陸武力複台,解放軍登陸台灣。第二、美國幹涉,兩艘或多艘航母發揮了作用,成功阻斷解放軍的攻台攻勢。第三、收複台灣的短暫挫折使中國人民回憶起八國聯軍和日本屠殺的慘痛經曆,在這種悲情的氣氛下,一切行動都統一於對抗美國的軍事行動,國內各個利益集團在強大的輿論壓力和民族感情下,高舉抗美旗幟,與國內強大的工業基礎設施和支持多極化,反對美國幹涉別國內政這一代表世界大多數人的願望一起踏破美國所謂的自由和民主,以傳統的也是一般的模式崛起於世界的東方。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遇見,戰爭初期,能源飛漲,各國觀望。戰爭中期,中美兩國相持,各國特別是中東、西亞各國以自己利益為追求目標,以本國為中心,迅速解成這樣或那樣的聯盟,相互攻擊,減小美國的戰略空間,形成美國多方作戰的局麵,美國這個消費經濟難以維持。戰爭後期,中美兩國達成停戰協議,美國退出亞洲,亞洲開始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自由貿易體係。在這場戰爭中,歐洲、俄羅斯、印度等國由於相互牽製,基本不會參與戰爭;澳大利亞、東盟等國由於有限的利益也不會積極投入這場戰爭;唯一剩下的是日本。這主要取決於日本領導人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遠見了。衡量未來的標準即不是過去也不是現在,而是未來。如果日本領導人能夠懂得用未來衡量未來的道理,那麽戰爭之後,我們將多一個東亞盟國;如果日本人依舊在用過去和現在去衡量未來,那麽戰爭之後,我們的國土將多出37萬平方公裏。
拿破侖曾經把中國比做成東亞睡獅,新中國的建立標誌著這頭睡獅已經從夢中醒來。那麽今天,美國的幹涉無疑告訴我們中國這頭獅子,該展示一下自己的雄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