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說多災多難的科索沃 zt

(2008-02-19 08:47:36) 下一個
圖說多災多難的科索沃
來源:時政要聞 時間:2008-2-19 11:23:27



科索沃概況:地理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

  科索沃原原是塞爾維亞共和國東南部的一個自治省,南部與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毗鄰。麵積10887平方公裏,首府普裏什蒂納,人口約200萬,其中90%為阿爾巴尼亞族人,塞爾維亞族人,克羅地亞族人,土耳其族人和黑山族人不足10%。由於種族衝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離開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斷上升。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由聯合國管轄。境內多丘陵山地。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700毫米。農業以穀物、煙草、葡萄種植為主。山地飼養牛、羊。有占全國一半的鉛、鋅礦和60%的煤礦。工業以采礦、電力、有色金屬冶煉為主。城鄉手工藝和手工業普遍。重要城市還有佩奇和普裏茲倫。



  科索沃有200多萬居民,其中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人,其餘是塞爾維亞族、黑山族和馬其頓族等。科索沃的人口出生率極高,因而人口增長非常快。1988年科索沃人口增長率為2.4%,而同年南斯拉夫全國人口增長率隻有0.62%,其出生率之高,可稱得上南斯拉夫乃至整個歐洲的“冠軍”。1948年科索沃自治省隻有73.3萬人,隻相當於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50%,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44%,但到了1990年,科索沃人口已遠遠超過了斯洛文尼亞和伏伊伏丁那。

  在科索沃,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特別在農村,有許多虔誠的穆斯林。目前在科索沃農村阿爾巴尼亞族聚居區,—夫多妻製還很盛行,有的男人可以娶四、五個妻子,生育幾乎沒有節製,有的家庭四代、五代同堂,這也是造成科索沃經濟十分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科索沃人口占原南斯拉夫的7.9%,但社會生產總值隻占南斯拉夫的2.2%,出口隻占1.4%,是原南斯拉夫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科索沃曆史:矛盾激化的由來

  科索沃的曆史悠久,據克羅地亞曆史學家亞曆山大斯迪帕切維奇考證,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40多個伊科裏.特拉切好戰的遊牧部落,他們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紀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

  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到公元14世紀,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統治下,塞爾維亞王國進入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一度擴大到馬其頓和希臘,而科索沃則是王國的中心。當時的地緣政治學認為,統治科索沃就統治了巴爾幹,可見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蘇丹穆拉特率領奧斯曼大軍,在科索沃的梅爾勒平原同塞爾維亞王子拉薩爾率領的基督教聯盟軍隊進行決戰,結果,穆拉特與拉薩爾雙雙戰死,科索沃從此被土耳其人占領,整個巴爾幹地區逐漸被奧斯曼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軍隊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貝爾格萊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爾維亞王國正式滅亡。

  土耳其的占領導致巴爾幹地區一分為二,南方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亞人,北方是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拉渥尼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

  當時奧地利的維也納是歐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亞洲專製主義則是愚昧、腐敗、混亂和暴戾的同義詞。許多塞爾維亞人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紛紛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別是克羅地亞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則移居科索沃,填補了塞爾維亞人留下的空缺。

  在科索沃,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實施一種改變當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當地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則販依天主教。奧斯曼帝國雖然沒有采取強製性措施來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這些教徒沒有規定非信伊斯蘭教不可,他們允許東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須向當地政府繳納人頭稅,而這種稅款相當高,幾乎使一般東正教、天主教教徒無力承擔得起。而如果有誰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項稅款。故而許多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了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塞爾維亞人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地區,這種長途跋涉在17世紀達到高潮。

  曆史資料表明,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初,約有三、四萬塞爾維亞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國的匈牙利地區或亞得裏亞海的克羅地亞地區。土耳其統治者將流亡者留下來的土地與房屋分給了改變了宗教信仰的阿爾巴尼亞人,並把居住在相鄰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沃。到18世紀,科索沃已成為阿爾巴尼亞人占多數的地區。據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當時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已占當地人口的60%以上,其餘為塞爾維亞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亞人。

  從18世紀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塞爾維亞經過兩次起義,於1815年成立了公國,1852年黑山公國建立。1876一1878年塞土戰爭後,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複興運動不斷高漲。日益沒落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由於擔心塞爾維亞的強大而開始支持阿爾巴尼亞人了。在1880—1889年間,有6萬科索沃塞爾維亞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爾幹國家聯盟向土耳其宣戰,推翻了土耳其的統治,處於奧斯曼帝國奴役下達5個世紀之久的科索沃重新並入塞爾維亞,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經是阿爾巴尼亞人了。

  為了恢複多種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國沒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莊園,將土地優先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士兵,大批在莊園種地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這樣,定居在這裏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急劇減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約50萬,占科索沃總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裏尼拚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並吞,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由於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於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時期,占領者並未遭到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相反當地居民對於加入統一的大阿爾巴尼亞感到格外興奮。

  當時並肩抗擊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兩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對科索沃的歸屬各執己見。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爾巴尼亞舉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上,決定將科索沃並入阿爾巴尼亞,但該決定隨即被南共中央反對。1944年l1月,南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阿爾巴尼亞族起義者在科索沃成立了軍政府。3月16日,軍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稱他們是大塞爾維亞專製政權的擁護者。4萬名南斯拉夫軍人同1萬名阿族軍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結果是塞爾維亞重新控製了科索沃,成千上萬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由此可見,科索沃問題是曆史形成的一個難題,它既經曆了上下兩幹多年的曲折演變,又遭受過列強的蓄意擺布,至今在許多爭端上仍難辨是非。

二戰後:民族矛盾加劇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議會決定將科索沃並人塞爾維亞共和國。

  1946年南斯拉夫憲法將科索沃規定為科索沃——梅托希亞自治省,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族人與阿爾巴亞族人都認為自己是科索沃地區的主人,沒能成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國更使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認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舉行要求獨立的遊行示威活動。

  1981年 科索沃示威遊行,要求獨立



  締造南聯盟的戰將-鐵托元帥,深受難斯拉夫人民愛戴,1980去世,南斯拉夫失去了一位凝聚力極強鐵腕領導,自此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愈演愈烈。

  1981年3月至4月,由阿爾巴尼亞交流教授在普裏什蒂納大學培養出來的阿族大學生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塞爾維亞人認為,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是塞族文明的搖籃,出於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爾維亞不能放棄科索沃。而從種族的角度來看,科索沃已越來越阿爾巴尼亞化了。

  1989年 科索沃自治省地位被取消,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聯邦內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國的希望破滅。



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



  2007年3月18日上午,數萬名塞爾維亞民眾聚集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塞黑議會大樓前舉行悼念儀式。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指責阿族人對他們進行騷擾,並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廢除憲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科索沃作為曆史上第一個塞爾維亞王國的誕生地,誰放棄了它,誰就會在塞爾維亞人心目中成為千古罪人。”米洛舍維奇利用了塞爾維亞人的這種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提出了“大塞爾維亞”的口號。

  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維奇不顧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議活動,宣布實行緊急狀態,派軍隊平息阿族礦工的罷工和學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憲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學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組織機構,包括新聞機構都被取締。

  1990年1月,塞爾維亞警察用催淚彈、警棍和高壓水龍頭鎮壓阿族示威者。麵臨著塞族的“大塞爾維亞主義”,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聯邦內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國的希望破滅了。

1998危機爆發:衝突白日化

  1998年10月13日,科索沃危機爆發。

  科索沃是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人口200萬,其中90%為阿爾巴尼亞族人。阿族人於1991年單方麵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國”,近兩年又組建了“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暴力手段獨立,當然南聯盟是不會接受的。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裝分子同塞族警察發生流血衝突。從此,阿塞兩族的矛盾升級,武裝衝突不斷。

  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一分為五,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科索沃的阿族人趁機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但“新國家”始終未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科索沃局勢日趨動蕩。

  1999年科索沃戰爭:硝煙四起

  1999年3月24日,北約未經聯合國授權,打著“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的旗號,悍然轟炸南聯盟,科索沃戰爭爆發。6月中旬,北約同南聯盟簽訂停戰協議,科索沃暫由聯合國托管。

  2003年,南聯盟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塞爾維亞希望保持對科索沃的主權,而占科索沃多數的阿族人依然要求科“完全獨立”,而不是“最大限度的自治”。




科索沃總統(右)簽署獨立聲明。



右邊的為科索沃新國旗



名科索沃人在阿爾巴尼亞旗和美國國旗前舉出“V型”的勝利手勢。

  2008年 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麵宣布獨立

  科索沃議會剛剛以多數表決通過從塞爾維亞獨立議案。議員們表決通過了由總理塔奇宣讀的獨立宣言,宣言稱“科索沃從此成為獨立主權國家。”議會同時通過了科索沃新國旗和國徽。

  據悉,在科索沃正式宣布獨立前夕,科索沃有關機構已經把國旗、國徽和憲法準備就緒。之前的科索沃旗幟是紅底色上的黑色雙頭鷹,但新國旗上有黃色的科索沃地圖。有分析認為,新國旗的圖案和顏色反映出科索沃希望在獨立後加入聯合國、歐盟和北約的強烈願望。

  2008年 千人反對科索沃獨立遊行



2月16日,人們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著標語遊行。


2月16日,人們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著標語遊行。當日,1000多人在貝爾格萊德舉行集會,反對科索沃獨立。


  矛盾激化:千名塞族青年攻擊美歐使館




17日,塞爾維亞防暴警察與示威者對峙。



受傷的示威者躺在街頭。

據聯合早報網報道,大約一千名憤怒的塞族青年,到美國大使館、一間美式快餐店和歐盟輪任主席國斯洛文尼亞大使館投擲石塊,並與防暴警察衝突,示威者又拆去歐盟旗幟,示威者又縱火、燒車,打爛大使館的玻璃窗。防暴警察以催激氣體及橡膠子彈驅散,又施放催淚氣體和出動警棍驅散。

  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指科索沃單方麵宣布獨立不合法,揚言會用非武力方式,將科索沃重新歸入塞爾維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