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鳳凰衛視分析:“共同價值”的發掘助中日關係再出發 zt

(2008-01-04 16:11:09) 下一個
分析:“共同價值”的發掘助中日關係再出發
2008年01月04日 10:06 源自: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何亮亮

   如果說戰略互信是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基礎,那麽中日共同價值觀則有助於戰略互信的建立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中國人的詞典中,“價值觀外交”一詞往往因持有一方帶著意識形態的優越感而被納入貶意詞匯。但如今,重新重視中日之間的共同價值觀卻為兩國外交帶來無限生機,也由此賦予“價值觀外交”一詞新的內涵。

  “共同價值”再發掘

  還記得去年4月春暖花開之跡,溫家寶總理在日本國會用“一對燈籠的故事”作為演講的結尾。說在揚州大明寺鑒真紀念堂,有一座石燈籠,是日本唐招提寺(唐代高僧鑒真修建)森本孝順長老親自送來、親自點燃的。這盞燈與日本唐招提寺的另一盞是一對。溫總理說,“這對燈火至今仍在燃燒,長明不滅,遙相輝映,象征著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光明前景。”而在演講之初,溫總理就已開宗明義:“為了友誼與合作,需要繼承和發揚中日友好源遠流長的曆史傳統。”

  8個月之後,似乎是一種善意的回應,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問山東曲阜孔廟,自稱“回到了2500年前文化的原點”,強調日中交流的悠久曆史。在參觀過程中不斷以日語念出“禮之用,和為貴”等《論語》中的經典語句的同時,這位日本首相還語重心長地表示:“孔子的儒家思想如果成為常識在大家心裏紮根的話,世界一定會變得很和平。”

  中日戰略增互信

  不難看出,福田以這樣的行程,向中國也向日本的輿論和民眾,展示了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學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以及建立在《論語》基礎上的共同價值觀。不難看出的還有福田的“潛台詞”:這一價值觀完全應該而且有可能成為今後中日關係的基礎。

  從溫家寶總理講“燈籠的故事”,到福田首相的孔廟之行,中日高層近來的互動,突顯了中日“共同價值”對發展中日關係的意義。畢竟把中日兩國聯係在一起的不單是利益和利害關係,兩國是具有悠久交流曆史的鄰邦,不僅有相同的文化及傳統,而且也有在交流過程當中形成相互依靠的基礎。

  長期以來,對於共同價值,中日兩國人民雖了解卻未能深刻認識,然當下強調這種共同價值觀,卻有十足的緊迫感和必要性。因為目前中日關係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之中,就是高層在保持友好關係上達成共識,但具體問題依然存在。或許,當兩個國家有意識地通過強化文化共性而在兩國人民間贏得更多共識時,橫亙在兩國人民之間的心理隔閡,才會逐漸消解,兩國解決彼此間的曆史與現實問題,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礎。這也許正是目前強調中日“共同價值觀”的意義所在。

  對東亞有示範意義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去年刻意顯示自己的西方價值觀,不惜刺激中國,破壞中德關係。一個西方國家,一個東方國家,沒有共同價值觀是非常正常的,但雙方應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而不應趾高氣揚地認為自己的價值觀高人一等,特別是對中國這樣擁有古老文化傳統的國家,傲慢地擺出自以為是的姿態是無濟於事的。

  從這個對比可以看出,中日強調共同價值觀,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共同的東亞儒家價值觀,是東亞不同於歐洲的地方。人們往往認為在東亞沒有類似的共同價值觀,因為東亞沒有歐洲那種源於希臘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公民社會的傳統。然而,以儒家文化為核心,重視禮義廉恥和誠信、重視教育、家族聯係與家庭觀念、重視社會和諧,這種東亞文明在全球化時代展現了他的生命力。當然中日兩國都在對儒家文化推陳出新,有新的超越,但是這一價值觀的核心生命力仍然鮮活。

  福田首相的曲阜之行,使人們重新思考這一問題,所謂“溫故創新”,其意義正在於此。甚至可以說,這一觀念完全可以運用到東亞地區的國際關係格局,因為東亞地區各國大都屬於儒家文化圈,中日作為當代東亞兩強,如果能夠率先以儒家文化的價值觀作為處理兩國關係的基礎,不僅對中日關係,對中韓、中越,對東亞各國處理相互間的關係,對於未來包括中日韓與東盟在內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肯定有利。(作者係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