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極之爭:禍兮?福兮?zt

(2008-01-28 10:08:35) 下一個
兩極之爭:禍兮?福兮?
2008年01月28日 15:44:24  來源:半月談



千姿百態的冰山是南極海域的象征。 新華社記者 張建鬆 攝

冰麵上下北極較量 南極上演“領土爭奪戰” 兩極為何充滿“火藥味”

南北兩極潛在的巨大利益無比誘人,但同時也令人矛盾,因為這兩片地球上最後的處女地要盡快具備開發價值,必須依賴於全球變暖的加快———而這對於全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舊話重提

極地之爭並非始於今日。從1908開始到1945年的30多年間,先後就有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和阿根廷等7個國家對南極提出領土主權要求,並將其要求的南極領土範圍劃入本國出版的南極地圖中。

1920年,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意大利、荷蘭及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斯瓦爾巴德條約》(後稱)。條約確認斯瓦爾巴德群島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軍事區,承認挪威對該群島“擁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但各締約國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範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

但從上世紀中葉到上世紀末的數十年間,受各種因素影響,各國對於南北兩極主權的爭奪也如同這兩個地區的氣候一樣暫時“冰凍”了起來。直到近年,隨著全球變暖問題受關注程度的直線上升,這一話題才重新“解凍”。

如今,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已經家喻戶曉,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就是“冰雪消融 後果堪憂”。在一些國家看來,冰封已久的南北兩極有望給人類帶來更多利益。

有利益的地方,往往就有紛爭。於是乎,在地球北端,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等國的科學家為證明北冰洋底的山脈係本國大陸架延伸而絞盡腦汁。對於地球另一端的南極大陸,英國、智利、阿根廷等國也紛紛重提主權問題。在承認《南極條約》凍結主權要求的情況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意圖無非是製造聲勢,為下一輪爭奪南極主權的實際較量做好準備,以至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07年11月親自前往“滅火”,成為首位踏足南極大陸的聯合國秘書長。

逐鹿兩極

受限於當地嚴酷的氣候條件,北冰洋和南極洲是目前地球上人類涉足最少的兩大片區域。但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不斷上升,這些地區的價值也開始顯現,主要體現在礦產和航道兩個方麵。

在石油天然氣資源日漸枯竭的今天,北冰洋被視為最後的油氣儲備地之一,有專家認為全球1/4未被發現的油氣儲備都在這片常年冰封的大洋下。據俄羅斯地質學家估計,北冰洋海底的油氣儲量約為100億噸,相當於俄羅斯全國的油氣儲量。

北極的煤炭、鉬、鉭、銀、鉑等礦產也非常豐富。加拿大已經開始在北極圈內的島嶼上開采鑽石,其產量預計將達到世界天然鑽石產量的10%~15%,由此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鑽石生產國。

南極洲的豐富礦產資源也早已為世界所公認。早在20世紀70年代,南極資源與領土要求問題,就已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問題。為調解各國在南極資源歸屬問題上的矛盾,30多個南極條約國經過6年激烈爭論和討價還價後,1988年終於簽訂了第一份有關南極礦產資源問題的條約———《南極礦產資源活動管理公約》。

與此同時,隨著北冰洋浮冰在夏季的融化速度越來越快,加拿大北海岸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每年可通航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將大大縮短一些重要航線的距離。以美國紐約至日本東京的海上航線為例,走西北航道要比走巴拿馬運河的距離縮短7000公裏,這無疑將大幅減少海運成本和所需時間。

意識到這一航線潛在的重大價值,加拿大這些年來一直在爭取讓國際社會承認西北航道屬於加拿大所有。但它的鄰居美國堅持認為,這條航道是從加拿大北部群島中間的公海穿過,並沒有穿越加拿大領海,因此屬於國際公共航道。這已成為美加兩國關係中的一個敏感話題。



資料圖片:2007年8月7日,俄羅斯知名北極專家、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羅夫在莫斯科展示插在北冰洋底的俄羅斯國旗的照片。 奇林加羅夫率領的科考隊於2日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並在洋底插上了一麵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 新華社/路透

誰能稱雄

各國逐鹿兩極的態勢已然形成,問題是:最終,誰能執牛耳?

正如加拿大外長彼得·麥凱在譏諷俄羅斯“海底插旗”之舉時所說的那樣:“現在已經不是15世紀,你不可能去那裏插上旗,然後就說‘我們宣布擁有這片土地’。”在現在的國際形勢下,依靠武力強取也難以行得通。因此,剩下的選擇就是利用國際法、依靠科學證據來證明自己的主權要求。

近年來,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美國等國家紛紛加快行動,不斷派出科學考察船前往北極勘測海底地形,試圖證明北冰洋下的山脈是各自國家大陸架的延伸。

作為目前唯一一部對北極海域歸屬問題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各國可以將200海裏以內的海域劃為專屬經濟區,如果能證明200海裏以外的海底地形是本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則專屬經濟區範圍最多可擴大到350海裏。

這也是美國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急於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主要原因。因為如果不加入該公約,美國就無權對北極海域提出主權要求,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俄羅斯等國逐鹿北冰洋。

但即便是北極地區各國都能證明自己的大陸架延伸到350海裏外,它們也仍無法“瓜分”整個北冰洋,因為最近發現的距離北極點最近的礁石“西部流浪狗”與北極點之間仍有370多海裏。因此,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等國又提出了幾套方案,目的是把整個北極地區分別劃歸該地區的5個國家。但由於分配方法對各國利弊不同,所以至今仍未能達成一致。

與此同時,雖說武力不能解決問題,但作為外交談判背後的威懾力量也不容忽視。俄羅斯正在重整負責北冰洋地區的北方艦隊,並在2007年3月組建聯合造船公司,主要負責建造適於在北冰洋海域活動的軍用和民用船隻。加拿大也已宣布將添置多艘能夠在冰凍海麵活動的海軍艦艇,並計劃在北部沿海建設一處軍港,以供這些艦艇停泊。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規定,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屬於“全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要想最大限度確保全人類共同的利益,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解決北冰洋問題的最終出路是各國達成妥協,協商製定完善的法規,也有可能像南極主權問題一樣,通過條約凍結50年,再繼續討論。(趙卓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