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什的鼓噪讓海灣國家左右為難 zt

(2008-01-27 17:53:11) 下一個
布什的鼓噪讓海灣國家左右為難
2008年01月27日 09:42:04  來源:《世界知識》雜誌


美國總統布什在中東馬不停蹄,八天七國之行(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來去匆匆。雖然東道主對布什的來訪在接待方麵絞盡腦汁,有的元首接機,有的設沙漠盛宴,有的全城放假保駕。但不少海灣阿拉伯國家對布什的這次訪問還是充滿疑慮。這次訪問的主調被認為是落實去年11月在美國安那波利斯召開的中東問題國際會議的成果,推動巴以和平進程,其實,布什中東之行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推動巴以和解來爭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共同對付伊朗。與布什在巴以問題上的高調相比,海灣國家顯然更關心的不是巴以問題,而是離他們更近的伊朗局勢。

布什七國之行中有四個是海灣阿拉伯國家:科威特、巴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布什在巴以麵前誇下海口:希望看到巴以在今年年內實現和平,甚至還承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可以再來中東。但一離開巴以,布什就迫不及待地把這次來中東的真正目的擺露出來:動員阿拉伯國家共同對付伊朗。在與幾個海灣國家領導人會晤時,布什傳遞的主要信息是:伊朗不僅是“恐怖主義頭號支持者”,而且是世界和本地區的“主要威脅”。布什公開強調說,美國及其盟國現在必須立即采取切實行動,在一切“太遲”之前及早共同對抗伊朗。

2007年歲末,美國的情報機構發表了伊朗已放棄核武計劃的報告,但布什本人仍然偏執地認為伊朗會隨時恢複核武計劃。布什此次之行似乎要讓海灣國家相信,他的判斷是對的。


布什的鼓噪,讓海灣阿拉伯國家左右為難。眾所周知,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伊朗有不少恩恩怨怨,但近年來雙方的關係總的來說一直在改善。就在去年12月初,伊朗總統內賈德還應邀出席了海灣合作委員會多哈首腦會議並發表講話,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和內賈德手牽手走進會場的那一幕肯定讓美國人感到不舒服。海灣國家對美國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既需要借助美國來遏製伊朗在本地區日益膨脹的野心,又擔心本地區一旦爆發戰爭他們會成為該地區被殃及的“池魚”;他們既需要美國的軍援和經援,又不滿美國獨霸本地區事務。在布什訪問期間美國和沙特簽署了一係列合作協議,其中包括一項數額高達6.4億美元的軍售合同。美國不惜得罪自己在中東的戰略盟友以色列而與阿拉伯國家簽訂軍售協議,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拉攏阿拉伯國家對付伊朗。

海灣國家對待伊朗核問題是有自己的考慮的。外國有句諺語:“鄰居可以選擇,鄰國不可以選擇。”畢竟伊朗是近鄰,與之保持良好關係符合自身的利益,何況伊朗還控製著海灣石油通道——霍爾木茲海峽,一旦伊朗封鎖海峽或燃起戰火,海灣國家將首當其衝。但海灣國家也擔心,如果伊朗一意孤行地往核武方向發展引來美國的武力幹涉,那麽海灣國家難免不受影響。

伊朗似乎早已識破了布什的中東之行的用意。在布什動身前兩天,在霍爾木茲海峽發生了伊朗快艇與美軍軍艦對峙事件,盡管事件的真相撲朔迷離,但發生的時機不免使人產生聯想。在過去的一段時期,伊朗一方麵在核問題上極力為自己辯白,避免聯合國再次通過製裁決議。另一方麵,伊朗不失時機地改善與中東國家的關係。伊朗與埃及的複交已提上日程,伊朗與海灣國家的關係也大大改善。伊朗傳遞的信息是明確的:既顯示自己的軍事實力有能力與美國對抗,又不斷地向鄰國表示要排斥外來勢力主宰中東事務,借此提升自己在海灣地區的地位。

伊朗咄咄逼人的姿態不利於海灣國家與美國保持傳統的盟友關係,而海灣國家憑自己的實力又難以自如地在美國和伊朗之間腳踩兩隻船。不過,海灣國家在一些問題上並非無所作為。比如,在油價問題上,美國就有求於海灣國家。布什總統在與沙特一些企業界人士召開圓桌會議時坦言,高油價已對美國經濟構成了嚴重影響,他感慨“油價已經高到我們難以承受的地步了”,敦促石油輸出國組織提高產量以平抑油價。此外,為了避免過於依賴美國,海灣國家還積極發展與其他大國的關係,不久前,它們剛剛接待了法國總統薩科奇的來訪。

阿拉伯有一句諺語: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借口;你若想做,會找到一個方法。在微妙的地緣政治格局中,海灣國家會找到有利於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餘國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