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年要射17星1船 西方稱震驚中國奪取製天權雄心(多圖) zt

(2008-01-14 19:01:47) 下一個
08年要射17星1船 西方稱震驚中國奪取製天權雄心
2008年01月15日 08:17環球網


圖片說明:神州飛船對接示意圖

作者:馬劍 任彥 青木 孫秀萍 紀雙城 王曉雄 李佩翰 雷誌華 陳一

中國日前公布了2008年發射15枚火箭,17顆衛星和一艘飛船的航天計劃。有人計算說,這是中國曆史上航天活動最密集的一年。中國這一次像個乖孩子把全年的計劃和盤托出。去年1月,中國擊毀一顆氣象衛星的太空科學試驗曾引起軒然大波。

盡管新年伊始,西方很少有人願意看到中國航天計劃長長的項目單子,但這一次中國做得無可挑剔。而西方有媒體將中國今年的計劃稱為“充滿雄心的宣言”,路透社還把中國列入了“航天大國精英俱樂部”。但願中國宇航員今年的太空行走能在世界範圍內贏來公正的掌聲。

“充滿雄心的宣言”

路透社7日評論說,中國將於2008奧運之年展示其太空實力。2003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中國於去年10月發射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是中國尋求太空科技與軍事利益計劃的最新成就,同時也推動了愛國主義的發展。

但文章也揶揄道,當數百萬中國人仍然在貧窮中掙紮之時,外界對於中國攀爬世界太空強國之巔的雄心表示了懷疑。美聯社7日說,盡管奧運會和載人航天都是能夠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大事,但中國否認二者之間有著聯係。

美國“今日科技”網站8日說,奧運會即將在中國北京召開,“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會口號同樣也可以適用於中國的太空計劃,中國今年計劃的一係列發射讓人印象深刻。美國“今日宇宙”網站8日稱,中國將於2008年發射15枚火箭、17顆衛星以及進行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無論對於哪一個國家而言,這都是充滿雄心的宣言。


圖片說明:中國最新建成的遠望5號航天測控船

“看起來,中國似乎要在舉辦奧運會之年將全球聲譽抬高到最高點。”文章還列出了未來數年中國的太空探索計劃,如2012年發射軟著陸器和月球車,並於2017年發回月球樣品,以及於2009年同俄羅斯共同探索火星。該網站上的一則留言說,如果能夠完成這些任務,中國將取得偉大成就。“應該為地球上至少還存在一個有勇氣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而感到高興。希望中國能夠證明,它是太空競賽中有價值的同盟。”


德國《世界報》稱,2008年,中國將進行第三次載人太空飛行,標誌著中國“向月球進軍”又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目前在太空項目上注入巨額資金,是在投資未來。中國已成為了太空領域的強國之一。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中國對太空的持續投入,表明中國重視其經濟資源和軍事價值,中國早已把發展太空技術作為一項國策。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中國在這一領域具備了雄厚的基礎,近年來更加快了在太空領域探索的步伐。

德國《柏林日報》認為,中國太空技術的發展將加速世界在太空領域競爭格局的形成。10年內,中國將建成一支海陸空天四棲部隊,從製空權逐步走向製天權。德國《圖片報》認為,中國每到發生大事的時候,都會展示其“巨大成就”,很顯然,這又是為奧運做準備,以“再次震驚全世界”。


中國太空站將具備強大的偵察監視功能

中國航天實力有多強?

中國總體上是低調做事的國家。航天工業曾是中國密級最高的領域之一。密集的航天年與奧運年重合不太可能是中國當局的刻意安排。因為把火箭當作奧運會的禮花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實際好處。

中國一位航天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今年的計劃全部實現,將是我國有史以來發射衛星和火箭最多的一次。去年,中國發射了10顆衛星,今年增加到17顆。在火箭發射方麵,今年計劃的次數也比往年多。另外,今年中國發射的衛星數比美歐去年多。美歐的發射高峰在前些年,目前它們在太空的衛星分布已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中國對衛星的消費需求正在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時期,目前的衛星數量還遠遠滿足不了中國的消費需求。”另一位專家分析說,中國的城市人口比美國、日本的總人口還多,中國民用的氣象、導航、探礦等需求在急劇增長,中國肯定還將發射更多的衛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究員尹懷勤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航天綜合實力來講,美俄仍在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則包括歐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國。印度則剛加入航天大國的行列。從規模和技術水平上看,兩個梯隊間還有相當差距。

他認為,經費的投入對航天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在1956年至1986年間,蘇聯投入了3700億美元,美國投入2200億美元,歐洲航天局投入210億美元,日本的投入為62億美元,中國則是126億元人民幣。不過,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成為了航天大國。

要判斷航天實力,航天器和運載火箭兩方麵都很關鍵。拿航天器來說,航天器一般可以分為人造地球衛星、空間探測器和載人航天器三大類。美、俄和中國這三大類航天器都有,歐洲沒有獨立的載人航天器,日本沒有載人航天器,印度沒有空間探測器和載人航天器。美國的空間探測器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僅月球探測器,美國就有好幾種。在運載火箭方麵,中國的技術也比較先進,而且近些年來進步較大,近5年的發射量相當於最初幾十年的總和。我國今年計劃的發射量也有了新的突破。

中國一位軍事問題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對於中國的航天實力,一方麵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另一方麵也不能“把自己抬得太高”。從整個國際航天實力的排序來看,中國所取得的進步還沒有實質性地改變這一排序。近些年來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投入和力度都越來越大,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好,5年或10年後中國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座次”發生變化並非不可能。英國廣播公司也曾分析說,盡管中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取得和美俄一樣的成就之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德國宇宙空間研究中心專家艾格哈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蘇聯解體後,中國的空間項目是世界上第一次係統的空間計劃。中國太空技術的迅速發展,將加快太空領域多邊競爭局麵的形成。他說,中國已對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獨霸地位構成挑戰。

中國的技術盡管是剛剛起步,但針對性、目的性非常強,可以說是一種含蓄意味的警告。不過,從他與中國同行的直接交流以及他在中國看到的一切可以看出,中國發展太空計劃,目的不是威脅哪個國家。由於任何國家都不能承受太空打擊的後果,因此,有關各方在太空領域將形成某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2008,各國計劃都不少

2008年,各國在航天領域都有不少計劃。載人航天方麵,美國將在今年發射數次延後升空時間的“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其上載有歐洲航天局製造的“哥倫布”號實驗艙,該艙已建造多年,本身是有壽命期限,再推遲將有不利影響。俄羅斯將發射7次運載火箭以保證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不難看出,美俄的太空活動質量仍遠遠超過中國。

另外,被推遲發射的歐洲首個自動轉移飛行器也可能於今年發射,它將是歐洲航天局有史以來發射的最大太空船。此外,日本也將在今年啟動首個有人宇宙空間站建設。該空間站被命名為“希望”號,將在今年分3次送入太空。日本將連續派3名宇航員前往生活。宇航員若田光一將在宇宙空間站生活3個月,這也是日本人第一次在太空生活如此長的時間。

在空間探索方麵,今年的熱點仍是探月。印度計劃4月發射“月球飛船一號”探月衛星。美國也計劃發射一個月球偵察軌道器,並可能為建設月球基地做準備。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牽頭的11家德國航天研究機構今年開始實施探月計劃,擬於2013年向月球發射軌道探測器。此外,美國計劃發射“鳳凰”號火星探測車。據悉,探測火星也已納入印度航天科學家的計劃。印度著名月球科學家、探月計劃的主要推動者納倫德拉?班德萊教授說:“對印度來說,月球隻是一塊墊腳石,我們的下一站是進行行星研究。”


神舟-7號將載運3名航天員,並實現太空行走

在人造衛星方麵,美國計劃發射新一代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GLAST)。現有的望遠鏡都不能探測到GLAST覆蓋範圍內的伽馬射線,它比之前的任何伽馬射線望遠鏡靈敏30-100倍。歐洲航天局與美國宇航局將聯合開發新一代太空望遠鏡,探索銀河係和河外星係的起源。

俄羅斯主要將發射6次“格洛納斯-M”衛星,以建立和擴大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定位係統。這個工作是俄總統普京十分重視的。此外,俄還將發射3顆通訊衛星、2顆氣象衛星以及科研衛星等,但這些衛星並不太新。

歐洲航天局2008年將發射衛星的計劃多與“伽利略”衛星定位導航係統有關。4月14日,將發射“伽利略”第二顆在軌試驗衛星。如果順利,另外兩顆衛星也將發射,從而完成整個測試階段。歐洲航天局發言人表示,2008年,人們可以購買“伽利略”的接收器,屆時在“伽利略”和美國GPS之間調轉,就像人們轉換手機網絡一樣容易。

今年日本還預定發射兩顆人造衛星。一個是超高速互聯網用衛星“伴”,這個衛星將讓各個地區的人都可以平等享受高速通信網絡的便利。另一個是“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衛星”。


未來的“長征5號”低軌發射能力可達25噸,負責發射中國空間站等重型太空設備


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六院研製的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氫氧發動機是“長征5號”運載火箭的兩大核心動力




美國宇航員太空行走


中國航天發射場示意圖



神舟-6號發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