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新認識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撿了天大便宜!zt

(2008-01-02 16:54:46) 下一個
重新認識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撿了天大便宜!
鼎盛軍事  錄入時間:2008-1-2 14:48:50

    傳統的曆史教科書在論及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時的表現和作用時,是這樣論斷的:一,戰爭初期,為了壟斷資產階級坐收漁翁之利,利用世界大戰大量銷售軍火和剩餘物資,以積累財富,獲取巨額利潤,美國采取“中立”的立場,坐山觀虎鬥。二,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獲得最大的利益,戰爭末期,美國不失時機地積極參戰,以戰勝國的姿態掌握稱霸世界的先機和主導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14年8月4日發表了《中立宣言》。這不是當時政府臨時的決斷,而是由美國孤立主義傳統和固有國策所決定的。華盛頓在離開總統職位時說過:“歐洲有一套基本利益,他對於我門毫無或者甚少關係。歐洲經常發生事端,其起因基本與我們毫不相幹。所以,如果我們卷入歐洲事物,與他們政治興衰人為地聯係在一起,或者與他們友好而結成同盟,或者與他們敵對而發生衝突,都是不明智的”。利用優越的地理環境,相對地保持對國際事務的中立,以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致力於發展美國的經濟,增強美國的綜合國力,這是美國建國以來所奉行的極為明智的孤立主義國策。美國正是依靠堅決地貫徹執行這一國策,才避免過多過深地卷入歐洲事物,避開了曆次戰亂,沒有陷進兩次世界大戰的血汙和破壞中,保證了自己國家的興旺和發展。至於戰爭本身需要大量的戰略物資,尤其是軍火,美國人由是大發戰爭財,那隻是上天特別眷顧美國這塊土地,讓他遠離戰火,有機會和便利從戰爭的商戰中牟利。而世界其他國家,或是過深地陷入利益之爭,疆土、殖民地之爭,或是弱小,自顧不暇,即沒有這樣的地利,又沒有這樣腦瓜靈活聰明,務實而識事務的政府和領導人,隻能無休止地參與流血競爭,或者不斷地在血汙中掙紮求生存,根本不可能像美國一樣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所以怨天、怨地,怨人,獨獨不反省自己。
       
  1917年,在戰爭態勢已經明朗,德國因國內革命倡議儀和未成,俄國爆發革命將退出戰爭的有利時機,美國為了抑製德國的強勁發展勢頭,參與戰後重新分配世界權利格局,於4月6日參加協約國對德宣戰。表麵上看,這是違背了孤立主義國策,但這正是美國政治家審時度勢,為了美國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做出的高明決斷。以最小的犧牲和付出換取最大的國家利益。使自己在戰略上處於主導和不敗地位,以確立美國的國際地位。這一點,和抗戰初期,我軍為了迅速積蓄力量,壯大自己,建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讓開大路,占領兩廂”,在日軍迅即南下,國軍持續敗退,華北交通線兩翼山區政權真空的局麵下,迅速建立地方政權,招兵買馬,發展迅速實際異曲同工。
       
  1933年,希特勒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在競選中獲勝,納粹德國很快走上了整軍備武,複興德國的戰爭道路。在相繼並吞奧地利,占領捷克蘇台德地區之後,由於英法兩國政府奉行“不幹涉主義”,妄圖把禍水引向東方。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德軍進攻波蘭的同時,蘇聯火中取栗,先是挑起蘇芬戰爭,成功地改變了列寧格勒的戰略態勢;接著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利用德軍東進之際,進軍西部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反將禍水引向西方。這正如華盛頓所預見的那樣:“歐洲經常發生事端,其起因基本與我們毫不相幹……”。所以,最初美國政府置身於事外,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而不是聽任法西斯的猖獗,自己趁機大發戰爭財。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和平受到嚴重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未參戰的美國,以總統羅斯福為首,於8月初在大西洋紐芬蘭海麵的一艘軍艦上,與英國首相丘吉爾會晤,兩國要員參加了會晤,並經過三天協商,於14日發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宣言》。宣言承諾:兩國不謀求領土擴張,將保護各民族國家的領土完整,並允許他們自主選擇自己的政權和政府。在經濟往來和貿易上,各國無論大小,都將享有平等的權利,美英等愛好和平的國家將致力於摧毀納粹政權,解除侵略他國的好戰國家的武裝,重建世界和平等等。
       
  這個宣言無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主張民族平等團結的,公平貿易往來的文件,是一份反法西斯主義的正義宣言。它倡導和組織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美國,在法西斯並未危害到自己安全,利用戰爭銷售剩餘物資和軍火有利可圖時,卻作為宣言的倡導者,實施者,為世界命運的轉機寫下了靚麗的一筆。
       
  對最初在歐洲孤懸海中,與法西斯抗爭的英國,羅斯福推行租借法案,以承租和借貸形式,將大批軍火和戰略物資,輸送往英倫三島,支持英國抵抗。對蘇聯,為了幫助斯大林擺脫困境,英美當局通過北冰洋將大量坦克,武器,彈藥,物資運往蘇聯,自己在德國潛艇戰的封鎖下,損失了幾百艘商船和船艦。在東方,尤其是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以民間組織的形式,派出以陳納德為首的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戰,以大批運輸機飛越珠峰航線,運送戰略物資給中國,並沒有提出任何領土要求。在太平洋戰場上,是美國海陸空三軍最終摧毀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又以原子彈徹底剝奪了日本國民的鬥誌,才在其他國家配合下,中國自身的努力下,戰勝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如果我們不能麵對這些事實,視而不見地一味指責美國財閥無視各國人民利益,大發戰爭橫財,妄圖稱霸世界。那我們就是褻瀆了那段曆史。
       
  要單純發財,火中取栗,隻要始終坐山觀虎鬥就成了。但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派出了傳統意識上隻願意保衛自己家園,不願離開本土作戰的美國優秀子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謀長潘興將軍統帥了幾十萬子弟,加速了同盟國的失敗。他的兩位副官,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璀璨閃爍的將星。他們就是馬歇爾和巴頓。第二次世界大戰馬歇爾主持國內軍務,卻推薦天才的戰略家艾森豪威爾率軍出征。以開天辟地以來最偉大的登陸作戰,敲響了德國滅亡的喪鍾。一些國家曾站在自己立場上,指責美軍遲遲不開辟第二戰場,但軍事常識告訴我們,任何戰役的實施都要審時度勢,選中最佳時機和地點,切不可貿然從事。百萬人要在惡劣天氣和環境下渡海作戰,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基於此,有什麽可以指責的呢?
       
  至於戰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確立,山姆大叔日益想扮演國際警察和憲兵的角色,奉行單邊主義戰略。那是時易勢移,東西方長期冷戰的負麵效應。基於自己的強大,美國把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安全與國際戰略混同在一起,不顧他國人民和民族的感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