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愛用武器還債 以廢鐵價格賣出巡洋艦 zt

(2008-01-10 15:37:40) 下一個
俄羅斯愛用武器還債 以廢鐵價格賣出巡洋艦
2008年01月10日 13:20 國際在線

據美國《防務新聞》最近報道,韓國海軍希望俄羅斯用卡莫夫設計局開發的卡-32通用直升機來抵償債務。

點名要俄羅斯直升機

卡-32是蘇聯卡莫夫設計局上世紀80年代開發的軍民兩用產品,可用於貨物運輸、搶險救護等領域。韓國官員說,卡-32質量過硬,所以選擇其作為債務抵償品。不過,直升機在後勤保障方麵還需要改進,韓國希望能在同歐洲合作研製的下一代通用直升機項目完成前,在剛服役不久的“孤島號”兩棲登陸艦上使用該直升機。

韓國如此公開地在俄羅斯挑選武器,是因為兩國合作已經有很長的曆史了。1990年,前蘇聯與韓國建交時,韓國同意向莫斯科提供30億美元的長期低息貸款。起初,韓國提供了14.7億美元的貸款,但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無力償還利息,韓國不得不停止貸款,於是,俄羅斯開始了對韓國漫長的武器抵債之路。

兩國於2003年9月達成協議,俄羅斯應在2025年之前償還韓國13.3億美元,並用現金結算。但據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報道,韓國與俄羅斯商定,俄羅斯餘下的債務一半用現金支付,另一半用軍事技術、國防成品等抵償,這樣,俄羅斯能在2010年前還清欠韓國的債務。

以廢鐵價格賣巡洋艦

俄羅斯對韓國武器抵債的第一次大動作是在1995年,兩國簽署了價值約4.5億美元的合同。俄方向韓國提供33輛T-80Y坦克、43輛БМП-3步兵戰車、卡-32直升機以及製導導彈、彈藥等。另外,俄方還以廢舊金屬的價格向韓國出售了“明斯克”號航母、數百輛退役的T-55坦克。

最初,俄羅斯對韓國出售武器完全是為了抵債,但後來開始一部分付現金。1997年11月,雙方簽署協議,俄繼續向韓國出口武器和軍事裝備以償還國債,武器費用一半為支付現金。俄方向韓國海軍提供的總額約11億美元的柴電潛艇供應項目七成用現金支付。

雖然有如此改變,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俄羅斯也未能在韓國市場取得重大突破,這主要是因為韓國與美國的特殊關係。韓國與美國關係一向密切,而且韓國軍事基礎設施也是在美國武器裝備係統基礎之上建設的。就在韓國向美國購買柴電潛艇時,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科恩就警告韓國不要采購“低價”武器,因為“較便宜的裝備不等於性能較好”,美國的盟友應擁有能與美國的係統兼容的武器和軍事裝備。美國雖然這麽說,卻拒絕向韓國出售現代化軍事裝備,韓國隻能將部分注意力轉移到歐洲。

俄武器在韓國受重用

2001年,俄羅斯總統訪韓,兩國簽署了俄羅斯軍事裝備出售協議。當時俄羅斯對韓國的債務總額為19.5億美元。2003年到2006年底,韓國采購了價值5.34億美元的俄羅斯武器,其中2.67億美元俄方用作還債。

除了直接購買外,俄羅斯還建議兩國在高科技武器研製方麵合作。俄羅斯邀請韓國參與研發雷達係統和坦克保護設備等項目。2008年4月,首位韓國宇航員將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隨後韓國將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發射自己的衛星。

其實,韓國在俄羅斯的軍事購買隻是韓國軍事開銷的很少一部分。雖然數量不大,但俄羅斯的武器仍然得到了韓軍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俄武器設計思想與技戰術性能,讓用慣美式裝備的韓軍官兵大開眼界,韓國甚至還計劃配備俄製戰車的兩個“新型試驗旅”部署到南北軍事分界線附近,希望能夠起到威懾作用。

捷克對俄武器“挑挑揀揀”

東歐國家是俄羅斯拿武器抵債的另一主要對象,匈牙利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早在1993年至1994年間,俄羅斯向匈牙利出售了24架米格-29C殲擊機、4架米格-29YB教練戰鬥機及為其裝配的空空導彈,合同價值8億美元,幾乎是俄羅斯欠匈牙利國債的一半。

從1995年起,俄開始向匈牙利交付550輛BTP-80裝甲運輸車及其配件。1996年,匈牙利得到了20套“混血兒”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及500枚導彈,合同價值約1億美元。2001年12月,俄匈簽署價值4000萬美元的米格-29殲擊機現代化改進合同,米格公司負責改進、延長匈牙利空軍15架米格殲擊機的使用壽命。

俄羅斯用武器償還捷克的債務頗具戲劇性。上世紀90年代初,俄建議用捷克空軍蘇-22、蘇-25飛機現代化改進、米格-21殲擊機零配件供應的方式償還對捷克的債務;2003年,俄方代表再次向捷克提出類似建議,同時就米-24直升機、軍用運輸機及其零配件交易問題進行談判;90年代中期,俄還向捷克提出了提供米格-29殲擊機、“山毛櫸-1M”防空導彈係統的建議。但雙方惟一達成交易的是3架安-70軍用運輸機的供應合同。

雖然捷克開始反應“冷淡”,但後來,捷克卻主動要求俄羅斯用武器還債,隻是對武器有特殊要求。2004年2月,捷克國防官員要求俄羅斯考慮提供米-24和米-17直升機,而不是軍用運輸機,作為抵償俄羅斯部分債務。就這樣,2005年5月,捷克收到了3架俄羅斯新的米-35戰鬥直升機,而且,俄技術人員將負責該機18個月的維護,並將其改進為北約標準。另外,俄羅斯欠保加利亞、波蘭等國的債務都是通過這種方法解決的。

並非所有國家都買賬

除了東歐國家,俄羅斯還向其他國家采取了類似方法。1996年至1997年間,俄向芬蘭提供了18套“山毛櫸-1M”防空導彈係統以償還外債;2003年,向泰國提供5架米-17直升機償還3650萬美元債務。

不過,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買俄羅斯武器的賬,特別是西歐國家。2001年,普京親自出麵推動向奧地利提供米格-29殲擊機以償還國債的談判,但卻無果而終。最初,俄羅斯通過武器抵債的對象僅限於裝備有蘇製武器裝備的國家,或者在蘇聯設計構造風格框架內擁有武器裝備自主生產能力的國家。後來,俄開始向一些大力發展國防工業或急需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國家出口武器,比如韓國和泰國。

用武器抵債正在縮減

債務問題一直困擾著俄羅斯,特別是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後,外債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1993年和1994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0%和70%。因此,俄羅斯政府一直積極采取措施還債。

用武器抵債自然是最好用的方法之一,它能解決兩方麵問題。首先在減少債務的同時增加收入;其次,俄國防工業企業製造這些武器根本不需要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有時,抵債出口的武器占俄武器出口的大部分份額。

俄羅斯使用的以武器抵債的方式,是由蘇聯解體後的經濟和政治局勢造就的。現在,隨著俄羅斯的外債不斷減少,國家財政狀況逐漸改善,國際石油價格不斷攀升,這種形式已經大大縮減。另一方麵,東歐國家開始實施國防體製方麵與北約的一體化建設,俄羅斯也就沒有了銷售對象。可以預計,用大規模巨額武器裝備抵債的情況將不會再有,可能出現的隻是數額不大的交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