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軍情較量看美俄新戰略 zt

(2008-01-10 13:57:16) 下一個
從軍情較量看美俄新戰略
2008年01月10日 07:51:08  來源:半月談


美國反導係統試射攔截導彈[資料圖片]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也是大國力量的基石。2007年,世界軍事版圖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麵對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擠壓,世界第二軍事強國———
俄羅斯開始奮起反擊,雙方在軍備和軍事領域都進行了實力型較量。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必將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推動世界進一步向多極化發展。

  美國:加緊全球布勢

冷戰的結束並沒有帶來世界和平,反而成為新的動亂之源。在過去的一年裏,美國仍在抓緊進行全球布勢。

伊拉克戰爭尚未結束時,伊朗又成了美國實施製裁和意欲打擊的對象。事實上,美國侵略和占領伊拉克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隻是美國發動的一係列戰爭中最典型的一個事例。它顯示,美國的國家戰略、對外政策和軍事思想正在更多地表現出一種新的軍事帝國主義的特征,這種特征就是以強權手段對付和打壓他國,具體表現為煽動內亂、顛覆政府、實施分裂、動用武力、掠奪資源、非法占領。

“帝國主義”一詞從美國媒體上已經消失了很長時間,但現在卻不斷地出現在美國官方的許多場合並被公開地加以討論。這一次,提出這一話題的不是美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美國政府官員和某些知識分子。在這些人看來,推行帝國主義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他們宣稱這個世界總得有人來治理,美國為什麽不一試身手呢?他們希望仿效昔日的大英帝國甚至羅馬帝國,按照自己的意誌重新安排世界。

為了服務於這種新的軍事觀念,美國政府在軍備和軍事上幾乎是緊鑼密鼓加以配合,並通過誇大威脅來為自己的對外政策“軍事化”尋找依據。因此,美國時刻沒有放棄對導彈防禦係統的研製和部署,並試圖把導彈防禦係統裝在俄羅斯的家門口。與此同時,美國加緊建造火力更猛、技術性能更為先進的下一代航母,加緊組建天基部隊,加緊組建美軍非洲司令部,宣布成立臨時網絡戰司令部,不斷用航母艦隊在東亞和海灣地區炫耀武力……這一係列舉動都表現出強烈的軍事帝國主義特征。

  俄羅斯:決心恢複大國戰略均衡

由於美國堅持北約繼續東擴,加之美國計劃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導彈防禦係統,2007年11月3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的聯邦法案。這一舉動具有戰略意義,表明俄羅斯決心恢複冷戰時期同美國保持的戰略均勢。

2007年8月17日,俄羅斯戰略航空兵正式恢複中斷了15年之久的空中戰略值勤任務。俄軍這一舉動目的,就是為了在對俄羅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地區顯示俄羅斯的軍事存在。同年12月,俄羅斯還宣布恢複海軍航母艦隊的遠洋巡航及遠洋訓練等任務。這一切都是俄羅斯針對美國而采取的反遏製措施,具有重大軍事戰略意義。

在軍事裝備領域,俄羅斯堅持發展戰略進攻力量,以打破美國所追求的絕對安全,實現戰略平衡。2007年4月15日,俄羅斯新型戰略核潛艇“尤裏·多爾戈魯基”號下水,這種核潛艇裝備有最新研製的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達8000公裏。同年6月,俄羅斯還宣布要建造新的航空母艦,以彌補目前僅有一艘航母能夠進行實戰的不足。為了應對北約和美國的軍事威脅,俄羅斯部署了3枚具有公路機動能力的“白楊-M1”洲際彈道導彈,標誌著“白楊-M1”已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還成功試射了可以穿透任何導彈防禦係統的RS-24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及具有高精度殺傷性能的“伊斯坎德爾-M”短程戰術導彈。


美俄軍事競爭有利於世界多極化

過去的一年,美俄關係呈現出鬥爭多於合作的態勢,是美俄矛盾較為突出的一年。可以預見,今後一段時間,這種矛盾還將延續下去。當然,出於國家利益的根本考慮,美俄關係也不會發展成為新冷戰。

美俄之間的較量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各國為了獲取和維護自身的戰略利益,都在調整自己的軍事戰略和外交政策,都在大力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目前,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和頭號軍事強國。而俄羅斯在普京的強力領導下,正逐步恢複昔日的大國尊嚴。2007年,俄羅斯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美元,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俄羅斯媒體指出,莫斯科正逐漸意識到自己在國際上的分量,並提出了新的國際秩序構想:憑借豐富的能源和武器技術上的優勢,俄羅斯可以成為平衡東西方的第三種勢力。

就目前來說,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將對美國的新帝國主義政策形成有力的製約,並大大緩解其他國家所麵臨的美國軍事壓力。畢竟,目前世界上隻有俄羅斯可以突破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並具備摧毀美國的軍事能力。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及新興地區大國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使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確保“絕對安全”的夢想成為泡影,美俄之間將漸漸回歸“戰略平衡”,世界將繼續沿著多極化的軌道前進。(編輯:薛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