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拋出"以海製陸"新戰略 多樣手段維持霸主地位 zt

(2007-12-07 19:44:28) 下一個
美拋出以海製陸新戰略 多樣手段維持霸主地位
2007年12月08日 06:44:13  來源:半月談


這是2004年6月14日拍攝的美軍“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大西洋航行時的資料照片。

美國國防軍事力量全麵解析 美國的“軟實力”

今年10月,美國公布了醞釀已久的《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這是美國海上力量三大組成部分──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首次聯合推出的關於保衛美國本土及海外利益的共同戰略。這一新戰略宣稱,“製止戰爭與贏得戰爭一樣重要”,美國將在確保海上力量繼續維持絕對海洋優勢的基礎上,把主要作
戰力量用於執行“對陸突擊”之任務,以適應美國海上力量由“遠洋進攻”向“以海製陸”的戰略轉變。

這一新戰略是美國20多年來對其海上力量戰略進行的最重大修改,被視為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提出的相對完整的海上力量發展戰略。該戰略著重強調了海上力量應如何贏得未來戰爭以及如何阻止全球範圍內的衝突。

所謂“以海製陸”,就是利用擁有絕對優勢的海上軍事力量和全球性軍事存在,從海上幹預陸地事務,主導全球戰略形勢和地區戰略形勢的發展。這一戰略思想實際上是美國海軍根據冷戰後形勢的發展,對馬漢“製海權”理論和冷戰時期“美國海上戰略”所進行的創新和發展。

“以海製陸”思想作為一種相對完整的戰略,突出強調了四個方麵的要求:一是保持“前沿存在”是“以海製陸”的必要前提;二是進行“力量投送”是“以海製陸”的重要措施;三是維持實力優勢是“以海製陸”的根本保障;四是從海上幹涉和控製陸上事務是“以海製陸”的最終目標。這四個要求在《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兵力部署的主要地區是歐洲,主要兵力是陸軍和空軍,主要目的是與蘇聯爭奪歐洲大陸的控製權。因此,這一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重點是放在陸地事務上,海軍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奪取製海權。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提出應當采取“海洋型大戰略”,把國家安全戰略的重點轉移到海洋,通過控製海洋來控製整個世界。這種戰略強調利用四通八達的海洋,根據自身的意願,在世界範圍內靈活對付各種不確定的威脅,利用海洋這個國際性大通道在各種複雜的戰略環境中保持前沿存在,以最大限度地維護美國的海外利益和本土利益。此時,美國海軍提出把“前沿存在”作為實施海軍戰略的基礎和前提,把遠征部隊作為實施該戰略的後盾和依托,把優勢的作戰能力作為實施該戰略的最根本保障。

美國海軍提出這一主張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考慮:一是在和平時期通過“前沿存在”行動“塑造”有利的環境;二是在危機時期將“前沿存在”的力量作為實施危機反應、製止衝突的基本力量;三是在戰爭時期將“前沿存在”的力量作為其實施地區戰爭的先頭部隊。由此可見,“前沿存在”是實施“由海向陸”、“以海製陸”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如果沒有“前沿存在”,海軍就無法有效實施“由海向陸”的對陸幹預,也就無法實現“以海製陸”的戰略目標。然而,盡管“前沿存在”是“由海向陸”的重要支柱和“以海製陸”的基礎與前提,但美國海軍不可能將絕大多數兵力保持在前沿,因此美國海軍提出了建立海軍遠征部隊、實施“力量投送”的主張。因為,在和平時期“來之能戰”的遠征部隊是“前沿存在”兵力的堅強後盾,在危機時期遠征部隊可以對“前沿存在”兵力進行必要的補充,在戰爭時期遠征部隊可獨立地或作為海上聯合部隊的基本組成部分遂行作戰任務。因此,美國海軍的“前沿存在”及遠征部隊的“力量投送”,就是“由海向陸”、“以海製陸”戰略思想的行動體現。同時,美國海軍還曆來把優勢的作戰力量和強大的艦隊實力作為實施海軍戰略的根本保障。冷戰後美國海軍戰略的幾次修訂,都是依據“實力至上”的傳統和原則,追求包括數量、質量和作戰能力等方麵的優勢。

與以往相比,這一新戰略最大的不同在於放棄了以海上作戰為中心的戰略,而是強調美國海上力量的終極目標仍是在保衛本土和打敗對手的同時,注重運用“軟實力”,即通過采取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和加強國際合作的方式來預防衝突,以更好地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這一戰略是在“9·11”事件和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新的海上力量戰略之所以突出強調要運用“軟實力”,就是為了避免過去血的教訓再次發生。

美國輿論認為,這一新戰略的推出,反映了美國軍方近來提出的通過加強對外援助、培訓和合作預防衝突的軍事變革思路。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一戰略的根本目的仍在於維持美國海上霸主地位,隻不過在手段上更加多樣化,美國所強調的所謂“國際合作”還是為美國海上力量在全球部署服務的。(封長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