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恐怖分子“歐洲製造”ct

(2007-12-04 08:24:32) 下一個
恐怖分子“歐洲製造”
新華網 ( 2007-11-20 09:48:07 )

布什曾經說過:“我們的士兵現在到前線浴血奮戰,為的是將來不用在自家門口迎戰恐怖分子。”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卻說:“伊拉克戰爭會催生100個拉登。”前者的話已經不攻而破,後者的話在歐洲不幸正成為現實。


“基地”觸角在歐洲延伸

目前,國際反恐形勢處於高位間歇平台期,惡性恐怖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恐怖分子“本土化”成為歐洲各國普遍麵臨的難題。尤其是英國、德國等移民大國,恐怖分子很難被鑒別出來。

就在“911”事件6周年紀念日之前,德國和丹麥的安全人員發現了兩處恐怖分子聚集的窩點。這些恐怖分子正策劃製造比馬德裏和倫敦爆炸事件更嚴重的大規模恐怖襲擊。

而最早領教這種來自內部的震驚的,是英國人。早在阿富汗戰爭期間,許多擁有英國籍在英國受教育或出生的穆斯林,經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與阿富汗人一起決戰派駐當地的英軍,出現了所謂“英國人”打“英國人”的怪現象。

2005年的倫敦大爆炸更將這種震驚帶給了全世界。人們又一次發現:這些冷血的“人彈”襲擊者並非來自境外,而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

相隔僅僅一年,另一場悲劇又差點重演。2006年8月,英國警方破獲了一起針對英美航線的炸機陰謀。捕獲的19名嫌犯全是在周圍人眼裏奉公守法、溫和的穆斯林。他們大多在英國出生長大,接受英國式教育,成長在小康之家。有人剛當上爸爸,有人是運動健將,也有的人誌願是當警察。

今年的第三個“恐怖夏季”,英國再次發生驚天大案。在布朗上台後的次日,就接連在倫敦和他的出生地格拉斯哥發生汽車炸彈事件,顯示英國處於“嚴重而持續的恐怖主義威脅”中。

不知從何時起,研究者已開始用“本土化、年輕化”來總結英國恐怖活動的新特征。這些恐怖威脅的製造者,或是土生土長的移民二代,或是剛剛進入英國不久的新移民;他們屬於截然不同的社會階層,一是被邊緣化的社會底層,二是在主流社會從事收入豐厚、受人尊敬的職業,如當醫生。

人們一般理解的“本土化”,就是當地人隻是受“基地”極端思想的影響,自主進行恐怖襲擊。實際上,這並不是恐怖主義本土化的現狀,如今的本土化恐怖主義分子,沒有擺脫“基地”的影響和控製,可以說,他們是“基地”觸角的延伸及人員的儲備,他們的襲擊是基地組織一手導演的恐怖活動新形態。

“恐怖大師”尚未登場

恐怖主義來源已久,過去的恐怖組織隻是有針對性地殺害政府和經濟界的高層要人,現在的恐怖分子則是屠殺平民。恐怖分子的手法在“911”前後也發生了變化,“911”前他們看重的是讓更多的人看到恐怖畫麵,而“911”後他們注重的則是讓更多的人死亡!

盡管基地組織受到各方的圍剿,卻未被消滅,而是自我調適作出改變,來適應新的環境。一貫對新進人員嚴格把關的“基地”組織如今舍近求遠,同西方國家土生土長的穆斯林接觸,並雇用當地人——他們具有完全合法的西方國家身份,能夠更加容易地“滲透”入高度戒備的地點。

典型的恐怖本土化模式基本如下:在恐怖小組內有一兩名與“基地”有聯係或受其影響的人為核心成員,接受“基地”或其代理人的命令和計劃;其餘人一般隻與核心成員有密切聯係,或是核心成員的親友,多為臨時招募。在小組之外,有一兩名出生在本土但與阿富汗或伊拉克的“基地”組織之間有著緊密關係、發揮著聯絡作用的中間人。

今年6月18日,美國“ABC”電視台播放了一則來自巴基斯坦的報道,畫麵記錄了一幫年輕男子正在巴基斯坦的一個無名地點慶祝塔利班恐怖襲擊培訓班結束的場麵。結束培訓的男子一律都用一塊布蒙住自己的臉,他們明確表示,他們將重返原籍國,並願將所學到的一切付諸實施。

去年底,美國《新聞周刊》披露了一條很壞的消息:“基地”組織已經培訓出12名來自西方的“恐怖大師”,並將把他們派回到歐洲發動“大得驚人”的恐怖襲擊。與這些“恐怖大師”將要幹的事情相比,“倫敦地鐵爆炸隻是更大行動的戲前排練”。

“歐洲製造”的恐怖分子讓安全人員防不勝防。他們可以“自給自足”,安全部門對境外恐怖分子所采取的匯款監控、加強移民和邊界管製等措施,對他們根本不起作用。

恐怖源泉,並非隻是貧富鴻溝

為什麽如今西方的一些年青人要走上絕路,背上一身炸彈與一群無辜的人玉石俱焚?

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聯邦德國從戰後開始成功振興經濟,建立社會福利製度,讓每個人有機會成為富裕階層,但由於現在危機式的發展,人們開始質疑這一製度。各社會人群之間無法相互融合是這一現實的體現。人們把對方看成是爭奪社會福利的競爭對手。

資料顯示,恐怖組織在西方國家的招募對象通常是那些對社會心存不滿的群體,盡管多年來,歐洲各國政府都強調移民的社會融入,主張改善移民的生活條件,但少數外來移民還是感覺難以融入當地社會,遭受當地居民的冷眼,感到自己被整個社會所排擠。

對於生活在歐洲的年輕移民來說,得到認同更是困難。他們盡力攀登當地的社會階梯,不希望再像父輩那樣默默地守著自己少數族裔的身份,居於社會底層。與此同時,他們又不得不接受自己在文化、信仰等方麵與主流社會不同的現實。第二代移民將自己的境遇與當地同齡人做比較,自然感到失落,甚至是怨恨。一些極端組織便乘虛而入。

高層化和精英化也許是未來恐怖主義本土化發展的趨勢。今年7月在英國被捕的8名“恐怖醫生”均有良好的工作、優厚的薪水和較高的教育背景。可見,人們一貫認為的貧困是恐怖主義的源泉並不全麵。在極端宗教思想的擴張和滲透下,當恐怖主義成為了一種支撐存在的意識形態,恐怖分子的階層、出身就開始逐漸模糊。

此外,自美國“911”事件、馬德裏和倫敦恐怖爆炸後,西方媒體經常發表關於穆斯林暴力、伊斯蘭教信徒狂熱舉動等內容的文章,對民眾起到了某種誤導作用,一些西方人開始對穆斯林產生不信任感。

英國警察助理總長的葛哈法就曾指出,“911”事件後,英國政府通過的反恐法,對穆斯林具有歧視性。從2001年的“911”到2004年底,英國政府根據反恐法拘捕701名穆斯林,其中才有17名罪證確立,而與伊斯蘭教極端主義有關者僅三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