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俄75架伊爾-76交易 中國無視俄方加價
來源:環球網 2007-12-21 15:49

參加中俄聯合軍演的伊爾-76軍用運輸機(資料圖)

美國空軍C-17“環球霸王Ⅲ”戰略軍用運輸機(資料圖)

美國空軍C-17“環球霸王Ⅲ”戰略軍用運輸機(資料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美國媒體評論中俄伊爾-76運輸機采購合同時說,中國在采購俄羅斯軍用運輸機時表現得相當沉著,直到將飛機的價錢談妥為止。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0日刊登題為《中國無視俄方伊爾-76飛機的加價》的文章,文章說與中國的表現相比,俄羅斯的做法則明顯欠妥,在雙方談定價格後,俄羅斯方麵又要求中國增加采購費用。
美國媒體說,這是因為俄羅斯飛機製造商此前將報價虛報得太低,以至於後來一算,如果按照當初談定的價格交付飛機,俄羅斯方麵將損失一大筆錢。
中國訂購75架伊爾-76運輸機的大動作,將迫使俄羅斯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契卡洛夫飛機製造聯合體重新改組,把60%的伊爾-76生產轉到俄羅斯境內的伊留申公司。伊留申公司在烏裏揚諾夫斯克的飛機製造廠,將在3年內生產出首架伊爾-76運輸機。
目前,伊爾-76運輸機有兩處生產線,由於蘇聯解體時留下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主要生產線還在烏茲別克斯坦境內,俄羅斯一直僅僅生產伊爾-76的零部件。
俄羅斯自身就是伊爾-76運輸機的主要用戶,還打算在未來10年中,采購或者升級75架。伊爾-76運輸機的改進升級費用將相當高,改進後將成為美國C-17的強勁競爭對手,伊爾-76的主要優勢在價格,單機售價5000萬美元,而C-17的售價是其3倍。但C-17的載重量達86噸,近乎機身自重的一半,可靠性更高,更便於維護。
過去30年中,伊爾-76運輸機總共生產了900多架,目前約出口國外100架,主要出口到古巴、中國、伊拉克、印度、利比亞、敘利亞。
過去十年中,契卡洛夫飛機製造聯合體沒有獲得多少訂單,隻能靠生產安-124、安-70和安-225等運輸機的機翼及其他零部件,維持生存。(張加軍)

俄羅斯安-124戰略重型運輸機(資料圖)

美國空軍基地中的C-17“環球空中霸王”運輸機機隊(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