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要掌控世界16條海上要道:要掐死中國“油喉”!zt

(2007-12-14 20:11:57) 下一個
美國要掌控世界16條海上要道:要掐死中國“油喉”!

大旗軍事 作者:akaaaa 發表時間:2007/12/14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能源需求的對外依賴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在全球能源安全問題的影響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形勢也變得日益嚴峻起來。國際石油輸出組織、石油進口來源國、各海上和陸上運輸線的控製者,都成了把控中國油管的人,其中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計劃控製16條海上要道,將其能源扼製戰略化為現實。

  《環球人物》發表文章稱,2007年3月26日,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舉行交接儀式--海軍四星上將蒂莫西·J·基廷,正式成為該司令部的第23位掌門人。有人說,從這一天起,基廷實際上成了掌管世界最重要油路閥門的人。

圖謀控製16條海上要道

  身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基廷很清楚,他的轄區是美國掌握世界能源流向的關鍵水域。

  自1990年代開始,美軍積極行動,以圖掌握全球16條海上要道: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羅裏達海峽、好望角航線、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冰島-聯合王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其中,馬六甲海峽是美國多年來誌在必得的一個戰略要地。基廷早在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下屬的戰略研究小組成員期間,就是兩洋戰略的重要構築者。此後,盡管他的任職不斷變化,但對馬六甲海峽的關注一直沒有中斷過。

  基廷的戰略意圖相當清楚:第一,美國在馬六甲海峽立足,迫使俄羅斯海軍打消重返越南北部灣基地的想法;第二,馬六甲海峽毗鄰中國,是中國的南大門和重要的能源供應航線,看守住這片水域,就能隨時阻撓中國;第三,美軍進駐馬六甲海峽,將使印度海軍難以向太平洋一側發展......

  一位美國專家曾用馬六甲之痛來形容中國在海運問題上的困境。認為對中國而言,馬六甲海峽就是中國的油喉。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中國進口的石油大部分來自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地區,進口原油的4/5左右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的。據統計,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有近六成服務於中國。

  基廷也清楚,控製石油是美國外交的一把利器。曆史記錄表明,在運用脅迫性外交時,美國傾向於采用石油製裁與封鎖。在冷戰早期,為了對抗蘇聯對中東諸多石油生產國的滲透,美國曾計劃炸掉該地區的油井與設施。美國甚至曾考慮用放射性原料(髒彈)汙染這些油田,以免蘇聯獲得中東的石油資源。而在1999年台海危機中,為了給台灣當局打氣,美國曾多次不動聲色地威脅要封鎖中國的石油進口。

極具威懾的鎖喉 操演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設在夏威夷的史密斯兵營。在這裏,基廷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指揮其旗下的30萬大軍,對整個太平洋地區進行網狀控製。

  美國《中國安全》季刊曾發表一篇題為《石油武器:解析中國能源脆弱性之謎》的文章,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攜手扼製中國油喉的設想,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其中一種分析就是基廷正在操演的計劃:

  美軍堅信,它有資本強製進行鐵腕封鎖而幾乎可以不受懲罰。美國海軍隻要在馬六甲海峽以及其他戰略性的咽喉要點,如霍爾木茲海峽采取軍事行動,就可以控製從中東到亞洲的整條運油路線,從而迅速關閉供應中國的閥門。在一些負責太平洋地區的美國海軍高級指揮官看來,針對中國的封鎖不一定會導致美國在東北亞的盟友如日本遭受重大連帶損失。他們相信,美國可以針對開往中國的油輪實行封鎖,而不限製石油運往美國在太平洋圈內的盟友。它們可以實行海上攔截行動。為了對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實施禁運,自1990年以來,美國經常在波斯灣這麽做。在這種行動中,一架由美國海軍戰艦派出的軍用直升機降落在油輪上,在領航室檢查貨物單據,然後命令船長繼續航行或是折返。由於全副武裝的美軍軍艦在一旁虎視眈眈,幾乎沒有人不服從......

  文章還分析說,中國無力防止美國切斷這條重要的大動脈,因為保護海上線路比破壞這些線路不知要難上多少倍。文章的結論是,基廷執掌的太平洋司令部,握著中國從中東獲取石油的鑰匙。

換湯不換藥的介入嚐試

  讓人擔憂的是,基廷已經行動起來。盡管從2004年起,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就公開反對美軍染指馬六甲海峽,但基廷還是合理介入了。他代表美國力推以經濟和安全論壇形式組織的馬六甲理事會。這個理事會宣稱,所有國家都可以貢獻資金與設備,來保護馬六甲海峽與海上交通線,或者通過派遣巡邏人員來參與防衛。其核心任務包括就反海盜行動進行磋商和信息交換,參與緊急情況下的海上人道主義救援,以及出台減少海洋汙染的防範措施,等等。據有關分析人士透露,實質上,該組織將是一個嶄新的實體,它的職責範圍可以超出嚴格的能源和海洋問題,可以包含其他密切相關的非傳統安全領域。

  有關專家認為,基廷主推的馬六甲理事會,與以往美國的《防擴散安全倡議》及《區域海事安全倡議》和《集裝箱安全倡議》,都是一個模式,其目的都是讓美國在地區安全上發揮核心作用,進而起到製約中國和其他對美國有威脅的國家的作用。

  57歲的基廷,不愧是位運籌帷幄的軍事指揮員和遊刃有餘的外交家,他很會玩草船借箭。比如,亞洲反海盜合作協議是一個地區性的組織。對於這個由日本發起的組織,不僅中國始終對其心存疑慮,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也對是否加入它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以潤滑劑的角色介入馬六甲理事會,將各方拉到一起,就反客為主成為了事實上的主導方。

  這一切都在證明,基廷領導的太平洋司令部,正在想方設法地將其真正意圖--能源扼製戰略化為現實,且是悄悄進行的。

西方巨頭算計中國

  除了來自美國軍方的阻力,西方石油巨頭也在加緊能源控製。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荷蘭殼牌石油公司、美國謝夫隆德士古石油公司等國際石油巨頭,如今仍然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呼風喚雨。其業務涉及從開采、加工到銷售的整個資源產業鏈。它們利用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通過兼並、收購乃至興辦獨資企業等形式,把勢力範圍滲透到世界各主要產油國,基本上控製了這些國家的主要油氣田。

  近幾年來,英國石油公司重點開發了安哥拉、墨西哥灣、裏海、印度尼西亞等新的油、氣田,未來5年裏在這些地區的投資將超過200億美元。這些跨國石油巨頭一方麵加緊收購主要的油氣田,另一方麵還控製著油氣資源的輸送管道和運輸船隊。為了達到更方便攫取石油資源的目的,西方石油巨頭通過納稅、經濟援助、賄賂等形式,與產油國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係與合作。

  在西方跨國石油巨頭欺行霸市的環境裏,中國也成了直接受害者。2005年,中國中海油欲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等先是利用實力優勢,通過聯合抬高價格和遊說政府的辦法,欲將中國公司排除在外。當年6月30日,美國眾議院以333票比92票的壓倒性優勢,要求美國政府中止這一收購計劃,並以398票比15票的更大優勢,要求美國政府對收購事件進行調查。最終,美國頂著國際社會的譴責,成功地使經濟問題政治化,導致中海油在此次收購行動中敗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