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潛艇水下作戰獲得巨大突破 ct

(2007-12-02 14:24:27) 下一個
中國潛艇水下作戰獲得巨大突破[圖]
發表於:2007-12-02 22:06:16


12月2日,CCTV-7《軍事報道》獨家大泄中國潛艇水下作戰獲得巨大突破!


水下戰場的開路先鋒 全軍優秀教員胡均川

CCTV.com 2007年11月29日

[內容速覽]前不久,海軍潛艇學院55年來首次為一位教授設立和頒發學院最高榮譽——學院特殊貢獻獎。在胡均川無私引領下,陸銘華、笪良龍、程玉勝等一大批潛艇作戰係統專家、作戰仿真專家、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脫穎而出,成為水下作戰教學科研等領域的生力軍。

前不久,海軍潛艇學院55年來首次為一位教授設立和頒發學院最高榮譽——學院特殊貢獻獎。寫給他的頒獎辭,每句話都連著一個“第一”:領銜研製我國第一套潛艇作戰模擬係統、第一套潛艇作戰軟件係統,創建我軍第一個潛艇戰術水聲學科、第一個作戰環境學科……這位教授,就是全軍優秀教員,海軍潛艇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均川。

藍鯨擁有了“中國魂”

作戰軟件是潛艇的中樞神經,它隱含著一支軍隊的作戰思想和戰略戰術,有如一個人的“靈魂”。

中國藍鯨要有“中國魂”。這一重任,曆史地落在時任學院數模組組長的胡均川肩上。在眾人複雜的目光中,胡均川和戰友們開始了夜以繼日的跋涉。如果將軟件比做一柄利劍,作戰模型就是鍛造這柄利劍的鋼坯。一艘潛艇就是一座高科技城堡。要想將其中的數十種各型武器、上百個作戰單元,以及探測、發現、發射等近千個作戰要素,一一編成作戰模型,談何容易?

一年半後,胡均川課題組終於完成研製作戰軟件所需的數十個作戰模型。將這些種類不同、功能各異的作戰模型有機融為一體,才會成為藍鯨的“靈魂”。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科研沒有取得突破,胡均川心急火燎,嘴上直冒大水泡。就在胡均川著急上火時,妻子打來電話,說孩子生病住院了,要他晚上到醫院陪床。到了醫院,安頓好孩子,胡均川把一堆材料攤在床頭“啃”起來。午夜時分,走廊裏“快去找骨科醫生!”的一陣急促呼叫驚動了沉思中的胡均川,他腦中靈光一閃,從醫生接骨想到軟件嵌入,兩者之間的某種偶合,讓他豁然開朗。

一年後,我國第一套潛艇作戰軟件橫空出世。自此,中國藍鯨有了“中國魂”。胡均川的這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開辟水下作戰“新大陸”

胡均川研究發現,水聲環境對潛艇作戰影響巨大。如同陸軍作戰要研究地形地貌一樣,水下戰場環境也是決定潛艇作戰成敗的重要因素。於是,他將已展現廣闊前景的潛艇作戰模擬研究方向交給同事,一頭紮進陌生的水下戰場環境研究領域,直指一個國際上公認的難題——水下目標識別。之後,在全國聲納目標識別大比武現場,胡均川研製的采用人機交互模式的目標識別設備脫穎而出,識辨率遙遙領先。

這些年來,胡均川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創新,開辟出一個又一個水下作戰的“新大陸”——

他創建的潛艇戰術水聲學科,填補我軍水聲環境研究方麵的多項空白,目前已成為國內水聲界公認的三大重點研究領域;

他主持完成的某係統工程建設,為海軍水下作戰提供有力的戰場保障和決策支持,有力推動海戰場環境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他將環境同作戰相結合進行研究,並以此創建一門新學科、作戰環境學,目前已發展成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領域。

20多年來,胡均川相繼開創戰術水聲學、作戰環境學等4大新的學科領域,開拓水下目標識別、海洋衛星遙感等近10個新的研究方向,完成科研課題100多項,其中60餘項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取得一批具有原創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帶出潛艇作戰專家群

胡均川是一個“高產”教授,這不僅體現在他開創的新學科、新方向以及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中,更體現在他甘為“人梯”、帶出的一個潛艇作戰專家群上。

在胡均川無私引領下,陸銘華、笪良龍、程玉勝等一大批潛艇作戰係統專家、作戰仿真專家、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脫穎而出,成為水下作戰教學科研等領域的生力軍。

每開創一個新的學科領域或研究方向,胡均川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培養年輕人。成果鑒定、報獎時,他總是把年輕人排在最前麵。按理說,胡均川創建了這麽多學科,開拓了這麽多領域,搞了這麽多課題,如果都握在自己手裏,很可能會成為院士。為此,有人為他惋惜,有人替他鳴不平。可胡均川認為:“一個學科的發展,一個領域的開拓,需要很多人甚至幾代人努力。正因為年輕人能接上來,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新的問題。”去年底,胡均川破格晉升為三級教授。(光明日報 陳德潮 曹金平 劉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