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從 1919 年一 1924 年大致經曆了 5 年的時間。
人物 :
羅伯特·維內、弗裏茨·朗、弗萊德立希·茂瑙、保羅·萊尼、喬治·威廉·派伯斯特、保羅·威格納
意義 :
1. 表現主義派的藝術家們在擴展表現真實的角度和手段上功不可沒。他們認為藝術應該反對對現實的描摹,藝術的品質和力量都來自於對內在的實質的揭露。藝術家家理應穿越日常經驗的表層和外在世界的環境,直接抵達靈魂的處所。一切外在的表象的東西都是暫時的偶然的,並且是不重要的。從這樣的立場出發,表現主義作家們反對印象主義僅僅停留在現象層麵的膚淺,同樣也反對自然主義對生活現象的陳舊摹寫。他們的中心在於——穿過具體可感的表象,獲得對抽象的永恒的內質的把握。
2. 表現主義大大拓展了電影的表現手段,造型的風格化以及對於環境、氣氛的渲染手段後來被很多主流電影使用,如今,在恐怖片、犯罪片等電影類型中,表現主義手法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起因 :
1. 源於繪畫: 在 1901 年巴黎舉辦的一場畫展中,法國畫家茹利安 · 奧古斯特 · 埃爾維的一組作品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組油畫作品的總題名就是《表現主義》。攝影術的出現使繪畫走向抽象主義的道路。而電影作為新興技術形式(當時普遍不認可電影是真正的藝術)也迫切得需要得到藝術界的認可。
2. 超現實傾向 :表現主義受後印象主義的影響,反對印象主義中殘存的中心透視的傳統空間法則,他們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畫派”的影響,強調作品的直覺感受和主觀創造,不求複製現實、對理性不感興趣,他們崇尚原始藝術的非實在的、裝飾性的美,並以濃重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創造出一種極端的純精神世界,致使超現實傾向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3. 哲學淵源 :來自於尼采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和斯特納的神秘主義。
4. 社會背景 :表現主義電影折射了當時的德國,同時也超越了當時的德國。他們思考的驅動力來自於戰敗後德國破敗的現實,工業社會的冷漠資本膨脹對人的異化塑造了他們思考的姿態 —— 麵向共同的人類精神世界發問。在表現暴力、謀殺和死亡的主題時,表現主義電影導演們無不傾向於在影片中製造出一種迷幻、扭曲和陰冷的世界。對於這樣一個世界心懷恐懼是全人類的共性,在這樣一個世界中逃亡出去尋找精神的安慰之地也是全人類的願望。當時的德國中產階級對現實不滿,帶有自由意誌論的時代精神和社會反叛助長了表現主義的發展。參加表現主義運動的人,在政治信仰和哲學觀點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中有無政府主義者、虛無主義者,也有社會主義者。因此,表現主義運動從來不是一個完全統一協調的運動,也很少有始終如一的“純粹”的表現主義者。但他們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點,即不滿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結果 :
1. 衰落 : 1924 年以後,隨著德國經濟的暫時好轉和社會的相對穩定,表現主義戲劇逐漸衰落。但是它的探索與創新的成果保留了下來,並繼續被運用。
2. 爭議 :表現主義的地位曾經受到爭議,盧卡奇將它看作帝國主義時代的資產階級頹廢流派,因此予以否定;布萊希特則認為表現主義暴露和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不可克服的矛盾,雖然不能揭示產生這些弊病的真正根源,找出克服這些矛盾的正確途徑,卻也能引起人震驚,啟發人思考;在藝術方麵也作了有價值的探索與創新。
3. 作為藝術形式的保留 :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深遠。從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到 1940 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柯克與奧遜·威爾斯也受表現主義的影響。直到今天,我們的電影中時常可以看到表現主義的手法,事實上,表現主義已經成為電影藝術常用手法或者風格。
表現主義的特點 :
1. 影像 :表現主義的導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傾向認為電影的影像應該成為平麵藝術。在構圖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個構圖中用相似的形狀並列而形成相當具有表現力的鏡頭。表現主義電影經常摒棄常規的影像形態,采用傾斜、顛倒的影像,采用常規電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攝角度,畫麵的明暗反差一般會很大。表現主義電影常用人物特寫和富有象征意義的空鏡頭,使用特寫可以看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強戲劇性;而對環境的渲染可以看作是對人物行為和靈魂的“解釋”,力圖揭示人物行為背後的社會誘因。此外,主觀鏡頭也是表現主義常用的手法,表現主義藝術家輕視局限於客觀的寫實,強調表現“主觀的現實”。
2. 表演 :表現主義的表演一般比較誇張,基本放棄了寫實主義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變動、舞蹈般的動作、變形或扭曲的表情。
3. 題材和類型 :在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品中,題材的特征是顯而易見的,恐怖、災難、犯罪題材是最常見的,表現主義電影藝術家們往往從被扭曲的、陰暗的世界中去尋找素材,在那似乎與現實隔絕的、封閉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孤 獨、殘暴、恐怖、狂亂的精神狀態。內容荒誕離奇,有時結構散亂,情節變化突兀,故事人物類型化,往往鬼魂與活人同時出現(《吸血鬼》等),生與死、夢幻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表現主義電影導演們關注畸形社會中的心理非常態,關注那些焦慮與緊張的情緒,力圖透視那些狂亂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和原因,用主觀化的影像風格來反證社會事實,作品因此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
優秀作品賞析:
卡裏加裏博士 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 (1920)
羅伯特·維內導演。標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誕生,“卡裏加裏主義”成為表現主義的代名詞。《卡裏加裏博士》在敘事上富有創造性的主觀表現,被克拉考爾評價為:“即使在今天,電影敘事也沒有能夠普遍地取得這樣出色的成就”。
《卡裏加裏博士》屬於首映後不久就被奉為經典的影片, 1920 年代時就被認為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作。不斷有人對這部電影進行剖析,但是沒有人模仿它去拍攝電影,當時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它所體現的美學思想殘酷而極端。
大都會 Metropolis ( 1927 )
這是弗裏茨·朗一生中拍攝的最重要的影片之一,也是德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這部影片帶有表現主義和科幻色彩,通過對一個虛構的大都會的建築的描繪,分析了未來的技術社會,而這個社會將導致人類走向毀滅。影片獨特,風格怪異犀利,無可爭議地使他確立了自己在德國電影史上牢固的地位。
影片以具象的場景設計與空間建構創造出機械化未來世界的虛擬時空,引領觀眾走入一個基於機械美學而創造的冰冷空間,機械文明的過度發展所帶來的可能是人性的泯滅,一如片中邪惡的科學家及其所創造的機械人瑪麗亞。因此,對科學文明的質疑與檢視,成為貫穿《大都會》全劇的主題思想。
日出 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7)
茂瑙到美國拍攝的第一部作品,本片標誌著默片時代最高藝術水準,也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創作巔峰,獲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兩項金像獎及一項特別獎——藝術質量獎。茂瑙對光影的觸覺非常敏感,在默片時代所營造的畫麵構圖,不單為大多數導演仿效,他的作品在 80 多年後的今天,魅力依然沒法抵擋。堪稱光與影一代宗師的茂瑙,在電影史上多方麵創先河,他不斷探索電影新技巧 —— 歌特式古堡、吸血僵屍、幽魅的影子、浮士德和魔鬼遨遊萬裏的壯觀場麵。茂瑙一生隻拍過 21 部影片,流傳下來的隻有 12 部。
凶手M M (1931)
弗裏茨·朗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講述了一個精神變態的人殘害兒童的故事,他在影片當中出色地運用了聲音和畫麵結合的手法,把氣氛渲染得十分成功。《M》的場麵調度、懸疑性、光影和聲音的運用、節奏、細節的利用,為日後黑色電影的片種奠定了基礎。這部影片給弗裏茨·朗帶來的聲譽,甚至超過了影片《大都會》,此片成為電影研究的範本。
恐怖內閣 Ministry of Fear(1944)
弗裏茨·朗為好萊塢拍攝的一部懸疑片,導演很好地把握了神秘氣氛。從這部影片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脈絡,我們可以看到,表現主義與好萊塢商業電影係統的成功融合。此片的風格和希區柯克電影非常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