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

熱愛生活和科學。
正文

話說王伯慶--zt

(2007-12-01 17:02:02) 下一個

話說王伯慶


他靠知識力量改變命運,他以積極態度麵對人生。他用獨到觀察獨特表達形成的文字,常使人會心一笑;他對妻女的依戀讓家庭趨於圓滿......

  王伯慶是非常活躍且知名度頗高的網上寫手,他在中國集納出版了三本暢銷書:《十年一覺美國夢》,《我家有個小鬼子》,《改正了也是壞同誌》;在網上發表了《新燕山夜話》。

  他的文章很生活化,筆尖凝聚著日常的點點滴滴,筆觸感性細膩。他的語言風格奇特,具曆史感,又和時代潮流巧妙結合,將古典詩詞的似水柔情揉進文革文學的粗暴火藥,經過流行時尚的發酵,形成密集的精神刺激,讓人在文字張力的感染下驚喜連連。

  經曆過文革曆史或熟稔文革文化的人尤其會對他的“引經據典”產生共鳴,仿佛對那個狂熱的年代進行了一場巡禮和檢閱。就算是文革後出生的年輕人,也被他所傳達的美國生活方式和文化所吸引。
王伯慶式的語言富含機巧與幽默,所表現的人生態度睿智而樂觀,所描寫的中產階級生活恬淡而溫婉。讀得多了,幾乎覺得有些“粉飾”,常使心中春意滿,不知人間苦人多。

  但,文不一定非要載道,何況王伯慶的文章如此獨特,一氣嗬成地讀完他的整本著作,絕不是吃力的事。

“我比很多人更有權利抱怨”

  王伯慶是個熱情隨和的人,如同他的文風一樣。但千萬別以為他就一帆風順,事實上他曾經在社會底層長期掙紮,用他的話說:“我是一個幸運的人,但不是一個順利的人。”

  王伯慶本是紈絝子弟,養尊處優,調皮搗蛋;怎奈少年喪父,家道中落。當年他年方十四,父親是“舊社會”的知識分子,由於無法忍受政治迫害而走上絕路。一個大好家庭分崩瓦解,王伯慶被學校開除,開始他的漂泊人生。

  過去有求於王家受惠於王家的人避之惟恐不及,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社會剝奪了王伯慶的幸福\尊嚴乃至受教育的權利,令他赤條條一無所有。

  “如果說抱怨社會,我比很多人都有資格抱怨。”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王伯慶引用了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話:“你如果憎恨別人,這個憎恨最終摧毀的是你自己。”抱怨社會的人是沒有前途的。

  在他的人生哲學中沒有“恨”這個字眼,“你必須保持樂觀,保持幽默感,必須學會和大家一起玩遊戲,還得高高興興地玩。因為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哭,你對它笑它就笑。”

“幾分為江山,幾分為美人”

  落魄中的王伯慶依然胸懷理想,而且是兩個,一個物質上的,一個精神上的,但這兩個理想都不夠遠大。

  物質的理想是吃臘肉,三寸厚的肥膘,一咬黃油就順著嘴角往下流,而且一個月要幹上一次;精神的理想是找一個有文化的女朋友,最起碼也要高中畢業,醜不醜都沒關係。

  在一人一月一斤肉的限量供應年代,吃臘肉是極大的奢侈;作為隻有初一學曆的小青工,去“泡”高中畢業的妞,更是難如登天。王伯慶的窘狀可以想見。

  他最羨慕那些大學生,在他眼中,進大學像進天堂一樣。“要是哪天老子也能進大學,那該多好啊!”

  機會終於來了。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製度,王伯慶加入複習考試的行列,昏天黑地地向數理化發起進攻。當時他已經23歲,隻有初中一年級學曆,街坊朋友對他冷嘲熱諷:你能考上中專就不錯了。王伯慶置若罔聞,他意識到自己終於排進了一條有可能向前挪步的隊伍,雖然這條隊伍是這麽長,排在他前麵的人又這麽多,但畢竟是他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最後他讓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大跌眼鏡,不但考進大學,還考進外省的重點大學。

  王伯慶時來運轉,爬出苦難的泥沼,踏上一片堅實的土地。盡管路途坎坷,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專業之路上行進著。1982年,他獲得材料工程學學士,1986年獲得經濟學碩士,1990年赴美留學,獲經濟學博士。王伯慶好象上了一條盤山公路,越轉越高,越轉越遠。

  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依靠知識的力量自我救贖,終於找到他人生應有的軌道。回味寒窗之苦,究竟幾分為江山,幾分為紅顏?王伯慶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

“我從來沒想過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王伯慶在美國生活了十二年,從一個舍不得花錢剪頭發的留學生,“混”成擁有洋房汽車生活優越的美國中產階級,他經曆了相當大的生活落差。他的生活是許多響往西方的中國人夢魅以求的,但對他來說已經是理所當然。

  他自稱很practical(實際),凡事都會一步一步地去做,從沒想過“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人到中年,他還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一份青春的衝動,盤算著5年大計,10年大計。

  他做什麽都快:走路快,說話快,吃飯也快。離開中國這麽久,他對中國的流行時尚卻如數家珍。他待人接物時,練達中摻雜著幾分孩子般的天真。這一切都使他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

  他把“保持青春”的秘訣歸結為運動。他堅持天天遊泳鍛練,風雨不改。運動不僅給他健康的體魄,更賦予他一種持久力,有了這種持久力,做事才不會憑5分鍾熱情,才不會中途放棄。

  他說:喜歡體育的人容易樂觀,而隻有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事對人,才容易成功。

“在簡單的事情中尋找快樂”

  王伯慶對家庭的態度非常值得欣賞,他懂得如何營造和諧,他肯在聖誕節時,穿上性感的黑絲襪扮女人,以博妻女一笑;他甚至非常依賴,隻要家中兩個女人在身邊,他就覺得舒服踏實,做什麽都帶勁。

  他的女兒就是他筆下的“小鬼子”,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孩。她繼承了父親的勤奮,生活獨立,富有條理,成績出眾。

  她是創作靈感的源泉,《我家有個小鬼子》是王伯慶作品的精華。書中的小精靈,品性純良,善於思考,她的所作所為,常使人忍俊不禁,她與父親之間的互動,也足以讓善感的人受到觸動。

  王伯慶從女兒身上學會簡單的快樂。一天晚上,小鬼子興高彩烈地享受一杯冰淇淋,王伯慶說:“你怎麽這麽沒誌氣,一杯冰淇淋就能讓你那麽高興。”小鬼子可不管那一套:“幹嘛不呢?難道要遇到很大的事情才高興嗎?人生中大事太少了!”一言點醒夢中人,王伯慶問:“這句話你在哪裏看到的?”這下輪到“小鬼子”不屑了,“老爸,這麽簡單的東西還要讓名人說出來嗎?”

  王伯慶也不“鐵肩擔道義”了,他學會尋找簡單的快樂,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現在,他的人生目的就是為了家庭,為周圍的人,為社會做點事。他不相信一個連家庭\朋友都不愛的人會熱愛國家。所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他很不喜歡的典故。

“從經濟學的角度描寫婚姻家庭”

  王伯慶在寫作方麵花得心思越來越多,他把《我家有個小鬼子》編成二十多集的電視劇本,準備在中國大陸開拍。

  劇作鎖定一年的時間,描寫三個華裔家庭在美國屋簷下的生活。三個家庭均屬中產階級,他們有煩惱,要賺錢吃飯,付房屋貸款,還想攢錢,兩代人之間存在對立衝突。這是大多數留美學者的普通生活。

  他還計劃從經濟學角度寫兩本書,一本關於婚姻,一本關於教育。他認為婚姻基本上要解決子女的問題,是一個經濟現象,用經濟學角度分析婚姻是最恰當不過的角度。

  王伯慶在他自己的婚姻中日漸勢微。就在他名成利就的時候,太太反而吃住他了,因為他把婚姻看作一生一世的事,對外麵的野花野草不拈不碰。年輕的時候,他還會跟太太賭氣:“我跟你離婚!”現在輪到太太危脅他了,因為她知道王伯慶不會在外麵惹事。

  這個中年男人把自己調整到這麽舒服的位置,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生活智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