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

熱愛生活和科學。
正文

給加拿大新移民朋友的信--到埠三十天-zt

(2007-12-02 21:34:02) 下一個

王又辛

辦公證、交材料、單位蓋章、考雅斯、麵試、體檢,終於盼來簽證。收拾行李、訂飛機票,還要同親友告別一番。緊張、忙碌、興奮、不安,十多個小時之後,下了飛機又是一通忙。

  新移民第一次入境,帶的東西都免稅。對香煙和酒有限製,不能帶水果,貓、狗要檢疫,沒有興趣檢查你帶來什麽光盤。如果有海運的貨物,一定要講。

  絕大部分人有過與移民官麵談的經曆,知道那傳說中深淺莫測的"麵試"不過是核對材料,移民官要做的是讓你證明你提供的材料真實可信,而絕不是存心要考考你,為難你一下。入境時移民官員辦手續,隻是例行公事。這是你麵對加拿大的第一步:誠實。

  加拿大是個講究信譽(Credit)的社會。任何事情,加拿大人總是先信任你,一定注意"名聲"的重要性。一旦做什麽事情損害了自己的名聲,要想挽回可就難了。王伯慶說過《改了也是壞同誌》members.aol.com/boqingw/bo.html

  辦完移民局的手續,會有一個官員詳細交代如何辦理"社會保險卡"、"健康保險卡"、孩子牛奶費、駕駛證和中國人社區服務等等。他給的各種材料一定要收好。

  一定記著,除了美元之外,身上至少要有1000加元。過了加拿大移民局,進行李廳取出行李。才發現行李車要用一塊錢加元硬幣。旁邊有換硬幣的機器,可隻收加元紙幣,不收美元,在櫃台換錢,要手續費,兌換率也低。用完行李車,送還的時候,一塊錢會退回來。出門乘出租車,也要加元,找到房子用加元付房租。最近從國內來的飛機票,星期一至星期四便宜。如果暫住朋友家,周末到達當然方便一些。也有很多中國人買了房子,專做接待新移民的生意,一般是事先在國內通過E-mail聯係好,到機場,領出行李後,用25分硬幣打公用電話,請他們來接。接機一般30元,移民接待處每晚20-40元。預先聯係好住處非常重要,心裏就踏實了。到達第一個晚上,無論麻煩朋友還是花錢住新移民接待站,都要誠心誠意地感謝人家。

  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1.首先到附近的超市,或者街頭小店買吃的東西。小店的東西比超市貴一些。買東西時,不要換算成人民幣去想價錢。

  食品超市,比如no frills,Price Chopper,規模都挺大,有很多半成品,買回來烤一下或微波爐熱一下就可以吃。包裝上都有說明,要注意看一下,是否有"Ready for serve"的字樣,這樣的食品可以直接吃,或者問一下旁邊買東西的人,比如麥當勞裏賣的"麥樂雞"就是裹上麵糊的雞塊,還有漢堡包裏夾的牛肉餅,做好的比薩(Pizza)餅,在冷藏櫃上可以找到成盒的,3-7元,烤箱裏烤15分鍾即可。因為中國人多起來了,超市裏也出現中國食品,如醬油、豆腐、豆芽等,價錢比唐人街貴一點。HELLMANN'S牌沙拉醬很好吃,一大瓶3元/1升,任何蔬菜,比如菜花、芹菜、白蘑菇和蘋果,火腿腸(Sausage)切成丁,拌沙拉醬,簡單方便有營養。寵物食品包裝上有明顯的貓狗照片,不會買錯。

  弄明白超市貨架上的東西是什麽,你要買的東西在哪裏,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2.熟悉周圍環境,到Mall裏或書店買份地圖。地圖有一大張的,折疊起來用,三元左右,但很容易損壞。也有書一樣的,七八元的比較合適,攜帶方便。地圖背麵,或最後麵索引部分(Street Index),可以按字母順序查到任何一條街,再按地圖上的坐標,找到哪怕隻有幾十米長的小街。在街上打開地圖的時候,常常有人主動上前幫助你。以後熟悉了,相信你也會主動幫助別人的。

  首先記住住處附近的幾條大街名,有地鐵站的,一般是大街。多倫多市區的主要街道,相隔一公裏,郊外大道間隔兩公裏。市區東西向的街是商業街,南北向的街是幹道。而最主要的商業街Yonge Street央街卻是南北向的。央街長達1860公裏,一直通到北極。

  市區以央街分東西。東西向街門牌號自央街起,路南單號路北雙號。南北向街從湖邊或最南頭起,路東單號,路西雙號。

  3.公共汽車站旁邊的小店可以買汽車票,一次買五張以上就便宜,成人票17元/10張,2-12歲孩子0.5元。否則上車兩元,兩歲以上孩子一元。多倫多公車一般走直線,不拐彎,需要換車時,上車後往司機旁的票箱投入車票,同時向司機要一張換乘票(Transfer)或進入地鐵站在機器上按鍵取一張,可以換乘不同的路線一直到目的地。當然,用換乘票不能回頭走。地鐵與公共汽車換乘,大多數在地鐵站內,不用出站,可是你不能不交票直接沿馬路走進地鐵站。地鐵站有自動售票機,賣的票是小硬幣,叫Token,可以自動開啟地鐵入口。還有當日通票(Day Pass)七元,星期一至六全天通用。星期日及節假日,全家兩個大人,四個孩子可以共用此票。公共汽車站間隔很短,二三百米就有一個,大站在主要街口,玻璃做的候車亭,候車亭旁邊的電線杆上有牌子,標著行車路線和時間表。小站一般隻是在電線杆上綁一塊牌子,也沒有站名,甚至沒有編號。小站通常都不停,在車上要預先拉鈴,告訴司機下一站停車。車上也不報站,就是報站,也聽不懂。在一些社區中心或LINC學校免費索取A YELLOW PAGES GUIDE---GREATER TORONTO TRANSIT RIDE GUIDE對坐公車很有用。地鐵站有免費的公車地圖,地圖背麵有公共交通的詳細介紹,乘車前要仔細研究一下地圖,上車後同司機或旁邊的乘客講一下,大家都願意幫助你。公共汽車前門上,後門下。上車時要謙讓,不要擠。下車時要先下一個台階等著,否則車門不會開。天天乘公共汽車,幾年也沒遇過到在車上吵架的。www.ttc.ca

  4.到唐人街買長途電話卡,給國內親友打個電話。電話卡20元,有兩種,一種每分鍾略貴,30秒起,適於打多次;另一種每分鍾較便宜,3分鍾起價,適於聊天。直接從電話打,撥011 86城市區號電話號碼。比如,北京6543 1234,撥號011 86 10 6543 1234#。最後撥#號表示撥號完畢,可以減少等待時間。

  還要買中文報紙,《星島日報》和《明報》的廣告比較多,《世界日報》銷量小一點。英文《Toronto Star》在街角的自動售報箱,平日50分,周六1.5元,用硬幣買。

  買房租房、長途電話、駕校、看手相、衣廠聘人、住家保姆、移民律師、教會活動、新舊汽車、中醫牙醫、指壓按摩、紅唇白女,應有盡有。

  5.星期一至五是工作日,盡快到附近的加拿大政府人力資源部辦SIN卡。需要護照和地址。最好不用新移民接待站的地址,因為SIN卡要一個月才寄到你給出的地址,那時你可能已經找到房子搬走了。如果暫時沒有別的地址,晚兩天辦也可以。以後變地址,不用通知人力資源部變SIN卡地址。

  一個很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姓名的拚寫。按照漢語拚音的規定,應當按詞連寫。比如,我的名字的正確寫法是:Youxin Wang或Wang, Youxin,姓在前時,姓與名之間加逗號。一定不能寫成You Xin Wang這樣就成了名,中間名,姓。按照英文的習慣,中間名一般省略,我的名字就被改成You Wang了。重要的身份證件上名字拚寫有誤,以後的麻煩不斷。

  中文名字,外國人根本記不住,就象現在電視裏動畫片的名字"STUART LITTLE"STUART是一個很經典的英國名字,我們很難發這個音,也記不住。所以,為了與別人溝通方便起見,應當起一個英文名字。http: //www.babynames.com以後找到工作,同事間用英文名相稱,但工資單上一定要用正式的中文名,免得去銀行存款以及日後報稅,還有由於各種原因需要公司證明信時名字不一致帶來許許多多麻煩。

  6.白天盡量堅持一下,不要睡覺,晚上早點睡。熬過這一天,第三天時差基本上就倒過來了。

  第三天要做的事情:

  1.到銀行開戶,存錢。

  在多倫多,皇家銀行Royal Bank、商業銀行CIBC和道明銀行TD Bank在街頭的銀行機最多。一般存款、支取、付賬單,都在銀行機完成,不需要到櫃台。銀行營業時間是星期一至五10:00-(下午)4:00,個別分行星期六也營業。Royal和CIBC每月存取10次以內,收兩三塊錢手續費。TD隻要帳上存款餘額超過1000元,則免收手續費。開戶必須用真實名字,需要一個帶照片的身份證件和SIN卡號碼。兩個人可以開一個聯名戶口(Joint account),每人有各自的銀行卡,一個家庭有一個銀行帳戶就夠了,不必多開。可以選擇自己保管存折(Bank book)或一個月後由銀行寄當月收支賬目(Statement),收支賬目就是你的住址證明,可以憑此申請健康卡。以後願意換成存折方式,可以告訴銀行。

  在這裏又見到中國人特色。沒有SIN卡之前,隻有唐人街的分行可以先開戶,以後有了SIN號碼了再告訴銀行。這樣真是極大方便了新移民。

  一開戶,馬上得到一張銀行卡,可以在銀行機上使用,也可以用它在商店付款,當然,你帳上要先存進錢才行。銀行卡全國通存通兌,不同銀行間存取,每次一元手續費。剛來的人,一般不給信用卡,或者你可以付三倍於信用卡透支額的押金,一般是4500元,就可以申請。

  開戶的時候,可以要幾張空白支票,有的銀行會收一點手續費,同時要你申請自己的支票本。支票本50頁,八元多,印有你的姓名和地址,今後地址變了,支票本就作廢了,可以拿舊支票本到銀行換印有新地址的支票本。

  銀行有保險箱,可以存放小量貴重物品。

  2.找房子。多倫多供出租的住房有兩種,一是高樓(High rise building)裏的單元房,叫Apartment,這種房子條件較好,有的房租中包括水電費(Hydro included),有的不包括,租房時要問明。但是,租高樓的單元房一般要求有工作證明,或者有朋友擔保,租約一般簽一年。對新來的移民來說,不方便。也有的地方隻要銀行存款證明就可以租。高樓的價格稍貴。

  普通民居兩三層的小樓叫House,房東用不了的部分出租,可能單租一間,廚房廁所與別人合用,或者出租地下室或樓上某一層,有可能合用廚廁,有可能單獨用,甚至可能有自己專門出入的大門。

  從報紙或mall裏貼廣告的地方找到有房子出租的消息後,先打電話聯係,問明地址,約好看房的時間。不僅看房子,房東和房客也要互相認識一下,房東要看看房客是否"斯文",房客也要看看房東是否和氣。還要看看同住的人,兩家都有孩子,孩子可以有個玩伴,但是兩家容易因此發生矛盾。

  廣東人把地下室叫土庫,一般都很低,進去有壓抑的感覺,窗子小,光線差,夏天通風不好,很悶。冬天有暖氣,覺得好一點。

  決定租下房子,要付一點定金,搬進來的時候,付當月的房租和一個月的押金。一定要讓房東開收條,寫明是哪一個月的房租。搬走要提前一個月通知房東。

  第四天要做的事:

  搬到一個較固定的住處,就可以申請電話。電話白頁號碼簿前麵有BELL貝爾電話公司營業地點和營業時間。告訴營業員確切地址和房間,House 裏不同房間有不同的電話線,不說清楚哪個房間就會裝錯。刊登住宅電話號碼的白頁上可以查到每個裝電話人的名字,如果你不想讓人家從白頁查到你的電話號碼,可以在申請裝電話的表上電話簿名字一欄,寫上名子的縮寫形式。市話每月22.5元不按通話次數和時間計費。

  BELL電話公司有很多特別服務項目。最常用的是電話留言(Call answer),即使你在打電話,或上網占線時,來話也可以留言。這個功能對於找工作特別有用。這項服務的月費6元。

  長途電話有很多家公司,貴一點的到中國0.95元/分鍾,美國0.20元/分鍾,加拿大0.10元/分鍾。便宜的到中國0.36元/分鍾。不同價錢,當然通話質量不同。便宜的有很多是網絡電話,通話時有一點延時。中文報紙上有各個長途電話公司的廣告。

  貝爾電話公司賣的電話機都貴,有一種要賣280元,叫家庭辦公室,功能多極了,買回來一試,什麽功能都不能用,因為你沒有申請相應的服務,每項服務的月服務費是6元。帶免提功能(Speaker phone)的電話機30元,帶錄音功能的(Answer machine)70元,無繩電話(Cordless phone)效果都不好,傳真機用處很小,不必買。中國的電話機可以帶來直接用。

  住宅電話號碼簿叫白頁canada411.ca,政府機關電話號碼簿叫藍頁。白頁和藍頁裝訂在一起。工商企業電話號碼簿叫黃頁www.yellowpages.ca,學會用電話號碼簿就又長了一樣本事。

  第五天要做的事:

  買一點必要的家具。在Good Will,Value Village等舊貨店可以買到舊家具,幾十塊錢就可以買一張床,200塊錢可以買好幾件家具。唐人街的家具店有很便宜,質量比較差的新家具,500元錢可以置辦起兩間屋子的家具。一千元左右可以在War-Mart,Zellers等超市買到一套家具。三四千元可以置辦起相當不錯的家具。Yard sale或Moving sale時常常能找到非常便宜的東西,可惜新移民很難碰上這樣的機會。

  第六天要做的事:

  1.有上學的孩子,給孩子申請入學。小學和中學都是就近入學。在市區,一兩公裏範圍內肯定有一所小學。學校完全按年齡分級,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孩子在同一年級。入學時要測驗一下英語,以便老師掌握孩子的程度。

  完全不用擔心孩子語言問題。我知道的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在國內上過學的,完全聽不懂老師說的什麽事,第一天放學回來,個個興高采烈,說這裏的學校"好玩"。這裏的小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一年以後,孩子的英文程度之好,遠遠超出父母的預料,但同時,原來已經能閱讀中文書籍,一年之後,中文程度飛速下降,甚至說話也顛三倒四,用中文詞,英文句子結構。帶來的中文書早已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再也不愛讀中文書了。孩子之間談話,全都用英語了。在家裏,應當堅持講中國話。

  小學和中學,相同年級,所學的內容比國內同年級水平差很多,但知識麵,學習能力遠比中國孩子強。中學裏,對於不愛學的孩子,好象不做高要求,不強迫孩子。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則盡量提供一切方便,他能達到什麽程度,就給他提供什麽條件。

  中午給孩子帶飯,三明治Sandwich是麵包夾奶酪cheese和火腿腸Ham還有一點蔬菜,西紅柿、生菜等,冷著吃不需要加熱。另加一小瓶果汁,再帶一個蘋果就行了。夏天別忘了帶上防曬霜(Sun screen cream)。

  2.英語不好的,盡早到附近的社區中心或學校聯係免費的ESL或LINC英語班學習。

  第二個星期要做的事:

  1.買一台電視機。多數電視有字幕功能(Caption),可以顯示部分節目內容的文字稿。

  2.附近的圖書館、人力資源中心,都有免費的Internet上網,查一些信息。最好在國內就開一個Hotmail或Yahoo的電子郵箱,給自己發一份簡曆。來了之後無論在哪台計算機,一上網立刻就可以調出來。

  3.注意一下計算機的價格,www.icomputermagazine.com/ www.pricewatch.com/計算機遲早都得買。多倫多有很多提供免費撥號上網的公司,速度也不慢,隻是有一個廣告條。收費的公司一般15-25元/月,不限時間。

  第三個星期要做的事:

  分布在社區的公共圖書館一般都不大,但全市有很多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都可以在計算機上檢索,這樣眾多小圖書館就組成一個大圖書館。www.tpl.toronto.on.ca

  借一本有關寫簡曆的書,好好讀一下,按照書裏的要求改寫簡曆。辦移民時寫的中國式萬能簡曆萬萬不能用。

  通過E-mail發一部分簡曆,投石問路,根據反饋的情況再調整簡曆的內容或找工作的方向。一般發出簡曆到收到回音,短則幾天,長則數月。

  第四個星期要做的事:

  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多倫多參考圖書館)vrl.tpl.toronto.on.ca在789 Yonge St。(Yonge與Bloor交點),從那裏可以按專業查到各廠家名稱、地址、電話。careerbookmarks.tpl.toronto.on.ca

  有了電話號碼,就打電話,向總機接線員講,有問題想請教,請轉技術人員。向技術人員問清這個公司正在做什麽?是否需要人?並簡單告訴他你自己的情況,請他把你的簡曆轉給老板或人事部。

  625 Church St.有一個機構,專管技工、技師資格證書。www.edu.gov.on.ca 1-800-387-5656 www.oacett.org/

  Dufferin和St。Clair有一個學校,免費教授很多如AutoCAD之類實用的課程。還有很多社區中心或學校或人力資源部舉辦找工作技巧培訓班(我不知道詳情)。

  周末可以到教會看看。結識新朋友,獲取信息,了解宗教方麵的事情。

  第五個星期要做的事:

  這時已經拿到SIN卡了。不要忘了告訴銀行你的SIN卡號碼。還有三件事要辦:駕照、健康卡和孩子的牛奶金(Child Tax Benefit)。

  1.駕照是最常用的帶照片的身份證件,並不僅僅為了開車,人人都應該有。

  帶護照和SIN卡,當場照相、簽字。首先檢查視力。戴一副合適的眼鏡。在國內應當多準備一副備用眼鏡。

  安省出版的The Official Driver's Handbook是必讀書。有中文版,但我建議你買一本英文版的。駕照的筆試部分一共70道題,每個人隨機調出40道題,唐人街賣很多版本的考駕照指導書,把這70道題全部列出來,買一本書,花半天時間背一遍,考筆試如探囊取物。

  筆試用計算機考。你可以選擇用中文或英文,考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變換中、英文。

  2.這時也應當收到銀行寄來的收支賬單Statement。憑駕照或帶姓名、地址的賬單以及護照、SIN卡,申請健康卡。注意,賬單上如果隻有一個人的名字,則隻能辦一個人的健康卡,孩子可以隨同父母任何一方辦,不需要地址。

  3.然後,憑護照、SIN卡、孩子的免疫注射卡到稅務局申請牛奶金。把銀行賬號告訴稅務局,大約半年後就開始收到從孩子到達加拿大第二個月起發放的牛奶金。

  如果搬家,一定要記著通知銀行、駕照、健康卡、稅務局,可以寫信或打電話。在某些地方比如Dufferin Mall裏的War-Mart門口,有一種機器,可以改駕照和健康卡的地址。新卡將隨後寄來,不收費。

  差不多一個月後,對加拿大的情況有了基本了解,就要靜下心來反省一下,到底自己各方麵的情況,包括經濟狀況,如果不打工還能維持多久,英語水平、專業水平、本專業的工作機會多少、前景如何,自己的興趣、特長,確定自己在加拿大社會的位置。

  每個人的情況很不相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王先生曾在天津某外企工作。來加拿大前,到一個有外國人做教師的私立英語學校學習口語。這個學校兩個月一期,共有八期,程度逐漸提高,1600 元/期。每周上課五次,每次兩小時。王先生來到加拿大後,第一個月安頓下來,休息一下,第二個月才開始找工作,發出簡曆隻兩周時間就來了兩個麵試機會,他從中挑了一個比較合適的,馬上就開始工作了。象王先生這樣英語好,專業水平高的人,一兩個月就找到工作的人相當多。

  陳女士夫婦在深圳是不大不小的老板。他們簡單安頓下來,立刻買了一輛車,辦了美國旅遊簽證,全家開車,用了差不多半年時間遊遍美國,然後,丈夫回國繼續當老板,陳女士留下來讀MBA(工商管理碩士),打算學成之後,拿到身份回國。

  但是,大多數人來了之後,學英語、打工、讀書,找工作是必經之路。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國家。我們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地大物博、勤勞勇敢、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到國外和人家一比,也都有了新的認識。

  按人口平均,我們的自然資源並不那麽富饒。

  我們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需要向人家學習。美國人、日本人工作的緊張程度,遠在我們之上,不要光看到人家工資高。

  法律的概念,在中國人腦子裏很淡薄。遵守法律,遵守規定,不要凡事先想到有沒有捷徑,打擦邊球。在加拿大老實人不吃虧。

  文明禮貌方麵,我們更要注意:

  談話、打電話時聲音要小,對方能聽見為度;

  與人談話,目光應直視對方,不要左顧右盼,異性之間也一樣;

  給朋友打電話,先問問人家有沒有時間,現在談話是否方便;

  有外國人的時候,應當說英語,不要用中國話交談;同鄉之間,不要旁若無人用家鄉話聊天;

  一個月理一次發(夫人來之前要學理發技術),每天洗澡、剃須、換襯衣;

  路上遇到朋友,握手寒暄不要擋別人的路;

  等電梯不要堵在門口,影響裏麵的人出來;

  不要在別人家吸煙;

  很多人家要求進門換鞋。用完拖鞋,走的時候放回架子。每天洗腳、換襪子,免得一脫鞋就讓大家聞味;

  公共場合進門出門的時候,看一下後麵有沒有人,扶住門稍微等一下。讓孩子、老人、婦女先走;狹路相逢讓一步,而不要搶一步。

  遇到人,不論認識或不認識,目光相對,應微笑點頭。打招呼要出聲;

  飯後漱口或嚼一塊口香糖。帶中午飯,避免和穆斯林朋友一起吃飯;

  不要在人行道騎自行車。

  這封信我盡量寫得詳細。看上去幫人不少忙,實際上害人不淺。其一,我寫的內容可能有錯,誤導讀者;其二,使得讀者依賴這些二手貨,影響自己查找信息的積極性。

  有個朋友看到我買了壓麵機(Pasta machine),就來伊妹兒問在哪裏能買到?我告訴他Canadian Tire和Home Hardware都有。過了兩天,他又來伊妹兒問哪裏有這兩個店?我告訴他,這是連鎖店,到處都有,問一下房東,甚至馬路上的行人都行,同時我想,他該不會問我在哪個貨架上吧。再過一天,他又來伊妹兒說,店是找到了,可不知道壓麵機用英文怎麽說,在哪個貨架上能找到?

  許多朋友關心我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一九八五年北京廣播學院無線電專業本科,分配到陝西電視台。在台裏,擔任技術工作之外,我也做英語和日語翻譯,技術方麵的口譯。盡管口譯的機會並不多,但一直有,我也就沒有間斷外語學習。一九八七年,台裏派我到長春"中國赴日本國留學生預備學校"學日語。完全沒有基礎,從字母學起,七個月強化學習後,閱讀達到東北師範大學外語係日語本科二年級水平,聽、說達到四年級水平。當時的教學方法是,上午四節課,全部由東京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校的老師教。一上課先聽寫單詞和句型,簡單講一下語法,然後帶著學生練新句型,做替換練習。下午三節課,全部由中國老師帶著做練習。另外有幾節英語和體育課。每周 350-500單詞,100多條句型。這樣的強化學習真累!卻是我迄今為止學習最帶勁的時期。比較而言,我的英語基礎比較紮實,日語學得很地道,要說什麽,不假思索,張口就來。

  一九九六年九月移民來加拿大,同年十一月考入加拿大廣播公司至今。

  我妻子一九八六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係。來加拿大先學英語,再轉學計算機編程。一九九九年秋找到程序員工作。

  轉眼來加拿大已經三年半了,沒有回去過。和別人一樣,我們邀請父母來探親,一看租房的價格,和買房子分期付款差不多,於是決定買房子。10天之後就定下來,在多倫多市正北13公裏的地方(Sheppard and Bayview)買了一棟房子,這裏是多倫多房價最貴的地區之一,中國來的移民都喜歡在這一帶買房子。附近的中學是全市最好的學校。我們的小街口就是地鐵站,上班很方便。先不買車,再堅持一下。

  月底就要搬入自己的房子了,找朋友借錢付首期款,找銀行貸款,找律師,買家具,找保險公司,找裝修公司。一定要出租一部分,否則我付不起房子的花費。多倫多市政府兩萬名內勤公務員罷工,我兒子的幼兒園是政府辦的,也關了門,我隻好帶著兒子上班(後話:九天後罷工結束。鬥爭的結果是今後三年內,漲工資7.3%,另外每人400元罷工費)。幫朋友報稅,幫朋友租房,幫朋友修電話,幫朋友租車。兒子在樓下玩一會兒,我拿著筆記本計算機抽空在旁邊寫我的長信。隨身帶著照相機,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拍一張,打算用到將要出版的書裏。每天忙得像打仗,早晨還沒有醒明白,一個星期,一個月又過去了。

  來加拿大的前五年,落下腳來。我的長信,就叫《新移民給國內朋友的信》。第二個五年,是否可以叫"中移民",然後就可以叫老移民了吧。

  我辦出國的一切手續都是從本單位正式開出來的。每個人都知道我在申請出國。96年春,準備出國的時候,領導卻提名我破格晉升高級職稱。我本應當緊鑼密鼓學英語,卻忙著準備升職稱的材料和論文。臨行前,人事部門的領導對我說,從工作上,我們不應該放你走,從感情上,我們舍不得你走。不過,你還是走吧。至今,我和原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還保持著密切聯係。

  至於為什麽要來加拿大,歌裏是這樣唱的: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澗清洌的小溪,

  為了寬廣的草原,

  流浪遠方,流浪,流浪……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恭祝朋友們

  萬事如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