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亦長嘯

亦是荒唐言,更是相思淚。
正文

最新老子今譯。

(2010-09-30 18:49:35) 下一個
普聖今解 - 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篇

: 「道 經」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
   故 常 無 , 欲 以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觀 其 徼 。
   此 兩 者 ,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今解:道

關於‘道‘,之所以成為“道“,就不是平常所說的‘道路’, 而是指世間事物的規律或道理。正如“名”之可以稱之為“名”,也要作與通常不一般的理解。天地混沌初開時,萬物本來是沒有名字的。是人類為了區分它們而給它們取的。有了名字才好下定義給每種事物。由於地區語言等等的不同, 同一種事物還往往有不同的名字。名字本是代號或者假名而已。萬物可以假之以名, 其實無名。

要知道‘無’和‘有’是兩個同時產生的不同的東西。常想到‘無‘,方知萬物幻化之妙;常常想到‘有‘,才懂得每一物體的界限所在。(徼: jiǎo 邊界。)‘無’和‘有’的對立統一是很深奧的道理。 掌握了這玄妙複雜的道理, 就為我們打開了認識世界各種奧妙的大門。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宇宙的存在律:用‘名’為例, 說明‘無’和‘有’的對立統一。中國古代哲學家所說的“道”指客觀規律,及人應有的宇宙觀,世界觀。也指人應有的道德規範,治國方法等等。修行者要得道, 統治者搞得很好被稱作“有道明君“, 就是這個”道“。

普聖的看法:

每個事物都有一個界限( limit )或‘疇’, 又需要擁有一個或多個接口與外界交接( interface )。有的東西好像沒有界限,如空氣,事實上也隻聚集在某些星球周圍,而不是無限的。像‘場’這種物質,也要通過某種方法與外界交換信息和能量。也一定有它的 limitations 。

那些無法感知的,我們便以為它並不存在。一旦能被人認知,我們便認為它存在。存在和不存在是對立的統一。若有若無,亦有亦無,互相轉化, 變幻出一個奇妙的大千世界來!現今電視上看到的影像,不過是一組數字通過發光元與外界交換信息而顯露出的存在。轉瞬即逝, 皆是虛幻 !

地球形成之前, 既然還沒有“地“ , 就沒有所謂的”天“。渾然一體。混沌初開, 地殼形成, 才開始有了天地之分。氫氧化合為水, 滋養眾生繁衍,萬物的生生滅滅, 加上人類的創造或破壞,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人間世。分分合合,對立統一, 化學上有化合分解的平衡, 在一定條件下向一定的方向轉化。

所謂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進而為八。一分為二, 無限可分, 2 的 N 次方。 “ 無 ” 和 ” 有 ” 或“陰”與“陽”,亦即 0 與 1 ,編碼,組合,映像,以致無窮。 分類和編碼都是高級思維方式。請開闊你的視野來看中國式的抽象 : 道家把萬事萬物的屬性分類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又相剋。林林總總, 都是人認識世界的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各有千秋, 又各有可取之處。分類學也是一門大學問。中文編碼也有很多種,不能簡單地肯定其一,否定其餘。

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孤陋寡聞。既知一分為二,又會合二而一,才是懂得科學,尊重科學。

文字和語言也都是一種代號,所以有的國家稱文字為假名是很妥當的。反映了古代東方高僧的悟性。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無 相 生 ,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後 相 隨 。

恒 也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萬 物 作 而 弗 始 ,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今解:相反相成

人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醜惡的存在。好之所以為好, 是因為有不好。有和無互相轉化;難易相反又相成。長和短相形之下得見,高與下有對比便分明。各種聲音互相調諧或抵消;前和後以其次序相隨而得知。

大智慧的人看起來好像什麽也沒做,也沒說,事情就辦妥了,又教化了大眾。蓋因其自然,促其轉化,事半功倍。

萬物不斷運動故此找不到起點。不斷產生,卻不能永遠擁有。大智慧的人做了事,有了成績而不居功, 不自以為是。隻有這樣, 才可以不沉淪退步。

譯後記:

這一章進一步闡明宇宙的對立統一律。懂得和善用此規律,因勢利導,四兩撥千斤,似無為而事無不成。功成不居,不斷進步,才是高手!

不 尚 賢 , 使 民 不 爭 。

不 貴 難 得 之 貨 , 使 民 不 為 盜 ﹔

不 見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亂 。
   是 以 聖 人 之 治 ,

虛 其 心 ,

實 其 腹 ,

弱 其 誌 ,

強 其 骨 。

常 使 民 無 知 無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為 也 。

為 無 為 , 則 無 不 治 。


今解:無為而治

不去 表彰或吹捧一些人, 民眾便不去爭名。 不去誇大稀有東西的珍貴, 民眾便不去起偷盜之心。不用名利及欲望引誘大家, 使民心不亂。

因而聖人治國, 要提倡清心寡欲,又要使民眾衣食無憂。 減少其企圖心,增強其體魄。經常使他們接觸不到外界的煽動,而沒有野心貪欲。致使那些有點小聰明的人也不敢造次。大家都不做壞事, 則天下怎能不大治。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應該教化大眾返璞歸真,培養淳厚的民風,不去追逐名利,而致力於給大家一個豐足的生活,社會就能和諧穩定。才可以做到“無為而治“。

道 衝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淵 兮 , 似 萬 物之 宗 。挫 其 鋭, 解 其 紛,和 其 光, 同 其 塵。 湛 兮 , 似 或 存 。吾 不 知 誰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今解:和光同塵。

道, 即客觀規律, 是一分為二的,矛盾衝突是普遍的,用之不盡的。像萬物發展變化的源頭那樣深不可測。我們的辦法是挫其鋭氣,調和糾紛,把各種力量和合在一起,大家同甘共苦。 矛盾廣泛得無所不在。我不知道這是怎麽來的,遠在三皇五帝,人類存在以前就有了。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矛盾的鬥爭是普遍的規律。是萬物發展變化的根源。領導者的責任是解除紛爭, 把各種力量團結起來, 同甘共苦地去奮鬥。所謂“和光同塵“者, 調和鼎鼐之謂也。  

天 地 不 仁 ,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 聖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為 芻 狗 。
    天 地 之 間 , 其 猶 橐 鑰 乎 。 虛 而 不 屈 , 動 而 愈 出 。
    多 言 數 窮 , 不 如 守 中 。


今解:虛而不屈

靠天靠地是不行的。天地不會有慈悲可言。 對萬物可以象對祭品(芻狗 : 草紮的狗,作祭品用。)一樣犧牲搉殘。大人先生們也不是慈善家。他們視百姓如豬狗般蹂躪。天地之間,隻有靠我們自己。 要象風箱那樣,虛而不屈。越壓迫越有力量!話多無益,凡事不取兩邊, 中道而立, 保持平衡為好。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不要靠天靠地,要靠自己。要不屈不撓, 能屈能伸。少說話多辦事,不偏不倚,盡量保持中正為宜。

穀 神 不 死 , 是 謂 玄 牝 。

玄 牝 之 門 , 是 謂 天 地 根 。 綿 綿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今解:穀神不死

人類的精氣神是吸收五穀食物之後產生的。 它維持在體內而使人體不死亡。這生命能量就稱為“玄 牝“。 玄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天地創始時能量的源頭。 這種能量隻有轉化,不會消滅。綿綿不絕地存在下去, 用之不竭。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能量不滅的規律。生命之源在於能量。萬事萬物的本源也在於能量。萬事萬物隻不過是能量的不同的存在型式而已。

天 長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長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長 生 。
   是 以 聖 人 後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無 私 邪 。

故 能 成 其 私 。


今解:大道無私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的原因是它們都不能自行產生,故能長生。聖人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先導天下。不為自身打算而永遠留在人們心裏。正是因為他無私,才能最終地成就他偉大的自我。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無生方能長生。無私才能最終成就他偉大的自我。正是相反相成的道理。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萬 物 而 不 爭 ,

處 眾 人 之 所 惡 , 故 幾 於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淵 , 與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動 善 時 。 夫 唯 不 爭 , 故 無 尤 。


今解:擇善

最 優秀 的人 要 像水一樣。水 , 善於 利便 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用水可以洗滌掉及清理好 眾人都不喜歡的 東西 ,所以最接近於 “道” 的要求 。最 優秀 的人 , 善選擇 良好的 地方 居住。思考足夠深 沉,待人真誠、友愛,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 好 的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也就 不惹麻煩,不擔憂 。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 如何挑選優秀的人放在關鍵位置上。任何製度都需要有優秀的人去管理。一個奸詐的首席執行官能把一個好好的公司給搞破產。一個驕縱,腐敗或無能的統治者一定會把國家給弄糟, 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銳 之 , 不 可 長 保 。
    金 玉 滿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貴 而 驕 , 自 遺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今解:功成身退

與其把水灌得太滿而溢出,不如適可而止。若把刀刃磨得太鋒鋭,要保持就不易。金玉滿堂, 難以守得住。富貴而驕傲,自取其禍。功成身退,才符合天道, 可得善終。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 是有權勢的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滿則盈, 功成身退,可以免禍。古有明訓。

載 營 魄 抱 一 , 能 無 離 乎 。
    專 氣 致 柔 , 能 如 嬰 兒 乎 。
    滌 除 玄 鑒 , 能 如 疵 乎 。
    愛 民 治 國, 能 無 為 乎 。
    天 門 開 闔 , 能 為 雌 乎 。
    明 白 四 達 , 能 無 知 乎 。

生 之,畜 之,

生 而不 有;為 而 不 恃;

長 而不 宰,是 謂 玄 德。


 

今解:玄德

聚精會神想一件事,能否做到不走神, 形神合一?

柔長呼吸, 能否做到象嬰兒那樣心無雜念? 清除積弊,自我反省,

能否象擦鏡子洗臉一樣不留瑕疵?愛護人民,治理國家,

可以做到無為而治嗎?天人感應時, 是否能守靜, 以柔克剛。

本是明白通達之人,能否裝糊塗,謙虛納諫,不搞陰謀詭計?

生它,養它,不是為了擁有它。 有成績而不居功;領導百姓卻不

是以他們的主宰自居。這稱作“玄德”,即德澤之至深者也。

譯後記:

從第七至第十三章,一步一步 說的 是治理國家的人應有的素質和精神修養。

三國劉備字玄德,但他沒有完全具備這些優秀品質。終於輸給陸遜,死在白帝城了。繼任人阿鬥, 半點這些好品質也沒有。當然混不了多久。

 

    三 十 輻 , 共 一 轂 , 當 其 無 , 有 車 之 用 。
    埏 埴 以 為 器 , 當 其 無 , 有 器 之 用 。
    鑿 戶 牖 以 為 室 , 當 其 無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為 利 , 無 之 以 為 用 。


今解:虛空之用

虛空有虛空的作用。比如用三十條輻條加一個輪轂,中間是空的,

可裝配成車輪來用以運送物品。用黏土製造容器, 正因為中間是空的,

才可以作容器用來裝東西。 建房屋也是中間要空的,才可以做居室使用。

故而有當然好, 但沒有,即無,即虛空,也有它的作用在。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 是有和無的辯證關係。空正是為了不空。誰說虛空沒有用? 畫家的留白,演奏家的 ” 此時無聲勝有聲 ”, 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有”因為有 可見的 物質存在 , 所以我們可以 利 用這些物質, 以 之為 “利 “ 。

“無”雖然沒有 可見的 物質存在,卻有空間供我們使用。古人崇尚以心法達到 “空” 或 “無”的境界,這是一種 脫離了患得患失的上乘精神 境界。 對於今天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政治家們,不失為一劑清補的良藥。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聾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馳 騁 畋 獵 , 令 人 心 發 狂 ﹔ 難 得 之 貨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聖 人 為 腹 不 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今解:清心寡欲

太多的顏色反而會令人迷亂,太多的聲音反而會令人聽不清楚。

五味雜陳會嚐不出好來。沉迷於田獵,會使人耽於玩樂而放縱自己。珍稀之物,會引起人的貪念而走入邪途。所以大智慧的人治國,重實質而輕外表。重要的是使百姓吃飽而不是搞點花樣去歌舞升平,粉飾太平。故上乘的政治家必須要去奢侈而清心寡欲也。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 是反奢反貪的道理。聲色犬馬都提到了,今日到處可見的大型目迷五色的歌舞集會,使人追求奢欲豪華,背後則是貪汙腐化,無惡不作。老子的教導,不會過時吧!

寵 辱 若 驚 , 貴 大 患 若 身 。
   何 謂 寵 辱 若 驚 。

寵 為 下 , 得 之 若 驚 , 失 之 若 驚 , 是 謂 寵 辱 若 驚 。
   何 謂 貴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為 吾 有 身 ,

及 吾 無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貴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愛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今解:寵辱不驚

寵辱若驚,即是把它看成和身體或生命那麽重要了。

什麽是寵辱若驚?寵愛, 是上麵賜予下來的,得到時驚, 失去時也怕。

什麽是“貴大患若身”? 吾人之所以憂心如焚者, 是因為有切身利益在,否則怕的是什麽?所以,貴在能犧牲自我去為天下人的利益。這樣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愛天下人的人為天下獻身,這樣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 也是:隻有寵辱不驚, 一心為人民的人,人民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受寵若驚“ 這個成語,源出於此。老子深知,光有一個理想的社會製度還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推選出優秀的人來管理天下大事。以上多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反複探討的。法治的法也要人來製定,推行,維護!慎選可托天下之人 ,是每個公民的頭等大事。

 

 

視 之 不 見 , 名 曰 夷 ﹔

聽 之 不 聞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詰 , 故 混 而 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繩 繩 兮 不 可 名 , 複 歸 於 物 。

是 謂 無 狀 之 狀 , 無 物 之 象 , 是 謂 惚 恍 。

迎 之 不 見 其 首 , 隨 之 不 見 其 後 。
   執 古 之 道 , 以 禦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謂 道 紀 。


今解: 惚恍 之謎

我們把看不見的領域稱為“夷 ” ;聽不見的東西叫做“希”;

抓不著的叫做“微”;對這三樣東西不易尋根問底,常常合在一塊去處理。

這種物質形態,上麵的不發亮,下麵的不發暗。不絕如縷,不可名狀, 但也歸屬於物質的一種。故稱為無形無狀的狀態,貌似空洞無物的形象。所以用“ 惚恍 ”來描述。你迎著它去碰不見它的頭, 尾隨之又不見其後。但它決不是真空, 恍惚 之間是有物質存在的。姑且叫做 “ 惚恍 ”好了。

我們研究自古以來的“道“ 即宇宙的規律,是為了駕禦今日之世界。 要知道亙古宇宙就是從 惚恍 開創伊始的,從”無“的物質狀態,轉化成”有“的物質狀態。稱為“道“的曆史紀元。

譯後記:

惚恍 之謎也就是宇宙之謎,以太之謎。外國科學家筆下的以太,是一種貌似虛空的物質。宇宙起源於以太,起源於老子所稱的“ 惚恍 “或“混而為一“的混沌狀態。中國古代所謂“混沌初開“就是很形象的宇宙起源的描述。體現了無中可以生有,從無向有這個對立麵轉化的辯證法。

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

夫 唯 不 可 識 , 故 強 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猶 兮 若 畏 四 鄰 ﹔
   儼 兮 其 若 客 ﹔
   渙 兮 其 若 淩 釋 ﹔
   敦 兮 其 若 樸 ﹔
   曠 兮 其 若 穀 ﹔
   混 兮 其 若 濁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無 止 。
   孰 能 濁 以 靜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動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今解:善道者不盈

古時善於掌握使用“道“即規律的人,都是微妙玄通, 深不可測的。既然是深奧而難以認識的,就隻好勉強描述如下:

他看來小心翼翼如履簿冰;左顧右盼象怕四鄰不安;嚴肅有禮似做客;

不忟不火,不慌不忙如冰淩逐步解凍;外表敦厚樸實;謙虛曠達, 虛懷若穀;與群眾打成一片不似自視清高;胸懷廣大有如大海;不斷前進永不休止。

他為何能使濁世處靜而徐徐澄清。為何能安天下以使變動平穩地漸漸產生。

善用此道者,不做過頭事。正因為如此,才能不動聲色地把事辦妥。

譯後記:

古今成大事者,應如是也!

致 虛 極 , 守 靜 篤。
   萬 物 並 作 , 吾 以 觀 複。
   夫 物 芸 芸 , 各 複 歸 其 根 。

歸 根 曰 靜 , 靜 曰 複 命 。

複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沒 身 不 殆 。


今解:守靜知常

心境虛空到了極致,進入了守靜的境界。萬物都在運動之中。

我們可以觀察到其周而複始的規律。芸芸眾生萬物,各自都會

回到其根本的狀態。這就是靜。靜,就是回複到好象是“命中注定”

的本源或地方去。即所謂“複命”。其實是因為事物本身都有一個常理

或者說客觀的規律在。事物都有一個常態及非常的狀態。

不正常的狀態最終會回到正常的狀態。物理學發現,不穩態有向穩態

轉變的自然趨向。因為穩態的能量最小。知道事物的常態就是個明白人。

不知什麽才是正常的,違反客觀規律,糊塗蠻幹,必定凶多吉少。

懂得事物常理的人就會寬容, 寬容的人才會公道。出以公心的人才會考慮問題全麵, 照顧到全麵的人方能符合天理。天理就是道 ! 凡事按“道”而行才是常治久安的保證。 終身沒有大危難。

譯後記:

常言道:落葉歸根, 天道好還。本章說的是宇宙的周期規律和穩態能量最小規律。人不可逆天行事。人類不應該鬥也鬥不過客觀規律。所謂“與天鬥, 其樂無窮。”往往成為濫用人力去破壞自然生態的“豪言壯語”。對大智大勇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善於利用客觀規律,而不是力圖去扭轉它,以求一逞。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親 而 譽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貴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謂 : 「 我 自 然 」 。


今解:給統治者們評評級

最高明的統治者是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或作用,不聲不響就

把國家治理好了。第二好的才是民眾大為愛戴稱頌的那些領袖。最次的,

是凶狠殘暴,民畏之如虎的專政獨裁者。至於那些腐敗或無能的統治者,

必定搞得民怨沸騰。人們都罵他們,在曆史上也留下千載罵名。

說話不兌現,則失信於民。古往今來,政治騙子,經濟騙子何其多!

民眾不應再輕投他們的信任票。

上乘的領袖是很少說大話的。因勢利導,不顯山不露水,就把大事搞成功

了,百姓們還以為是他們自己自然而然地完成的。

譯後記:

正所謂“善戰者無勝名,無勇名。”。善治天下者亦如是。問題是:這些人才在現實裏和曆史上往往被排擠甚至迫害。而且,老百姓是否能有那麽高的鑒賞力呢?不要忘記不少壞蛋常常是欺騙民眾的好手。要設計出一套高明的挑選,輪換,評估,監督,考績的製度。

權力和財富強烈地誘使人們腐敗!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關鍵是使得人民永遠有權力和手段去監督那些不可一世的總統們,首席執行官們。一個真正民主而又能充分發揮各種人才的作用的社會製度和公司結構才是現代人類所迫切需要的。

    大 道 廢 , 有 仁 義 ﹔ 智 慧 出 , 有 大 偽 ﹔

六 親 不 和 , 有 孝 慈 ﹔ 國 家 昏 亂 , 有 忠 臣 。


今解:國亂出忠臣

道德淪喪的世道裏還是找得到仁義之士。智慧與奸偽並出,

有時候不易分辨。事物的正反兩麵是同時存在的。 即使六親不和,

還是會有孝父母愛親人的人在。國家昏亂出忠臣,更加鍛煉出忠臣,

凸顯出忠臣的可貴。

譯後記:

不止不行;不塞不流。相反相成之道也。不要抱怨說沒有可用之人,

伯樂有了 , 千裏馬也就有了。我們的政府裏究竟有沒有伯樂呢?

絕 聖 棄 智 , 民 利 百 倍 ﹔

絕 仁 棄 義 , 民 複 孝 慈 ﹔

絕 巧 棄 利 , 盜 賊 無 有 。

此 三 者 以 為 文 , 不 足 。

故 令 有 所 屬 : 見 素 抱 樸 , 少 思 寡 欲 , 絕 學 無 憂 。


今解:返璞歸真

不去提倡鬥智鬥勇,成賢成聖,則人民反而受惠百倍。

不搞假仁假義,引導百姓回複孝慈的天性。禁止投機取巧,整個社會風氣都鄙視及立法懲罰貪婪和唯利是圖之流,盜賊自會絕跡。外表上的聖智,仁義,巧利這三種智巧虛假的東西,都是作文飾用的。 表麵上似乎很好,其實很差。

因此治國的法令應有所規定:提倡樸素,反對浮誇。提倡清心寡欲,

反對弄虛作假。不學浮華,可以無憂。 不患得患失,所謂無欲則剛。

譯後記: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當政者如好文飾虛榮的東西,下麵的人就更

加膨脹得不得了。正派的掌權者,應於治國的法令有所規定:提倡樸素,

反對浮誇,懲罰公務員及個人奢侈浪費的行為。使整個社會有個好風氣。

如果一個社會人人爭名爭利,鬥來鬥去,即使物質很充裕,也離幸福很遠。

和諧社會又從何談起?

    唯 之 與 阿 , 相 去 幾 何 。

之 與 惡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眾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獨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嬰 兒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無 所 歸 。
    眾 人 皆 有 餘 , 而 我 獨 若 遺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獨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獨 悶 悶 。
    眾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獨 頑 且 鄙 。
    我 獨 異 於 人 , 而 貴 食 母 。


今解:處世之道

(我常常自問:)唯唯諾諾,和阿諛奉承有多大區別?好人和壞人,又有多大的區別?別人怕的,我也不能不小心對付。怕有什麽事即將發生。

在眾人熙熙攘攘,象去享受祭祀大餐或是去踏春登高那樣忘乎所以時,我卻獨自保持淡泊的心態。因為不知道預兆著什麽事要發生。

我在別人眼裏,渾渾沌沌,象未長大的嬰兒那樣。又忙忙碌碌沒個完。 ( 儽 :百事纏身。)眾人都滿足現狀,我卻感到好象還有什麽沒有做得很好。

是我太傻了麽?一般人很精明, 我卻糊塗。一般人斤斤計較,我獨不聲不響。大家都有點值得自傲的東西,唯獨我又頑又賤。我總是與眾不同,有點反潮流,然而十分看重民生之道和尊重客觀規律。

譯後記:

這一章說的是老子的處世之道。大智若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難得糊塗,又能在眾人皆醉時保持清醒。不要隨大流,重要的是遵從客觀規律,促進生產,發展民生。而不是殺雞取卵,毋忘百姓謀生之道,維護生態平衡和自然環境。

老子的生平現已不易考證, 據說孔子得益不少於老子的教導。 莊子更是老子思想忠實的演繹者。傳說老子在大禹時曾以務成子之名號,幫助他擬定治水方案,因勢利導,鑿開龍門,取得極大的成功。後來在殷湯時又以傳預子的名號,著靈寶經, 傳養生之道。絕非泛泛之輩。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從 。
    道 之 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閱 眾 甫 。

吾 何 以 知 眾 甫 之 狀 哉 。 以 此 。


今解:再論“道”與“德”

全麵實現德治的氣象,是人人都惟客觀規律是從。自覺遵守客觀各種規律和道理辦事。

“道”這種東西,是有點不好捉摸,恍恍惚惚的。但惚恍之中有跡象可尋。恍惚之間,卻言之有物,是客觀存在的。它有點隱晦,但是精辟,蘊涵精華。這精華是真實可信的。自古至今,它是不會消亡的。人類根據它們去認識各種事物運動變化。我們何以知道各種事物運動的情形和狀態呢?就是靠這個。

譯後記:

老子“道德經”顧名思義,是教導我們依道行事, 以德治國。

究竟是法治好還是人治好?長期以來,爭論不休。自古明君難逢,多數非昏即暴。有些清官也隻是人們良好的願望塑造出來的。 所以法治似較公平。 可是執法者不公的話,法會變成壞人整好人的工具。或者淪為某集團黨派獨裁專政的工具。就算在民主國家。執政者也不見得不會有法不依,公正和平等還隻是名義上的, 總是會向有錢有勢的一方傾斜。如果社會成員都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懂得自律。 也就是以德治國。比單靠強製有效得多。所謂文明,就是公民懂得自律,懂得尊重別人,不侵犯別人的合法利益。德治,方能天下大治。 “孔德之容, 惟道是從。“ 斯之謂也。

曲 則 全 , 枉 則 直 , 窪 則 盈 ,

敝 則 新 , 少 則 得 , 多 則 惑 。
   是 以 聖 人 抱 一 為 天 下 式 。

不 自 見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長 。
   夫 唯 不 爭 , 故 天 下 莫 能 與 之 爭 。

古 之 所 謂 「 曲 則 全 」 者 , 豈 虛 言 哉 。

誠 全 而 歸 之 。


今解:曲則全

曲 則 全 , 枉 則 直 , 窪 則 盈 ,敝 則 新 , 少 則 得,多 則 惑 。 “ 大智慧的人用這一普遍真理以概括天下萬事萬物運動發展

的規律。

不隻相信自己有限之所見,才能兼聽則明。不自以為是,才能不掩蓋別人的真知灼見。不擴大內部矛盾,團結才能完成大功業。不自高自大,才能領導群倫。隻有不爭,天下都沒法跟他爭。

古人說:“曲則全”,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能委曲求全,顧全大局者,天下歸心!

譯後記:

這裏還是說的是,領導者需有的素質和領導藝術。可見好的領導者對一個理想社會的重要性。

退一步 海闊天空。領導者要懂得妥協的藝術,采取靈活彈性的辦法,又不自以為是,從諫如流。要謙虛謹慎,善於團結內部,具有委屈求全的雅量,和顧全大局的胸懷,才算深得無爭三昧。必定天下歸心,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飄 風 不 終 朝 , 驟 雨 不 終 日 。

孰 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況 於 人 乎 。

故 從 事 於 道 者 , 同 於 道 ﹔

德 者 , 同 於 德 ﹔ 失 者 , 同 於 失 。

同 於 道 者 , 道 亦 樂 得 之 ﹔

同 於 德 者 , 德 亦 樂 得 之 ﹔

同 於 失 者 , 失 亦 樂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今解:團結同道

依賴自然的恩賜還是少些好。刮風多半刮不了一整個上午,大雨也希

有下一整天的。為什麽會這樣?天和地造風下雨, 靠它們尚且不能持久,

何況於人乎!

因此從事一種事業的人們,要有共同的理念。同心同德,無道失德者,其共同之處就是無道失德。認同道德的,道德也樂見其成。認同邪惡的,邪惡也常常落到他頭上。少相信諾言,世上不守信用的人多的是。

譯後記:

要有一大批認同道德的,有共同的理念,同心同德的人們團結奮鬥,則大道可行!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見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無 功 ﹔ 自 矜 者 不 長 。
   其 在 道 也 , 曰 : 餘 食 贅 形 。

物 或 惡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處 。


今解:座右銘

一隻腳站不穩; 蹲著的走不了路。隻局限於自己之所見,就弄不清事情的全貌; 自以為是的人會掩蓋真理。喜歡內鬥的辦不好事;驕傲自大的人當不好領導。

其道理就是 : “此人修養風度太差。缺乏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搞得天怒人怨。“ 故有道德的人不會這樣做。

譯後記:

反複強調擔當天下重任者應有的素養。數天下英雄,幾人秉此胸襟?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獨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今解:道法自然

有一種東西渾然天成,還沒有太陽和地球就有了的。悄然又獨立地

存在。周而複始,永不消逝。可以稱之為天下始創的根據。我們不知道其名,勉強叫做“道”,名之為“大”。大的意思是無限,遙遠, 反複出現。 道大 , 天大 , 地大 , 人亦大 ! 世界上有四大,人占了其中之一。人要按照地球的情況辦事,地球雖大,也要遵照天體運行的規律;天體以至宇宙再大,還是依照一定的客觀規律運動發展的,而客觀規律是大自然本來就具有的。

譯後記:

了解佛教禪宗的學者,對這一段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禪師考他的弟子說 : ” 我有一物,無首無尾 ……” 那是什麽呢 ? 答案是 “ 自性 ” 。得悟佛性即大徹大悟,懂得了萬事萬物的規律。老子的“道”,其哲學內涵是一致的。

六祖教禪宗弟子講道的要領是說話必帶兩邊:空與色,無與有;動與靜 ……

等等。在老子的著作中有很多類似的辯證法分析。但老子的年代要早些。而且,老子在這裏提出:道法自然。一點也沒有迷信的宗教色彩。足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都有他們的智者,各家理論有時是相通的。千裏迢迢去取經,我們讚歎其毅力。但有些東西家裏就有,要好好珍惜。韓愈當年諫迎佛骨,不能說沒有道理。佛,儒,道三家,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借幾塊骨頭來,還不如好好研究各家的精華,去其糟粨。

重 為 輕 根 , 靜 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終 日 行 不 離 輜 重 。

雖 有 榮 觀 , 燕 處 超 然 。

奈 何 萬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輕 天 下 。
   輕 則 失 根 , 躁 則 失 君 。


今解:持重

重是輕的根基,鎮靜應該控製浮躁。

所以有地位的人無論到哪裏也離不開鯔重。雖然別處有好看的

東西吸引也處之泰然,不為所動。真想不通作為萬乘之尊的君主,

竟然會隻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重視社稷和天下蒼生。

輕視百姓則失去根本,輕舉妄動則失去領導權。

譯後記:

這裏是痛斥那些不懂“民為本,君為輕“的道理的統治者。

善 行 無 轍 跡 , 善 言 無 瑕 謫 ﹔

善 數 不 用 籌 策 ﹔ 善 閉 無 關 楗 而 不 可 開 ,

善 結 無 繩 約 而 不 可 解 。
   是 以 聖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無 棄 人 ﹔

常 善 救 物 , 故 無 棄 物 。

是 謂 襲 明 。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師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資 。

不 貴 其 師 , 不 愛 其 資 ,

雖 智 大 迷 , 是 謂 要 妙 。


今解:襲明

善於行路的人不留轍印;會說話的人挑不出語病來。

擅長算數的人不需要借助竹簽籌碼;很會關閉的人不用鎖栓

別人也開啟不了。很會結扣子的人不露繩頭所以沒法解開。

賢聖的人多半善於挽救人才,結果沒有人才被遺棄不用。

他們又善於救回器物,故不會有物品被無端丟棄浪費。這就叫做

“襲明”。就是說,要明白事理,愛惜人才和資源。

因此能人可以做沒能耐的人們的老師。能力小的可以為能人所用。

各有各的用處。如果不尊重有能力的人,又不愛惜能力差些的人,那麽

哪怕是聰明人也太過愚迷了。知人善用,對領導者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譯後記:

這裏是強調關鍵要知人善用,做到國無遺士,物盡其用。是理想

社會和理想政府的標誌之一。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為 天 下 溪 。

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離 , 複 歸 於 嬰 兒 。
    知 其 榮 , 守 其 辱 , 為 天 下 穀 。

為 天 下 穀 , 常 德 乃 足 , 複 歸 於 樸 。
    知 其 白 , 守 其 黑 , 為 天 下 式 。

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複 歸 於 無 極 。
    樸 散 則 為 器 , 聖 人 用 之 ,

則 為 官 長 , 故 大 智 不 割 。


今解:大智不割

了解雄性般的強勢,卻堅守雌性般的柔韌,有如天下的涓涓細流。

做天下之泉源,不違反正常的的德性,回複到嬰兒般的純潔。

知道富貴尊榮的可貴,卻不吝忍辱負重。做能容天下萬物的深穀。

作為天下最低的低穀,更具足我們常說的仁德。可以反樸歸真。

看到事物的光明麵,也要了解其黑暗麵。黑白雜陳才是世界的模式。

世界就是這個樣! 普遍的道理是沒有什麽特別的,回歸於無極的原始狀態。素樸零散的人們可以象器具一樣, 為聖人所用,就是官長統領百姓。

故此大智慧的人不割裂事物的兩個麵,全麵統籌,叫做“大智不割”

譯後記:

這裏還是強調領導者要具備的辯證法修養。

將 欲 取 天 下 而 為 之 , 吾 見 其 不 得 已 。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為 也 , 不 可 執 也 。

為 者 敗 之 , 執 者 失 之 。

是 以 聖 人 無 為 , 故 無 敗 ﹔

無 執 , 故 無 失。
   夫 物 或 行 或 隨 ﹔ 或 噓 或 吹 ﹔

或 強 或 羸 ﹔ 或 載 或 隳 。
   是 以 聖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今解:去甚

有些人謀取天下,我以為是不可能的。天下是神器,不可以人為謀奪的, 也不可以據為私有。謀奪者必敗,據以為私者終失天下。

所以聖人無為, 故不會失敗。不據以為私,故不會失去什麽。世間事物,有的我行我素, 有的依次發生;或受到吹噓, 或強,或弱,或行時,或倒黴。所以聖人不做過頭事, 不奢侈,不苟安於舒服的生活。

譯後記:

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人民大眾的天下。不是某人,某黨,某派的天下!專政獨裁,必不能久!所謂:執者失之。 兩千多年前老子都已經說清楚了這個真理。權力屬於人民,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個人,任何政黨,都隻能受委托去為人民辦事。謀求一人一黨的權力,以權謀私, 甚至以為可以任意鎮壓一般平民百姓,就要全國共討之,全民共誅之!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強 天 下 。

其 事 好 遠 。

師 之 所 處 , 荊 棘 生 焉 。

大 軍 之 後 , 必 有 凶 年 。
   善 有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強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驕 。

果 而 不 得 已 , 果 而 勿 強 。
   物 壯 則 老 , 是 謂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今解:不以兵強天下

用正道輔佐一個政權的人,不應自恃軍力稱雄於天下。

這遠非一件好事。它首先是破壞生產:用兵的地方總是長滿荊棘。一場大戰之後,必是大災之年!明智的人,善於得到需要的結果而已,不一定訴諸武力。得到成果而不驕傲, 達到目的而不用暴力;勝利了也不衝昏頭腦。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 勝了也不要殘害百姓。

凡事膨脹過了頭就會滅亡,叫做無道,無道者提前滅亡。

譯後記:

這裏是反對軍國主義,挑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隻有殘忍無道的統治者才會窮兵黷武,漠視百姓的淒苦。曆史上多少這樣的昏君走向了滅亡!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惡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處 。
   君 子 居 則 貴 左 , 用 兵 則 貴 右 。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淡 為 上 。

勝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樂 殺 人 。

夫 樂 殺 人 者 , 則 不 可 得 誌 於 天 下 矣 。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

偏 將 軍 居 左 , 上 將 軍 居 右 , 言 以 喪 禮 處 之 。

殺 人 之 眾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戰 勝 以 喪 禮 處 之 。


今解:兵者凶器

戰爭刀兵是不吉利的東西整個世界大都反對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讚成它。好人平日以左為貴,而軍人以右為貴。暴力是不祥的東西,不是好人的工具。隻有不得已時用之。為政以恬淡為上。

你殺死別人,打勝了,有什麽可美的?如果你以之為美,說明你喜歡屠殺。嗜好殺人者,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擁戴!中國古人的習慣是:好事以左為上,壞事以右為上。你看軍內偏將軍站在左邊,上將軍站在右邊,好像葬禮一樣。殺了那麽多的人,應該悲泣才對。戰勝了應該舉行葬禮才合乎道理。

譯後記:

這裏還是反對軍國主義,反對人類互相殘殺。“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今戰爭,殺人如麻。不過是為了少數人得到財產或權力的再分配。實質上還不是“以人血染紅頂子”?所謂“春秋無義戰”,隻有極少數的戰爭稱得上是正義戰爭。這些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如反侵略,反壓迫,迫上梁山。不過,許多打著革命旗號的戰爭也不見得是正義的。一個文明健康的地球村社會,應該可以有理講理,非萬不得已,不可用暴力壓服。

道 常 無 名 樸 。

雖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萬 物 將 自 賓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製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夫 亦 將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猶 川 穀 之 於 江 海 。


今解:百川歸大海

天道沒有名稱,看起來不起眼,也不偉大。但天下沒有人可以命令它聽他的話。王侯如果能遵照奉行天道,萬物自然賓服。

天地和諧,普降甘露,沒有人指令它,而自動雨露均沾。人們創立的製度名份,既然給了名份,那就要知道它的限度。懂得節製可以避免危險。

道之在天下,好有一比:象百川歸大海一樣,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譯後記:

古今統治者一旦有了權勢,便會目空一切。以為可以呼風喚雨,為所欲為,倒行逆施。大吹“戰天,鬥地,鬥人”“其樂無窮”的法螺,看不起區區的自然規律。其結果多半是人民受苦,天災人禍,天怒人怨 .

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民和大自然是需要被尊重的!順天道行事必昌, 逆天行事必亡!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勝 人 者 有 力 , 自 勝 者 強 。
   知 足 者 富 。
   強 行 者 有 誌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壽 。


今解:修身

了解別人的是智者,了解自己的才是明白人。

能戰勝別人隻是有力量而已, 能戰勝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強大。

知足者才真正富有。努力奮鬥的人才算有理想。 不失卻自己的根據地的才能持久不衰。能死裏逃生的人才會長壽。

譯後記:

很有用的生活哲學,幾句話勝過時下所謂“心靈雞湯”多矣!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萬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辭 , 功 成 而 不 有 。

衣 養 萬 物 而 不 為 主 , 可 名 於 小 ﹔

萬 物 歸 焉 而 不 為 主 , 可 名 為 大 。

以 其 終 不 自 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今解:道大,不自為大

大道是無所不在的,可左右一切。萬物依循之以生生不息,有這樣的

成就而不去擁有它,供養萬物而不去做它們的主人,可說是甘於做小的。

但有萬物歸依它而不做萬物之主,也可稱之為大。因為它偉大而不自大,才

是真正的偉大!

譯後記:

偉大無私的治國才駿理應如是。

執 大 象 , 天 下 往 。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樂 與 餌 , 過 客 止 。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無 味 ,

視 之 不 足 見 , 聽 之 不 足 聞 , 用 之 不 足 既 。


今解:執大

抓住大的一頭,則天下其餘都跟著動。領導群眾而不誤導他們,則天下太平。

有玩的有吃的,遊客才會留連。 而道這種東西,淡而無味。看不見,聽不著,可用之則無盡藏也。

譯後記:

為政者要抓住大道理,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要嘩眾取寵。則天下太平,無往而不利矣。可惜無知又擺架子的官們多如過江之鯽。他們隻尊重上級和自己,從不在乎對與錯。護官符才是他們的大道理,別的管它的!如果自己有關係的建商要拆遷牟利,就祭出“發展就是大道理”,要站在“先進生產力”一邊嘛!

將 欲 歙 之 , 必 故 張 之 ﹔ 將 欲 弱 之 , 必 故 強 之 ﹔

將 欲 廢 之 , 必 故 興 之 ﹔ 將 欲 取 之 , 必 故 與 之 。

是 謂 微 明 。
   柔 弱 勝 剛 強 。

魚 不 可 脫 於 淵 , 國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


今解:微明之術

一定要先打開一件東西才能關閉它。想要削弱它,先故意捧高它。

將要廢掉它,必須先興旺之。將要從它那裏索取,卻要先給它,你才能拿

到。這就叫做“微明”。即暗中迂回,保密。

柔可克剛。抓到了的魚不要讓它逃回到深淵裏去。國家的機密

不可以泄漏。

譯後記:

這裏說的是矛盾鬥爭的哲學。充滿了智慧和辯證法,後人經常引用。

道 常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萬 物 將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將 鎮 之 以 無 名 之 樸 。

鎮 之 以 無 名 之 樸 , 夫 將 不 欲 。

不 欲 以 靜 , 天 下 將 自 正 。


今解:無為而無不為

治國之道,常常是無為又無所不為。王侯若能掌握這個法寶,

萬物自可化解。化解後如欲死灰複燃,可以用無名的簡樸來平息它。

無名的淳樸就是節欲。沒有欲望便能安靜, 天下自可恢複正常。

譯後記:

無欲則靜,則正。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無 德 。
   上 德 無 為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無 為 而 有 以 為 。
   上 仁 為 之 而 無 以 為 ﹔

上 義 為 之 而 有 以 為 。
   上 禮 為 之 而 莫 之 應 ,

則 攘 臂 而 扔 之 。
   故 失 道 而 後 德 , 失 德 而 後 仁 ,

失 仁 而 後 義 , 失 義 而 後 禮 。
   夫 禮 者 , 忠 信 之 薄 , 而 亂 之 首 。
   前 識 者 , 道 之 華 , 而 愚 之 始 。

是 以 大 丈 夫 處 其 厚 , 不 居 其 薄 ﹔

處 其 實 , 不 居 其 華 。 故 去 彼 取 此 。


今解:務實

真正有德的人並不追求有德之名,是以有德;

無德行的人裝作不失德,還是無德。上乘的德行無為而教化故無事可做。下等的則是本來無事也生事,故總是有很多該做未做的事。上乘的仁道會做好事,以致沒有應做的事未做。上乘的義行做好事而總還大有可為。好的禮製如製定了沒有該有的效果,則果斷地取消它。由此可知,失去正道才需要行仁道;失去仁道才需要行義道;人們連義氣也不講時才需要強調禮製。

禮製的製定是由於人們忠信之心淡薄,開始亂來。

前麵所說的是製度如果隻求表麵好看, 則是愚昧的開始。所以大丈夫力求基礎打厚實而不安於淺薄虛浮。力求務實,不做表麵文章。故而務去浮誇而提倡實事求是。

譯後記:

做表麵文章, 說假話, 各種浮誇風,都應該“攘臂而扔之”!

昔 之 得 一 者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寧 ﹔

神 得 一 以 靈 ﹔

穀 得 一 以 生 ﹔

侯 得 一 以 為 天 下 正 。
   其 致 之 也 , 謂 天 無 以 清 , 將 恐 裂 ﹔

地 無 以 寧 , 將 恐 廢 ﹔

神 無 以 靈 , 將 恐 歇 ﹔

穀 無 以 盈 , 將 恐 竭 ﹔

萬 物 無 以 生 , 將 恐 滅 ﹔

侯 王 無 以 正 , 將 恐 蹶 。
   故 貴 以 賤 為 本 , 高 以 下 為 基 。

是 以 侯 王 自 稱 孤 、 寡 、 不 穀 。

此 非 以 賤 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譽 無 譽 。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


今解:一之為道

天和諧一致了才會清明;地應力平衡了才會安寧;精神集中一致了才清靈;穀子要有一個合適的氣候才會生長;王侯要一心皈依大道才可以正天下。這就是和諧一致的功勞。

如果天動蕩不晴,恐將降下暴風豪雨雪崩;地不安寧會震撼廢壞城池;神智不清靈會打磕睡;穀物不豐會有饑荒,萬物得不到生長的條件會滅絕;王侯不行正道,會被推翻。

所以貴是以賤為本,再高大的東西也要下麵的東西作基礎。怪不得王侯自稱孤,寡,不穀。就是表示以賤為本的意思,不是嗎? 這就是說,最榮耀的人反而不必加榮銜吹捧。我們不希望象堅硬冰冷的玉石那樣,與其他的東西格格不入。而要力求和諧統一。

譯後記:

事物不和諧統一就會分裂毀壞。為上者必須以民為本。貴賤上下的矛盾要調和,不可激化。一個貧富差別懸殊的社會怎麽能夠穩定?

    反 者 道 之 動 ﹔ 弱 者 道 之 用 。
    天 下 萬 物 生 於 有 , 有 生 於 無 。


今解:天道好還

事物總是循環往複,在一定條件下走向反麵,這是符合

客觀規律的必然運動。但道的著力點總是在弱的一方。天下萬物產生於有,

但有是從無產生的。

譯後記:

天道好還。正反兩方麵互相轉化,各種事物才會呈現不同的周期性。

萬物原是從無到有的。這好像很難理解。弱者可以變強,沒有可以變成有,

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徹底的辯證法真理。國之一盛一衰,月有一盈一虧。

事物的周期性來源於事物內在的矛盾雙方的消長。例如,由於地球繞太陽

作橢圓軌道運動,有遠日近日點的交替。春夏秋冬,循環往複,就是這麽

來的。

上 士 聞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聞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聞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
   進 道 若 退 ﹔
   夷 道 若 纇 ﹔
   上 德 若 穀 ﹔
   廣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
   質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
   大 方 無 隅 ﹔
   大 器 晚 成 ﹔
   大 音 希 聲 ﹔
   大 象 無 形 ﹔
   道 隱 無 名 。
   夫 唯 道 , 善 貸 且 成 。


今解:聞道

高明的知識分子聽到深刻的道理,會勤奮實行它。中等的人聽了,

半懂不懂,半信半疑。下等的人聽了,則馬上反駁,加以大為嘲笑一通

了事。沒有人嘲笑的就不是道了。

常言道: 明道若昧﹔ 意思是真正明白了道的人,不會表現自己懂得很多。
   進道若退﹔ 即真正知前進之道的人,懂得以退為進。
   夷道若纇﹔ 就是說事實上最平坦的道路,看起來反而崎嶇曲折。
   上德若穀﹔ 崇高的品德看上去反而象低下,卻有如山穀能容萬物。
   廣德若不足 ;廣施恩德不要怕還是有人嫌不夠。

建德若偷 ;做好事常常要悄悄進行。
   質真若渝﹔ 真誠常被懷疑成不忠。
   大白若辱﹔ 最清白的東西或人,常被以為有汙點而棄用。
   大方無隅﹔ 最方正的人反而看上去無棱無角。
   大器晚成﹔ 偉大的東西也好,人物也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造就。
   大音希聲﹔ 真正美好的聲音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大象無形﹔ 無限大的東西肯定是沒有形狀可形容的。
   道隱無名 ;大道隱藏於無名的冥冥之中。需要人去發現領悟。而隻

有“道”,才能給你力量,給你成功。

譯後記: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是說早上聽到了,領悟了萬事萬

物的道理。晚上死了都值了!可歎世上到底有幾人,有此追求真理,不惜獻

身的胸襟?你周圍的人,大多是下士,中士為主吧!

佛家認為,覚悟了道者即稱為“佛”。按此定義,老子,孔子都是佛。六祖說過多次 : “自性是佛,除此更無別佛。”不是那些泥塑的雕像,更不需要原產印度。天的,地的,人的自性,或稱本性,就是“道“。用道去造福於人,便是“德”。闡明道和德的論述,就是“道德經“。讀懂並實行道德經,完全可以成佛。佛陀,孔子悟道皆在老子之後。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萬 物 。

萬 物 負 陰 而 抱 陽 , 衝 氣 以 為 和 。
   人 之 所 惡 , 唯 孤 、 寡 、 不 穀 , 而 王 公 以 為 稱 。
   故 物 或 損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損 。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

強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將 以 為 教 父 。


今解:道生萬物

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先有了一,一分為二,又合二而一。二者結合

又可生新的一,合起來便是三。如此下去產生了萬物。

萬物的背麵為陰而正麵為陽。陰陽二氣相衝又調和,矛盾又統一。

人們討厭的,無非孤,寡,沒飯吃。而王公以此自稱。可見事物是貶損它有時反而受益。受益有時反而受損。人們教給我不少東西,我也教給他們不少東西。太強勢霸道的人會死得很慘,物極必反,我將以之為主要教訓。

譯後記:

傳說中亞當和夏娃生子,就是產生了新的“一“。不斷推演下去,

整個人類就產生了。物種的和基因的變異,不外是一分為二,合二而一。

陰陽對立又統一,是太極兩儀。萬物之千變萬化由此而生。易經推演

致於無窮。中國古代哲人的悟性,令人歎服。

天 下 之 至 柔 , 馳 騁 天 下 之 至 堅 。

無 有 入 無 間 , 吾 是 以 知 無 為 之 有 益 。
   不 言 之 教 , 無 為 之 益 , 天 下 希 及 之 。


今解:無為之益

天下的至柔莫過於水,卻能馳騁天下,穿透至堅的岩石。

沒有堅硬的外表才能進入沒有空隙的地方。我們可以悟到無為的好處。

不言之教是最高明的。無為的好處,更是天下少有。

譯後記:

至柔方可剋至剛。孫子曰:“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之上者也。”

不言之教,無為之治,正是上之上的,高超的管理術!

   名 與 身 孰 親 。 身 與 貨 孰 多 。 得 與 亡 孰 病 。
   甚 愛 必 大 費 ﹔ 多 藏 必 厚 亡 。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長 久 。


今解:知足常樂

名氣和身體哪一個重要?生命和錢財哪一個更寶貴?得與失又有何妨?愛過了頭肯定付出的代價太大;聚財越多,一旦出了問題,損失越大。

所以知足的人不至於自取其辱。懂得見好就收的,不至於陷入危險而不能自拔。可以長久不衰。

譯後記:

知足常樂,知止不殆。是辯證法的人生觀。事物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所謂“物極必反“。貪戀名利,不知節製,甚至不擇手段,賠上了健康乃至生命。或者違法受賄,或損人利己,其禍不遠了。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
   大 盈 若 衝 , 其 用 不 窮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辯 若 訥 。
   靜 勝 躁 , 寒 勝 熱 。 清 靜 為 天 下 正 。


今解:大巧若拙

最完美的東西看起來好像缺點不少,用起來沒問題。最充實的東西看上去空空的,卻取之不盡。很直的東西象是彎的;最靈巧的人外表可能是笨笨的;最雄辯的人也許不是那麽口若懸河。

鎮靜勝過浮躁,冷靜勝過狂熱。清淨無為是天下最正常的狀態。

譯後記:

領導者要知人善任,遇事保持冷靜判斷力。評價一個人才或一個東西,也要懂得辯證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防止以偏概全,以瑕掩瑜。

 

 

天 下 有 道 , 卻 走 馬 以 糞 。

天 下 無 道 , 戎 馬 生 於 郊 。
   禍 莫 大 於 不 知 足 ﹔ 咎 莫 大 於 欲 得 。

故 知 足 之 足 , 常 足 矣 。


今解:常足

治理天下的人有道的話,百姓放馬同時是為了拾糞積肥。治國者無道,則兵馬肆意踐踏郊野良田。災禍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過沒有比膨脹的占有欲更殘忍的了!知足的滿足,才會使你永遠得到滿足。

譯後記:

統治者和富人的貪得無厭,是古往今來人民大眾苦難的極重要的原

因。戰爭,苛捐雜稅,貪汙腐化,偽劣仿冒,通貨膨脹,金融海嘯,凡此種種,都是貪婪造成的。佛戒貪嗔癡,道家提倡清心寡欲,其義一也。孫文提出要節製資本,十分必要。不是要限製投資或擴大再生產,而是充分認識到資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利潤。如惡性膨脹,必然危害社會。要把資本限製在對社會大多數人有益的範疇之內。好比我們要防止細胞癌化,妨害其他肌體一樣。

不 出 戶 , 知 天 下 ﹔ 不 窺 牖 , 見 天 道 。

其 出 彌 遠 , 其 知 彌 少 。
   是 以 聖 人 不 行 而 知 , 不 見 而 明 , 不 為 而 成 。

今解:不為而成

大智慧的人不用出門,也可以料知天下大事;不用從窗口往外看,

也可以悟見天下的道理。不明道,就算跑得再遠,明白的還是很少。

聖人不用到處跑就能知道事物的趨勢。不一定要親自看就能明白,無為而能成事。

譯後記:

這是強調悟道之人,自性可通宇宙,自性本自具足。不要理解為不需要調查研究。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於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取 天 下 常 以 無 事 , 及 其 有 事 ,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


今解:無為而無不為

學習要每日增進學識,治國之道卻是要天天解決矛盾,

使問題每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便達到了無為的境界。

正因為無事可為,方可以無所不為,一旦有事,什麽都可以幹。

要使天下相安無事。遇事解決不了的人,不足以治天下。

譯後記:

不擾民,社會政令簡明,社會分配合理。使各方麵相安無事,

生活富足。是無為而治的真諦。顏淵的理想是:“無伐善,無施勞。“

即不去侵略別人,又不濫用民力。統治者不胡搞,不亂指揮,不貪汙腐化。人人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壞人壞事自然很少。治安良好,警察還有什麽事可幹呢?無為而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個理想社會的重要標誌。

    聖 人 常 無 心 , 以 百 姓 心 為 心 。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
    聖 人 在 天 下 , 歙 歙 焉 , 為 天 下 渾 其 心 ,

百 姓 皆 注 其 耳 目 , 聖 人 皆 孩 之 。


今解:無心方可有心

偉人應該沒有自己的私人意願,而以百姓的意願為意願。好人,

我會好好待他;差點的人,也要善待之。德政是鼓勵行善的。講信用的,

我會信任他,信用不夠的,也要信任他。德政是提倡講誠信的。

偉大的人在治理天下時,總是小心翼翼。為天下蒼生而竭盡心力。

百姓都願意為其耳目。 他有愛民如子的博愛胸襟。

譯後記: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一個偉人,要有一顆百姓心!

博愛,一視同仁。謙虛謹慎,盡心盡力。

出 生 入 死 。

生 之 徒 , 十 有 三 ﹔

死 之 徒 , 十 有 三 ﹔

人 之 生 , 動 之 於 死 地 , 亦 十 有 三 。
   夫 何 故 。

以 其 生 之 厚 。

蓋 聞 善 攝 生 者 , 路 行 不 遇 兕 虎 , 入 軍 不 被 甲 兵 ﹔

兕 無 所 投 其 角 , 虎 無 所 用 其 爪 , 兵 無 所 容 其 刃 。

夫 何 故 。 以 其 無 死 地 。


今解:養生

在出生入死的關頭,生的比例,約十分之三;死的約十分之三;

在死地逃離危險而生者,亦十之有三。為什麽?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

聽說善於保存生命的人,走山路不挑會遇到猛虎怪獸的路,打仗

時不穿軍服帶武器,以免被誤傷。犀角觸不著他,老虎抓不到他,士兵不殺他。為什麽?隻因為他不人死地。

譯後記:

所謂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厚其生也。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物 形 之 , 勢 成 之 。
   是 以 萬 物 莫 不 尊 道 而 貴 德 。
   道 之 尊 , 德 之 貴 , 夫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 。
   故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長 之 育 之 ﹔ 成 之 熟 之 ﹔ 養 之 覆 之 。

生 而 不 有 , 為 而 不 恃 ,

長 而 不 宰 。 是 謂 玄 德 。


今解:再論道德

“道”是管事物轉化相生的,“德”是管教化培養良好民風的。

各種東西展現不同形狀;發展要有一個勢頭。因此萬物無不尊重“道”,

即客觀規律;而且高度評價“德”。

道和德的尊貴不是靠上麵的命令而是自然應該如此。按照道的

規律產生,用德育培養:長大了,培養了;成熟了;保養了,維護了。

大智大德的人,搞出新東西來並不據為己有,搞出成就來也不自傲。

生產發展了卻不肆意浪費。這就稱作“玄德”。是意味深長的管理

層道德修養。

譯後記:

CEO 們,高層人士們 : 管理不隻是你的工作,更是一種藝術。

管事者在運用其權力的同時,無形中做了自己道德操守的一個考試!

天 下 有 始 , 以 為 天 下 母 。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

複 守 其 母 , 沒 身 不 殆 。
   塞 其 兌 , 閉 其 門 , 終 身 不 勤 。

開 其 兌 , 濟 其 事 , 終 身 不 救 。
   見 小 曰 明 , 守 柔 曰 強 。

用 其 光 , 複 歸 其 明 , 無 遺 身 殃 ﹔ 是 為 襲 常 。


今解:襲常

天下有它的起始,作為天下的源頭。了解了這個源頭,便可

進一步了解天下萬物。掌握了這個源頭,終身不會有危險。閉塞欲望之門,終身沒有麻煩勞碌。如放縱欲望,使之膨脹,一輩子解救不了。

明察秋毫叫做明;保持柔軟手段折服別人的才是強者。籍真理之光,

還世界一個明白,不留隱患,叫做“襲常”,即按常理辦事。

譯後記:

做事情一定要先弄清楚來龍去脈,手法柔軟靈活。既明察秋毫,又以柔克剛,符合常理,則必然順遂成功。

使 我 介 然 有 知 , 行 於 大 道 , 唯 施 是 畏 。
   大 道 甚 夷 , 而 人 好 徑 。

朝 甚 除 , 田 甚 蕪 , 倉 甚 虛 ﹔

服 文 采 , 帶 利 劍 , 厭 飲 食 ,

財 貨 有 餘 ﹔ 是 為 盜 誇 。

非 道 也 哉 。


今解:唯施是畏

如果我們能堅定信仰,推行大道,則實施時要小心謹慎。

大道是寬廣的,但人君卻好走歪道。朝政失修,搞得田地荒蕪,

糧倉空虛。卻穿華服,帶寶劍,挑飲挑食。搜刮的財物多多,

簡直是強盜擺闊。這就跟 ” 大道 ” 背道而馳了!

譯後記:

知易行難,想改變統治者很不易。

善 建 者 不 拔 ,

善 抱 者 不 脫 , 子 孫 以 祭 祀 不 輟 。
   修 之 於 身 , 其 德 乃 真 ﹔

修 之 於 家 , 其 德 乃 餘 ﹔

修 之 於 鄉 , 其 德 乃 長 ﹔

修 之 於 邦 , 其 德 乃 豐 ﹔

修 之 於 天 下 , 其 德 乃 普 。
    故 以 身 觀 身 ,

以 家 觀 家 , 以 鄉 觀 鄉 ,

以 邦 觀 邦 , 以 天 下 觀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天 下 然 哉 。 以 此 。


今解:修建之道

會建造的人建造的建築不會倒;會抱牢的人抱住的東西掉不了。

因此子孫代代對祖先祭祀傳承才能延續香火。

修養自身,才會對人有愛而真誠;搞好自己的家,才有餘力幫

助別人。把整個鄉裏整頓好了,可以德及更大的範圍;如果把整個州郡

管理好了,那你的德行就相當深厚。若是把天下國家都治理教化好了,

其德澤就能普及到全體人民。

從自己想到別人,從自己的家想到別的家,從這個鄉看到別的鄉,

從一個省市到其他省市, 從一國推及全世界。我為什麽知道天下社會應該

怎樣搞才對呢?就是這麽來的。

譯後記: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東西早就在這裏講了。說儒家

很多東西都是來自胸懷天下乃至宇宙的老子,應該不會有太多的人反對吧!

含 「 德 」 之 厚 , 比 於 赤 子 。

毒 蟲 不 螫 , 猛 獸 不 據 , 攫 鳥 不 搏 。

骨 弱 筋 柔 而 握 固 。

未 知 牝 牡 之 合 而 峻 作 , 精 之 至 也 。

終 日 號 而 不 嗄 , 和 之 至 也 。
   知 和 曰 「 常 」 ,

知 常 曰 「 明 」 。

益 生 曰 祥 。 心 使 氣 曰 強 。

物 壯 則 老 , 謂 之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今解:常明之義

德行深厚的好比一個初生的嬰兒。毒蟲不叮,猛獸不咬,大鳥不抓。

筋骨柔弱而握物牢固。雌雄之合,是精誠所至。小嬰兒啼哭一整天也不沙啞,因為他和諧之至。懂得和諧是事物的正常的狀態的叫做有常識的人;懂得常理的人就叫做明白人。

利益眾生才是吉祥,而意氣用事的隻能叫做”逞強“。要知道事物強

盛過後必然衰老,不可違反正道常理。否則必然提前滅亡。

譯後記:

物極必反,恃強權得天下者戒之!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
   挫 其 銳 , 解 其 紛 , 和 其 光 ,

同 其 塵 , 是 謂 「 玄 同 」 。

故 不 可 得 而 親 , 不 可 得 而 疏 ﹔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

不 可 得 而 貴 , 不 可 得 而 賤 。 故 為 天 下 貴 。


今解:和光同塵

真懂的人往往不聲張,誇誇其談的人其實並不真懂。能挫其銳氣,調解糾紛, 消弭尖鋭矛盾對立,團結各種力量,所謂“和光同塵”者,就叫做“玄同“。即以玄德求得大同。

因此得到權力的人,不可重用自己親近的人。而疏遠自己不大喜歡的人。不可以權謀私利,害百姓。不可以有了權就自以為高貴,而看不起人民大眾。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景仰。

譯後記:

治天下的人,要善於妥協,團結各種力量,不激化可以調和的矛盾。而且絕對不可以以權謀私,不可以擴大貴賤貧富之間的差別。問題就是有沒有足夠才德合格的官員?而且他們如何能不受權力的引誘,克服對財富的貪念,在美色麵前不為所動呢?看來一個完善的選舉和監管體製是必不可少的 !

以 正 治 國 , 以 奇 用 兵 , 以 無 事 取 天 下 。

吾 何 以 知 其 然 哉 。 以 此 :
   天 下 多 忌 諱 , 而 民 彌 貧 ﹔

人 多 利 器 , 國 家 滋 昏 ﹔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

法 令 滋 彰 , 盜 賊 多 有 。
   故 聖 人 雲 :

「 我 無 為 , 而 民 自 化 ﹔

我 好 靜 , 而 民 自 正 ﹔

我 無 事 , 而 民 自 富 ﹔

我 無 欲 , 而 民 自 樸 。 」


今解:再論無為而治

治國要用正道;用兵要出奇製勝。天下至治原來是無為之治。

我們為何知道這是對的呢?理由如下:

政府搞出諸多限製,反而使人民更貧困。人們手裏多了兵器,

國家的秩序反而更亂。人們崇尚智巧,搞出許多古怪的物品;法令越嚴,

盜賊越多。因此聖人說:為政者不亂生事擾民,人們自會教化。喜歡安定,人們自然走正道。沒事就不幹預這,不幹預那,則民自然會走致富的路。為政者不貪得無厭,不沉迷聲色犬馬,民風也就自然變樸素。

譯後記:

這有點像現代自由市場理論的古代版。反對政府過多幹預。

其 政 悶 悶 , 其 民 淳 淳 ﹔

其 政 察 察 , 其 民 缺 缺 。

是 以 聖 人 方 而 不 割 , 廉 而 不 劌 ,

直 而 不 肆 , 光 而 不 耀 。
   禍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禍 之 所 伏 。

孰 知 其 極 。 其 無 正 也 。

正 複 為 奇 , 善 複 為 妖 。

人 之 迷 , 其 日 固 久 。


今解:禍兮福所倚

如果政令不嚴苛,民眾會淳樸而易於管理。如政令太煩瑣精細,

則下麵的人會變得很狡猾難管。故此聖人雖方正而不強求劃一,

自律清廉卻對人不刻薄。剛直而不放肆,照亮別人而不耀眼。要懂得: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為何? 凡事過了頭,便離開了正道。

正就會變成奇。好事便變成了壞事。 人們長期以來總是搞不懂這一點。

譯後記:

物極必反。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十分重要的辯證法。好事做過了頭

都會變成了壞事。要有原則而又有靈活性,政策搞過了頭就會犯大錯誤 !

所謂“寧左無右”,“矯枉必須過正”等等,其實是很值得商榷的。

治 人 事 天 , 莫 若 嗇 。
   夫 唯 嗇 , 是 謂 早 服 ﹔

早 服 謂 之 重 積 德 ﹔ 重 積 德 則 無 不 克 ﹔

無 不 克 則 莫 知 其 極 ﹔ 莫 知 其 極 , 可 以 有 國 ﹔

有 國 之 母 , 可 以 長 久 ﹔

是 謂 深 根 固 柢 , 長 生 久 視 之 道 。


今解:早服

治理眾人之事以服膺天道,最好是提倡節儉,愛惜民力。這叫做

“早服”。凡事早作安排。早作安排就是要多多積德。多積德就戰無不勝!

無往不勝則有辦不完的事,到哪裏都可成事者才可委托之治國。抓住了國本,即可長治久安。常言道:根深則蒂固,長生之道。

譯後記:

積德,先打好基礎。

治 大 國 , 若 烹 小 鮮 。
   以 道 蒞 天 下 , 其 鬼 不 神 ﹔

非 其 鬼 不 神 , 其 神 不 傷 人 ﹔

非 其 神 不 傷 人 , 聖 人 亦 不 傷 人 。

夫 兩 不 相 傷 , 故 德 交 歸 焉 。


今解: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理一個大國,其實和一個好廚師煎一條魚一樣,並不難。

隻要你以道去管理天下,連鬼也老實了。非但鬼怪不作亂,神靈也不給

人添麻煩。非但神不給人麻煩,連大人先生們也不再傷害百姓了。

兩不相傷,建立一個德治的和諧社會,實現人們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的德治的境界。

譯後記:

常言道: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君不見,古往今來,不真正懂得

治國之道,或反其道而行之的大人先生們,是如何把一個個好好的人類

社會,整得鬼哭神嚎,天怒人怨 ! 不少 CEO 們,高官們,津津樂道管理

大公司之難,管理國家之難。實際上是一個借口。掩飾他們腐敗無能,

從一個錯誤決策到另一個錯誤舉措,又要騙取遠高於合理薪資的報酬。

他們遠不及一個退了休的老頭 - 老子!在老子的眼裏,治大國不過像

廚師炒菜般平常。用時髦點的話來說,不過是某香港特首說過的那樣:

要“打好你那份工”而已。老子能提出公侯們望塵莫及的治國方略來,

是因為他懂天道人心。 CEO 們搞出金融海嘯來,則是因為他們隻是

一窩騙子!

無為而治,在人治或法治的社會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提出

“德治社會“這個理念。。其寓意就是:希望後世之人,

能以道和德治天下,老子出函穀關之前,下傳世人 ” 道德經”這部

充滿智慧,充滿辯證法精華的經典實現他千古的理想!簡稱“德治社會“。

大 邦 者 下 流 , 天 下 之 牝 ,

天 下 之 交 也 。

牝 常 以 靜 勝 牡 , 以 靜 為 下 。
   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 則 取 小 邦 ﹔

小 邦 以 下 大 邦 , 則 取 大 邦 。

故 或 下 以 取 , 或 下 而 取 。

大 邦 不 過 欲 兼 畜 人 , 小 邦 不 過 欲 入 事 人 。

夫 兩 者 各 得 所 欲 , 大 者 宜 為 下 。


今解:論外交

世界上的大國,好比河流的下遊,或者比作天下的母親,

是天下交會之處。雌雄之間,雌性常常以其靜製動,控製雄性。

靜就是放低身段。

所以,大國放低身段與小國交往,則取得小國的擁護。

小國謙虛謹慎地與大國搞好外交,才能得到大國的幫助。

故或是折節下交以便取得擁護,或是善於從下麵取得上麵的援助。

大國不過是想擴大自己的勢力,小國不過是以小事大,也加入一個強勢集

團。兩者都得到各自所要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大國應該先采取

主動,先放下身段比較好些。

譯後記:

這裏提到老子提倡的外交方略。大國要應該主動放下身段,這樣會比

較高明。小國對大國不免心存疑慮,大國若能折節下交,不是以力壓服別人,方能得人心兼得天下。

老子晚年所處的時代,春秋無義戰。隻有大國欺負小國,絕無大的援助弱小的事情發生。老子能提出此觀點,無疑是先進的,高明的,富有辯證法的哲理。嗚呼!人類也好,大人先生們也好,為什麽非要信奉禽獸的信條而弱肉強食呢?國與國之間互通有無,互助以達到雙贏!都得到各自所要的東西。難道兩千年後的我們,還是要迷信武力,還沒有文明進步到學會這樣做了嗎?

弱肉強食是禽獸的規則,“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是土匪的邏輯。

試問在今日之美國,如果有一幫人帶著 AK-47 到得國會裏去,把議員們

都嚇壞了,他就可以像袁世凱當初那樣,當上總統了嗎?民主是世界發展

進步的大方向,軍事獨裁隻是落後社會過去的產物。現代所有先進的民主國家中,軍隊隻能效忠國家,絕不允許效忠某個人,不應作為操縱朝政的籌碼。依賴暴力隻能在一段時期內竊據政權,而不能“出”政權。應該跳出這個誤區 ! 權力應該是人民給的。人們應該有挑選執政者的權利!而往往正是槍杆子剝奪了人民的這個自由。

道 者 萬 物 之 奧 。 善 人 之 寶 , 不 善 人 之 所 保 。
   美 言 可 以 市 尊 , 美 行 可 以 加 人 。

人 之 不 善 , 何 棄 之 有 。

故 立 天 子 , 置 三 公 ,

雖 有 拱 璧 以 先 駟 馬 ,

不 如 坐 進 此 道 。
   古 之 所 以 貴 此 道 者 何 。

不 曰 : 求 以 得 , 有 罪 以 免 邪 。 故 為 天 下 貴 。


今解:美言美行

道就是萬事萬物的內在規律。能幹的人珍惜它,不能幹的的人也不能

忘了它。說好話可以得人心,做好事則可以增加人的品格。已經不夠完善的人,又怎麽可以棄之不顧?所以,在擁立天子或立三公大臣的時候,與其捧著玉璧在前,用四匹駿馬拉著車在後,前呼後擁;還不如獻給他們治國之道的良策。

古人為何推崇此道?人們不是常說:治國的人隻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做好他的工作。有點缺點也可以原諒。所以治理之道才是最弭足珍貴的!

譯後記:

道可以解釋為事物的潛規則。統治者不論其素質如何,與其搞點嘩眾取寵的遊行之類,浪費公帑。不如認真學好治國之道,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滿足大家的要求或期望。

為 無 為 , 事 無 事 , 味 無 味 。
   圖 難 於 其 易 , 為 大 於 其 細 ﹔

天 下 難 事 , 必 作 於 易 ,

天 下 大 事 , 必 作 於 細 。

是 以 聖 人 終 不 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夫 輕 諾 必 寡 信 , 多 易 必 多 難 。

是 以 聖 人 猶 難 之 , 故 終 無 難 矣 。


今解:先易後難

要抱不幹預的態度來幹預;用不生事的方法做事;以清淡

的風格去調味。想學會難的,要先學會容易的;想搞大的,先從小的做起。

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容易的入手;天下大事亦必定從小處著手。

因此聖人永遠不好大喜功,故能終成大事。輕易作出空頭承諾的,結果

一定喪失信用。什麽都看得很容易,就一定處處碰壁。大智慧的人反而很

重視困難,故最終能克服困難。

譯後記:

有一種人是“豪言壯語派“,煽動性很強。一出口就是氣壯山河,

前無古人,後不見來者。不是要”地球也抖三抖“,就是要”解放全人

類“雲雲。看了這一章,多少也要多學些科學的謹慎的態度。

 

 

其 安 易 持 , 其 未 兆 易 謀 。

其 脆 易 泮 , 其 微 易 散 。

為 之 於 未 有 , 治 之 於 未 亂 。
   合 抱 之 木 , 生 於 毫 末 ﹔

九 層 之 台 , 起 於 累 土 ﹔

千 裏 之 行 , 始 於 足 下。
    民 之 從 事 , 常 於 幾 成 而 敗 之 。

慎 終 如 始 , 則 無 敗 事 。


今解:慎始慎終

事態在安定時容易維持;亂子在苗頭未顯現時容易控製。

幼小時候好教育;微弱時容易驅散。處理事情最好在未出問題前便搞妥;

負責治理天下的重任,更要在災變未發生之前做好防範。

合抱的大樹,是由細小的苗長成的;九層的高台,是從一筐筐土

開始堆砌;千裏之行,要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起。一般人做事,往往隻

做到幾成就堅持不住,不做了。我們要做到慎始又慎終,才不會半途而廢。

譯後記:

見微知著,治於未亂,防患於未然。凡事當從小做起,一步一步累

積,隻要你堅持不懈,慎始慎終,必成大事也。

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非 以 明 民 , 將 以 愚 之 。
   民 之 難 治 , 以 其 智 多 。

故 以 智 治 國 , 國 之 賊 ﹔

不 以 智 治 國 , 國 之 福 。
   知 此 兩 者 亦 稽 式 。

常 知 稽 式 , 是 謂 「 玄 德 」 。

「 玄 德 」 深 矣 , 遠 矣 , 與 物 反 矣 , 然 後 乃 至 大 順 。


今解:再論“玄德”

古時候善於治國之道者,不需要對群眾什麽都說得十分明白。

很多時候他們並不需要太明白。因為下麵的人太滑頭了,就難治理了。

民眾還是樸實點好。

因此靠玩弄心計智術來治國,是對國家穩定不利的。政治家不玩弄

心計權術,是國家之福。能明白這兩點即懂得了反向思維方式。經常知道

什麽時候應該反著做,就叫做“玄德”。“玄德”是意義深遠的,反潮流

的。這樣才能無往而不順。

譯後記:

“玄德”,說白了就是一般人難以明白的舉措或德政。古代行之有效的愚民政策在網路發達,教育普及的今天,不見得行得通了。但不少國家到現在仍然封鎖新聞,對民眾隱瞞真相。別的不願學老子,愚民的陳舊招數倒學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話又說回來,提倡淳樸民風,官也好,商也好,反對他們搞陰謀詭計,反對政治家玩弄權術等等,在今天仍然是很必要的!不少情況下,反潮流也是非常正確的!

江 海 之 所 以 能 為 百 穀 王 者 ,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能 為 百 穀 王 。
   是 以 聖 人 欲 上 民 , 必 以 言 下 之 ﹔

欲 先 民 , 必 以 身 後 之 。

是 以 聖 人 處 上 而 民 不 重 , 處 前 而 民 不 害 。

是 以 天 下 樂 推 而 不 厭 。

以 其 不 爭 , 故 天 下 莫 能 與 之 爭 。


今解:善下

大江大海之所以能容納百川,是因為它善於處於下方,

用低調方式解決問題。

故聖人要領導民眾,必須表明自己不過是人民的公仆。真正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利益之後。因此聖人雖然地位在民眾之上而

民眾完全沒有壓迫感,事事領先而民眾不以為會對他們不利。天

下人樂意推舉他為領袖而一直擁戴他。正因為他不爭私利和個人

名位,故全天下都沒法跟他爭。

譯後記:

深得無爭三昧。禮賢下士,如古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天 下 皆 謂 我 道 大 , 似 不 肖 。

夫 唯 大 , 故 似 不 肖 。

若 肖 , 久 矣 其 細 也 夫 。
   我 有 三 寶 , 持 而 保 之 。

一 曰 慈 ,

二 曰 儉 ,

三 曰 不 敢 為 天 下 先 。
   慈 故 能 勇 ﹔ 儉 故 能 廣 ﹔

不 敢 為 天 下 先 , 故 能 成 器 長 。
   今 舍 慈 且 勇 ﹔ 舍 儉 且 廣 ﹔

舍 後 且 先 ﹔ 死 矣 。
   夫 慈 以 戰 則 勝 , 以 守 則 固 。

天 將 救 之 , 以 慈 衛 之 。


今解:吉祥三寶

天下人都說我宣講的“道”太大了,難以想象。正因為它大,

才會不好想象。容易想象的東西,久而久之,就不那麽重要了。

我有三大法寶:是為政者天天要堅持做到的。一是“慈“,

二是“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慈,也就是有悲天憫人的博愛

之心。慈悲的人才能勇敢,而不是鬥狠。儉,才能不浪費資源,得以

廣為發展。不為天下先,有先公後私的胸懷,才能成大器。

如果統治者不慈悲卻好勇殺伐,奢侈浪費又聲色犬馬樣樣都幹,

什麽事都先為自己著想而罔顧百姓疾苦,那他就離死不遠了!

慈悲的軍隊戰則能勝,守則能固。得道多助,上天也會救他,

慈悲可博得同情,是很有效的防禦武器。

譯後記:

慈悲,節儉,克己奉公,這樣的政府當然得到人民全力支持,

無怪乎戰可勝,守必固。但中國曆史上更多的是窮兵黷武,奢侈浪費,

專製胡搞,不顧黎民死活的政府。他們當然記不得老子有這麽一段教導了。

善 為 士 者 , 不 武 ﹔

善 戰 者 , 不 怒 ﹔

善 勝 敵 者 , 不 與 ﹔

善 用 人 者 , 為 之 下 。

是 謂 不 爭 之 德 ,

是 謂 用 人 之 力 ,

是 謂 配 天 古 之 極 。


今解:用人之道

好的謀士,羽扇綸巾,不尚武;善戰的將領,不會一怒之下

失去理智;常勝之師,不給敵人可乘之機;會用人者,謙卑下士。

這就是不爭的好處。這就是善用人才得到的力量。就是太極陰陽相濟,

二極的天然配合。

譯後記:

用人之力,以下為上。剛柔相濟,以柔克剛。

 

用 兵 有 言 :

「 吾 不 敢 為 主 , 而 為 客 ﹔

不 敢 進 寸 , 而 退 尺 。 」

是 謂 行 無 行 ﹔ 攘 無 臂 ﹔

扔 無 敵 ﹔ 執 無 兵 。
   禍 莫 大 於 輕 敵 , 輕 敵 幾 喪 吾 寶 。
   故 抗 兵 相 若 , 哀 者 勝 矣 。


今解:哀兵必勝

兵法裏說過:“不可在自己的地盤上妄自尊大,反而時時

要像到了別人地盤那樣小心翼翼。不可冒進一寸,寧可先退一尺。“

這就是說,運動時要沒有動靜;打人時要讓對方看不見你的胳膊。

甩掉敵人時要做如入無人之境;拿著武器也要讓人看著像赤手空拳。

最災難性的莫過於輕敵,輕敵會把你的老本很容易就輸光!

所以旗鼓相當的雙方對抗時,得到人們同情的那一方會勝。

譯後記:

老子論道,涵蓋一切。在這裏論及軍事領域。

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曆史上的實例難道還少嗎?滾滾東逝的長江,你曾見證過:橫槊賦詩,不可一世的曹孟德,竟敗在那周郎赤壁!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

夫 唯 無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
    知 我 者 希 , 則 我 者 貴 。

是 以 聖 人 被 褐 而 懷 玉 。


今解:懷才不遇

我的話不難懂,很容易實行。但是天下搞懂了的人極少,

能付諸實行的就更少了。

立言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一個主事的人。隻有無知的人,

才不知道我。懂我的越少,我的學說就越可貴。

所以聖人就像蓋著破布而懷有連城之璧的人。

譯後記:

天下懷才不遇者何其多乎!古有老子,孔子,蘇子 ……

縱有經世之才,得不到經世之用。君子用之,則一展胸中之學,

不用,則退而著書立說,以遺世人。可惜呀,可惜!人類社會又

走了許多彎路。豈不冤枉?

所以孔子們,孫中山們,總是憧憬著有一天,人類社會不單隻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還要:“任賢與能” …… 還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所以華盛頓們,林肯們,總是怕我們的社會變成少數人壓迫

剝削大多數人的工具。他們的原意,是建立一個“ To have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的世界。

然而,這麽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離先哲們的藍圖還有多遠呢?

    知 不 知 , 尚 矣 ﹔ 不 知 知 , 病 也 。

聖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


今解:聖人不病

知道自己很多以前不懂的東西,就是進步。不知道要追求真知,

是一種思想病。聖人沒有這種病,是因為他警覺到了這種病。

隻有警覺此病,才會不病。

譯後記:

漢代有一位好學的大將軍叫霍去病。可能預防的就是這種病吧。

老子在這裏很感慨:人們那麽熱衷於追求財富和地位,卻沒多少人

熱衷於追求知識和真理。你們有病呀 !

民 不 畏 威 ,

則 大 威 至 。
   無 狎 其 所 居 ,

無 厭 其 所 生 。

夫 唯 不 厭 ,

是 以 不 厭 。
   是 以 聖 人 自 知 不 自 見 ﹔

自 愛 不 自 貴 。

故 去 彼 取 此 。


今解:

民眾如果遲鈍了,不警惕未來的威脅,大災難就會來臨。

不要因循現狀,更不要排斥冒頭的新生事物。隻有不排斥新事物,

才能推陳出新,不斷進步。

所以大智慧的人,既有自知之明,又不堅持己見。自愛而不

自高自大。要不斷棄舊圖新。

譯後記:

自尊不等於驕傲自大。懂得多不等於就可以自以為是!

勇 於 敢 則 殺 , 勇 於 不 敢 則 活 。

此 兩 者 , 或 利 或 害 。

天 之 所 惡 , 孰 知 其 故 。
    天 之 道 ,

不 爭 而 善 勝 , 不 言 而 善 應 ,

不 召 而 自 來 , 繟 然 而 善 謀 。

天 網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今解:天網恢恢

逞勇又自恃敢幹的人容易喪命,勇而不輕易冒險的人能活下來。

這兩者不同,於是得到不同的或有利或有害的結果。難道是上天

喜不喜歡的緣故嗎?

天道,即事物本來的規律:就是不爭,反而會勝出;不多說話

,反而是更好的應對;不叫它來的事,偏偏就會來臨。看上去老實的人,

最會搞陰謀的往往是他。天網恢恢,看上去不那麽周密,但一切都逃不掉!

都得依照天道,或在它的掌握之中。

譯後記: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已是千年來常用的成語。形容那些惡人,

如貪官奸商獨裁者之流,往往機關算盡,枉法弄權,以為可以逃過人民

的審判。但終究曆史一定要給他們應有的懲罰。不是不報,時候一到,

一切都報!

民 不 畏 死 , 奈 何 以 死 懼 之 。

若 使 民 常 畏 死 , 而 為 奇 者 ,

吾 得 執 而 殺 之 , 孰 敢 。
   常 有 司 殺 者 殺 。

夫 代 司 殺 者 殺 , 是 謂 代 大 匠 斲 ,

夫 代 大 匠 斲 者 , 希 有 不 傷 其 手 矣 。


今解:論司法

如果老百姓不怕死,死刑便失去威懾作用。要使得民眾都怕死,

這樣一來,有敢於為非作歹的,就逮捕處決,看誰還敢以身試法?

不過也要由司法機構來主管判決。如果執政者代替司法,手握

生殺大權,那就危險了。就象硬替熟練的木匠去砍木頭,不誤傷才怪!

譯後記:

老子在這裏談到他對司法的看法。明確提出司法為何應獨立於

執政之外。執政者不可越俎代庖,幹預司法。否則是很危險的!

獨裁專政必然濫殺無辜,無公正可言。老子不幸而言中:古今不少

獨裁者,最後連自己的手足親信都殺戮了。黎民百姓的遭遇,就更不用

說了。

    民 之 饑 , 以 其 上 食 稅 之 多 , 是 以 饑 。
    民 之 難 治 , 以 其 上 之 有 為 , 是 以 難 治 。
    民 之 輕 死 , 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 , 是 以 輕 死 。
    夫 唯 無 以 生 為 者 , 是 賢 於 貴 生 。


今解:民生

老百姓吃不飽,原因很簡單:就是上麵耗稅太多,征稅太重,

甚至引起饑荒!

民眾難以治理,是因為統治者多事擾民,濫用國力。民不聊生,還能有好治安?

人口死亡率高,來自上流社會的奢侈腐化。自己活得太滋潤。貧富懸殊,黎民貧病交加,當然死的很容易。隻有不滋事,不胡搞的政府,會做點好事來尊重生命,尊重人民的生存權!

譯後記:

老百姓有天賦的生存權。沒法生存,隻好造反!饑荒,動亂,非正常人口死亡率高 ….. 等等,都是統治者搞的!正所謂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 中國人口雖多,也 隻有極端狂妄又愚昧的暴君,才會不顧民生,讓千百萬人民活活餓死。

 

 

    人 之 生 也 柔 弱 , 其 死 也 堅 強 。
    草 木 之 生 也 柔 脆 , 其 死 也 枯 槁 。
    故 堅 強 者 死 之 徒 , 柔 弱 者 生 之 徒 。
    是 以 兵 強 則 滅 , 木 強 則 折 。
    強 大 處 下 , 柔 弱 處 上 。


今解:兵強則滅

人體生來柔弱,死時僵硬。草木活著的時候脆嫩,死時也就枯槁了。

由此悟到,堅強到了僵化的歸於走向死亡這一類,柔弱的屬於存活的這一組。

所以兵太強了,會自取滅亡;樹木太硬了,會先被風吹折!強大的處於下降的趨勢,而柔弱者處於上升的階段。

譯後記:

世界上許多強大的東西,也是正在走向滅亡的東西。兵強則滅。拿破侖,希特勒,山本五十六,都沒有意識到:高度的擴張軍力,正是玩火自焚,走向滅亡之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何況還要發動戰爭?

天 之 道 , 其 猶 張 弓 歟 。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舉 之 ﹔

有 餘 者 損 之 , 不 足 者 補 之 。
   天 之 道 , 損 有 餘 而 補 不 足 。

人 之 道 , 則 不 然 ,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餘 。
   孰 能 有 餘 以 奉 天 下 , 唯 有 道 者 。
   是 以 聖 人 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處 , 其 不 欲 見 賢 。


今解:再論天道

上天之道,好比拉弓放箭一樣。高了的,給壓低些;太低的,抬起來些。損有餘而補不足,就是天道。人類社會卻與天道恰恰相反,是損害窮人來供奉有錢人。怎麽可能還有剩餘去貢獻給天下百姓?隻有寄希望於剛好遇上個“有道明君“了。聖人做了好事而不自恃;成功了卻不是自己去享受;不想宣傳自己的賢能。

譯後記:

老子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揭露了人類社會是劫貧濟富,違反天道的!

可惜直到今天,也還基本如此。可憐的老實的百姓們,你們還在等什麽呢?

等唐宗宋祖還魂?還是等有大救星出來,好走上人民公社每天掙幾毛錢工分的“幸福橋”?

天 下 莫 柔 弱 於 水 , 而 攻 堅 強 者 莫 之 能 勝 , 以 其 無 以 易 之 。
   弱 之 勝 強 , 柔 之 勝 剛 ,

天 下 莫 不 知 , 莫 能 行 。
   是 以 聖 人 雲 :

「 受 國 之 垢 , 是 謂 社 稷 主 ﹔

受 國 不 祥 , 是 為 天 下 王 。 」

正 言 若 反 。


今解:正言若反

世上最柔弱的莫如水,但以之攻堅無不勝。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代替它。弱能勝強,柔可克剛。天下無人不知,但又都實行不了。

所以聖人說:“承受國家被人詬病的一切,才配稱作國家的主人翁。

能接過解決國家恥辱和困難的擔子,才配做天下的領導者。“ 這些真理聽起來像反話,卻是千真萬確的。

譯後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坦承本國對世界人民特別是猶太人犯下的罪行,堅持反思及賠償。另方麵把一個蒙受著恥辱和困難的國家,從廢墟裏重建成民主發達繁榮的第三大經濟體。正所謂“受國之垢”,“受國不祥”。 作為國家的領導人,絕不可像日本多屆首相那樣文過飾非,編造曆史,迄今不作主動賠償。政治家們的高下,差別原來如此之大!中國曆史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好的政治家。

和 大 怨 , 必 有 餘 怨 ﹔

報 怨 以 德 , 安 可 以 為 善 。
    是 以 聖 人 執 左 契 , 而 不 責 於 人 。

有 德 司 契 , 無 德 司 徹 。
    天 道 無 親 , 常 與 善 人 。


今解:以德報怨

調解大的矛盾紛爭,一定還有人悻悻不已。要以德報怨,否則怎麽可以與人為善呢?

所以聖人總是退讓一步,不隻去責備別人。好比拿著債劵不去追逼,

有德的人就是這樣。無德的人卻像收稅官那樣,沒有半點通融可言。

天道不論親疏,但常常站在好人一邊。

小 國 寡 民 。

使 有 什 伯 之 器 而 不 用 ﹔

使 民 重 死 而 不 遠 徙 。

雖 有 舟 輿 , 無 所 乘 之 ,

雖 有 甲 兵 , 無 所 陳 之 。

使 民 複 結 繩 而 用 之 。
   甘 其 食 , 美 其 服 , 安 其 居 , 樂 其 俗 。

鄰 國 相 望 , 雞 犬 之 聲 相 聞 ,

民 至 老 死 , 不 相 往 來 。


今解:理想國

國家規模不宜太大,人口也不要太多。這樣一來重型的設施就用不上了。人民愛家而不願離鄉背井,客死他鄉。有車船沒人要乘,有軍隊而不必擺出來。百姓回複結繩記事那麽簡樸的生活。不要搞得那麽複雜,生活壓力就沒那麽大。大家都吃得好,穿得很好。安居樂俗。以致旁邊的國家雖然近得望也望得見,連雞和狗的聲音也聽得見,可兩邊的百姓相安無事,到老死也不需要來往,更不會打仗啦。

譯後記:

不要忘了老子是周朝時代人。初時分封成許許多多小國,和平共處。後來才互相兼並成大國。由於統治者貪得無厭,戰爭連綿不斷,人們早就煩透了。老子懷念小國小家純樸的田園生活,和一去不複返的和平,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種理念在現代化大生產的今天,無疑是行不通了。

我們主張國不論大小,和平共處,平等互利,互通有無,互相幫助,共創繁榮。現代的正確理念是 : 一個理想國家, 1. 首先要保障人人都享有自由;同時,人人都要尊重其他人的平等自由不受侵犯。 2. 要保證人人都有生存權。除了那些嚴重損公害民的人,都要讓他們有尊嚴地活下去。 3. 國家應發揮均富的功能,不能成為權錢勾結,劫貧濟富的工具。 4. 司法,立法,執法三權要分立。保證公正性,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5. 成立緝貪署。 6. 成立質監署。 7. 成立會計署,一切公司會計由國家派駐,公司付費。杜絕逃稅,實現對國家透明化。並監督所有公私機構利益分配公正性。 8. 成立用人署,識別及汰除無能官員。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
    善 者 不 辯 , 辯 者 不 善 。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
    聖 人 不 積 , 既 以 為 人 己 愈 有 ,

既 以 與 人 己 愈 多 。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

聖 人 之 道 , 為 而 不 爭 。


今解:結語

可靠的話不那麽中聽;動聽的話多半靠不住。

有本事的人不老為自己辯護;老為自己辯護的人沒本事。

真懂的人不必一定什麽都懂,說什麽都懂的人,不一定真懂。

聖人不積私產,為人民造福越多,自己才會越擁有;給人民的越多,

自己也會得到的越多。天道是鼓勵造福人民而不是為害人民的。聖人為人之道,是為民眾造福而不爭自己的名利的。

譯後記:

老子的話,肯定不是統治者們愛聽的。但它是可靠的道理。老子的一輩子也沒為自己累積任何財富;卻在退休之前,給中國的人民和統治者們留下了最可寶貴的財富!問題就隻是我們能領悟多少,實行多少了!

值得注意的是,通篇道德經,都是講依天道行德治,哲學,政治,軍事,經濟,個人修養,都談論到了,就是一點也沒有宗教的內容。至於後代道家是如何把道德經作為宗教的經典的,是下一個研究的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縱橫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ovieday的評論:
佩服你的淵博。老子並不認為孔子得到了他的非常道的真意,韓非子恐怕也在此列。常言道:“人無害己心,虎有傷人意。”韓非以為:無害人之心則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故曰:“陸行不遇兕虎。”現實生活中,無害人之心不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會很危險。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縱橫客
縱橫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kuhaha的評論:
Ku先生:
老子應該不會就事論事地讚美水的處下不爭。借用來比喻高段的政治手腕或人際關係;或者更切題地:描述優秀的治國者應有的高尚的道德。用來做選擇時的判據之一。這也許是對的解釋。如有更好的解釋,請留言賜教,不勝感激!
縱橫客
movieda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zWiserman的評論:
這是韓非的解釋。《韓非子·解老》
movieday 回複 悄悄話 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四肢與九竅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動靜盡屬於生焉。屬之謂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還而屬之於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動,動盡則損也,而動不止,是損而不止也,損而不止則生盡,生盡之謂死,則十有三具者皆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是以聖人愛精神而貴處靜,此甚大於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動靜有時,避其域,省其時,則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獨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萬物之盡有爪角也,不免於萬物之害。何以論之?時雨降集,曠野閑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輕犯禁令,則刑法之爪角害之。處鄉不節,憎愛無度,則爭鬥之爪角害之。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棄道理,則網羅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萬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則免於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備害也。重生者雖入軍無忿爭之心,無忿爭之心則無所用救害之備。此非獨謂野處之軍也,聖人之遊世也無害人之心,無害人之心則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故曰:“陸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備以救害,故曰:“入軍不備甲兵。”遠諸害,故曰:“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錯其爪,兵無所容其刃。”不設備而必無害,天地之道理也。體天地之道,故曰:“無死地焉。”動無死地,而謂之“善攝生”矣。
catnip 回複 悄悄話 常 使 民 無 知 無 欲 ,這裏麵似乎有愚民的含義,天下大治的基本,是讓人民處於一種蒙昧狀態,老子太NB了。
kuhaha 回複 悄悄話 "上善若水"一章的翻譯基本上是錯的.水的處下不爭,與擇善有什麽關係.
us2free 回複 悄悄話 老子的道德經更有聖意,世人能有幾人知?
見《道德經聖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