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長樂也

像雄鷹一樣在水中飛翔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狂奪金:超級運動員是怎樣練成的?(轉貼)

(2008-08-14 16:17:33) 下一個
中國狂奪金:超級運動員是怎樣練成的?

奧運會賽場上,明星運動員吸引了觀眾最多的眼光和喝彩。而其矯健身姿的背後,科學團隊如何促進體育成績,對於外界來說,還很陌生,依然是個謎。

運動場內,劉翔在訓練欄間三步,教練孫海平站在場邊,盯著表。場外,科研人員借助數台高速攝像機,從不同的角度來拍攝劉翔的運動過程。經過後期處理,更多的技術信息、技術細節被反饋給教練員,使他對劉翔的技術狀況,能夠多角度全麵地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訓練。

這樣的待遇,不止是劉翔能享受到,在其他運動場地裏同樣出現著。程菲的跳馬動作被高速攝像機捕捉,通過後期處理,教練員可以精確知曉她的起跳高度、手臂支撐跳馬的角度……再通過訓練而改進,保證“程菲跳”能又高又飄。

200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劉翔取得銅牌,從那時起,劉翔科研課題組正式成立——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劉翔課題研究小組,被稱為“翔之隊”。多年來,國家體育總局總結出的“三從一大”原則被稱為製勝的法寶,“三從一大”就是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堅持大運動量的訓練。劉翔的教練孫海平顯得與眾不同。他崇尚“賽訓結合、以賽帶訓”,訓練中不是一味堅持大運動量、大強度,而是注重科學地規劃訓練節奏和訓練周期。

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韓慧說,“以賽代練”,通過大賽鍛煉選手、彌補不足,是促使劉翔迅速成長和成熟的重要因素。劉翔的成功向體育界證明,科學合理的運動訓練方法和手段,是運動員奪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隻要進行科學和嚴謹的長期訓練,中國選手在這些傳統弱項上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每個運動員在訓練檢測時,都會碰上血乳酸的檢測,研究人員需要尋找每個人不同的極限。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長田野透露,參加馬拉鬆、萬米跑的耐力型選手,身體內血乳酸的含量必須要低;而百米、跨欄之類的項目,運動員身體內的血乳酸含量必須要高於正常人的水平。

“通過長期監測,能判斷出一位運動員身體內的極限血乳酸值,進而讓他們更加科學地訓練。”田野教授介紹。國家體育總局2008奧運專家組成員、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李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主要是以國家隊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從以下5個方麵進行具體的監控:健康檢查;機能診斷;技術分析;心理評價;在一些對抗性項目上,還要針對對手,進行第五項戰術分析。”

籃球體育館裏,姚明在罰球點附近照準籃筐投了起來,偏了。又投一個,又偏了。姚明苦笑著晃了晃腦袋:受傷太久了,沒感覺,狀態沒出來。“今天我狀態不是很好。”運動員經常在談論比賽時提到自己的狀態。這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對運動員非常關鍵,但“狀態”又是難以通過肉眼看得出來的。現在,通過科學測試一看就知道:在大運動量訓練之後測運動員的腦電圖,觀察大腦的特定區域。

正在開展關於“腦生理訓練控製”等方麵研究的李捷介紹,“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分析技術。主要看大腦的刺激源多不多,如果刺激源多,那你這個腦的平均反應能力就下降,如果刺激源少,那你的平均反應能力就強,就認為是功能狀態比較好。”通過監測運動員腦電圖和神經係統,科研小組可以描摹出運動員神經係統的模型,掌握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如運動員通常什麽時候出現心理、神經疲倦狀態,以及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理興奮程度等。在此基礎上,可以量化運動員的心理恢複狀況,並根據大腦不同區域的狀況決定該給運動員放什麽樣的音樂進行放鬆。

田野教授透露,通過類似腦電圖那樣的儀器,可以發現運動員先前難以為人所知的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通過教練調適,甚至電極刺激,可以迅速使得運動員平靜穩定:“藍牙技術也已經應用於心理調適。”田野說。8月10日,中國新人郭文珺10米氣手槍輕鬆奪冠,其舉重若輕的氣質,穩定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運動心理學家解釋,參加國際大型比賽的大多數運動員機能和身體訓練水平大致相同,在比賽複雜的競爭中,比賽的結局往往取決於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意誌品質,取決於運動員充分動員體能的能力。

8月11日,林躍和火亮獲得男子雙人10米跳台跳水金牌。誰也不會想到,直到奧運會開賽兩周前,林躍的狀態一塌糊塗,跳水難度和質量都有明顯下降。國家體育總局派了體能教練王衛星、心理專家張忠秋駐紮在跳水隊,依據運動員個人的情況製定對應方案,才逐一消除了運動員的思想問題。

2005年8月5日,趙宏博在一次訓練中意外受傷引起左腳跟腱完全斷裂。離2006冬奧會僅有短短的幾個月,一般情況康複最少需要一整年時間,顯然已不能跟上訓練的節奏。為備戰北京奧運會,在2006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挑選了40個專家,其中包括康複專家李誌端博士,他是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國際運動與康複中心(國家隊運動員指定醫院)主任,具有多年國際運動醫學與康複研究和醫療經驗。“我的主要工作是保證運動員能夠參加奧運會。”

在過去兩年裏,李誌端曾為三十多位世界著名運動員進行了康複治療,如羽毛球運動員林丹、謝杏芳等。出於為正在比賽的運動員保密,李誌端博士以退役的花樣滑冰選手趙宏博為例,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了康複工作的價值。“做一個肌腱手術,一般人的肌腱康複要180天,而趙宏博不但要在180天內康複,還要去參賽,還要保持身體其他部分的健康。所以,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我們冒了險,給他一點訓練。”“他能提起10磅,我們就讓他提11磅,我們每次都進10%,隔一天,再進到12磅。一切的措施和方法均需要數據的精確測算和標定。”

李誌端采用了超聲波、超短波、微電療、平衡板、彈網等多種治療方法,分階段對趙宏博進行了針對肌腱康複的理療、關節活動訓練及力量訓練、肌體本能反應及平衡訓練。科學有效的治療結合趙宏博的良好身體素質,終於出現了驚人的恢複效果:受傷105天後,趙宏博第一次上冰;受傷150天後,趙宏博開始練習冰上跳躍;受傷170天後,趙宏博完成後外點冰3周跳……

李誌端博士介紹,體育康複的過程,是由一個多學科的小組共同合作完成的,包括醫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教練等,他感到欣慰的是,很多運動員由於及時治療,得以在短時間恢複,而能夠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中醫療法對保持運動員競技狀態起到的積極作用,這也是中國運動員康複所擁有的絕招。”田野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食物,劉翔喜歡吃海鮮,馬琳喜歡涮羊肉,而前奧運冠軍錢紅,最喜歡吃專為傷病號準備的湯麵條。從營養方麵對著名運動員加以補充,這裏麵也有學問。不同訓練階段優秀運動員營養狀況監控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根據項目和個體特點,專家們會綜合考慮意見,為重點運動員單獨配餐,進行膳食幹預指導,從而保證優秀運動員的營養需求。

專家們在長期研究中已形成一係列方法,如通過測量運動員的身體數據和進行飲食補助等方式,進而在合適的時間幫助運動員達到最高競技水平。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們根據長期研製,做出了一套各項目運動員的熱量需求表,可以看到中國學者為運動員最佳的營養攝取所做的努力,比如一位乒乓球運動員完成一天的訓練量需要多少熱量?其中碳水化合物應該占多少?蛋白質占多少?脂肪占多少?這些問題都有著精確的答案。

熱量需要最低的是棋類項目,其次是射擊,然後是乒乓球和羽毛球……頂級的是長距離遊泳與長跑。比如研究結果顯示,遊泳運動員應該保證高熱量的供給,糖、維生素、鈣元素、鐵元素等是遊泳運動員易缺乏的營養素,還要適量增加一些穀物胚芽、禽類的蛋黃、動物肝髒等,以保護經常被水浸泡的上皮組織。

營養師根據這些研究成果給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配餐,特別是在運動員身體出現疲勞的情況下,需要立刻采取一些恢複性的手段,除了調整訓練量,還要從營養方麵對運動員加以補充。譬如舉重運動員力量消耗大,應當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短跑運動員體內乳酸含量高,就多配蔬菜等堿性食物……項目不同,配餐各異。

如此注重營養,能保證可口嗎?“運動員想吃什麽,完全是自己挑選。平常生活中挑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為了防止運動員也出現偏食造成的營養問題,我們把營養均衡體現在每道菜裏。比如,趙蕊蕊愛吃酸辣白菜,我們就在這道菜裏添加其他食物。也就是說,趙蕊蕊吃到嘴裏的一定是酸辣白菜的味道。不過,不是普通的酸辣白菜。”營養師劉師傅說。

孫海平介紹,“我現在給劉翔製訂的訓練計劃,是美國運動員所沒有也根本看不懂的。一部分是從老一代中國運動員身上吸取的經驗,另一部分則屬於完全‘自創’,並非引用國外方式。我自己的訓練方式也在變。當然,任何訓練手段、方式都必須循序漸進。”中國競技體育的科學研究有一套完整程序,先是教練員、運動員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後將問題報給體育總局,總局再在人力、物力上予以配置,進行專項研究。“這套程序很有效率,也很管用。”

田野說,我們的體育研究已經覆蓋到每個項目,所用的方法都比較先進,比如射擊的錄像技術和光學訓練儀器。據專家介紹,很多運動員的衣服上都有紅外光點,通過紅外分析儀器,可以量化分析運動員動作的軌跡、力量等。再比如,射擊運動員扣動扳機前會有晃動,通過光學分析儀,可以找到他晃動的幅度、方向,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定位。

田野介紹,“我們更注重應用性研究,我們的研究員了解運動員的實際問題,而且我們研究對象是高水平運動員,而國外則是研究一般運動員、大學生。”“中國能成為競技體育大國,當然與體育科學工作密不可分。中國的體育科學工作有舉國體製的優勢,我們能把各學科的精英集中到一起,發揮最大效益,某種程度而言,中國經驗是難以複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rincessannie 回複 悄悄話 但願中國人在這方麵做出的投資和努力也能夠促進其他行業或技術,也算是有點貢獻,而不是隻為拿金牌。
我突然有點悲哀,泱泱大國要這末搞來提高自己的形象,向所有世人證明,不是極端自卑是什末?
這和我們中國人會考試有什末區別?會考試就說明全民教育素質提高了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