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長樂也

像雄鷹一樣在水中飛翔
個人資料
正文

願像帕格尼尼那樣醜陋卻拉出魔鬼般的顫音 (原創)

(2007-11-21 11:13:17) 下一個
  學小提琴的人都知道,帕格尼尼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提琴家。首先,小提琴是一種高難度的樂器。一般地說,一個新手大約化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剛剛拉出點像樣的聲音。而不少人,花了畢生的精力,才達到那種境界,可人已經進入晚年了。像帕格尼尼這樣的奇才,在那個時代少有,就是從小提琴發明到現在幾百年來,也是少見。

  帕格尼尼被他那時代的人視為魔鬼化身,他曾對朋友說:「有一次在維也納演奏後,有一位 聽眾當麵對我說,你的演奏並不令人驚奇,因為我親眼看到一個頭生雙角,長尾拖地,身穿 紅衣的魔鬼在你的肘部幫你拉琴!」。高超的技藝,為帕格尼尼帶來無數財富,一身被追求的女孩無數。更有傳說,帕格尼尼表演以前在房間裏練琴,有人在門外聽到做愛時發出的聲音。這不奇怪,帕格尼尼經常一邊做愛一邊練琴。

  他又曾在一個宴會中,聽到有人言之鑿鑿對人說:「帕格尼尼曾經殺死我的朋友,因而坐牢 六年,他在監獄裏沒事做,於是不斷練琴,才練成今天的出神入化境界。」帕格尼尼聽了, 上前責問:「你的朋友是誰?什麼時候被我殺死的?」這個說謊者想不到帕格尼尼也在場, 隻好羞澀而遁。

  帕格尼尼的事蹟曾拍成電影「劍膽琴心」( The Magic Bow )由史超域格蘭加主演,曼奴軒奏配樂,其中改編自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首樂章抒情主題的『 浪漫曲』,成為當年的熱碟,聽得樂迷如癡如醉!

  帕格尼尼一共寫了十數首以小提琴主奏,並加入管弦樂的樂曲,為了不讓別人拷貝,帕格尼尼很多樂曲都是隻自己拉而從不發表,以至很多他拉的樂曲後來都失傳。其中小提琴協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經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協奏曲則隻有兩首,至今仍常被演奏的隻有一首《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本曲原來是用降E大調寫成,但為了減少小提琴演奏的難度,顯現特殊效果,所以將樂器調高半音,並使用D大調樂譜,如同使用移調樂器一般。而如今無論是管弦樂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調演奏。



  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亞那。父親是小商人,沒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托林業餘愛好者。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父親教他彈曼托林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亞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麽曲子,他立刻能輕鬆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八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11歲,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獲極大成功。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歲時,當時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魯道爾夫•克魯采爾,也就是貝多芬寫的《克魯采爾奏鳴曲》所獻給的那個人,聽了他的演奏時被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侖奏鳴曲》、《愛的場麵》、《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係去世後出版。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

  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顏為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裏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為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為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裏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裏製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為增色,獲得巨大成功。裏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餘,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於日內瓦博物館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為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複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侖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三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複出,在意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於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癡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碌那儐疑霞絛?葑唷K?淖髕泛脫葑嗉記杉負跎宸?伺分匏?械囊帳跫遙?縹難Т笫λ咎來铩?投??恕⒚紡?⒋籩俾恚?衾執笫πぐ睢⑹媛?⒗釧固氐齲????難葑轡薏晃??ざ?灰選K?孕ぐ睢?亓勺扔繞涫搶釧固氐熱說囊衾執醋鰨???飼苛業撓跋臁0亓勺然褂ε糧衲崮嶂??戳艘皇淄懷鮒刑崆俚慕幌燁?豆?薅?略諞獯罄?廢贅??6?糧衲崮崴浯遊囪葑啻飼??贍蓯竅蛹記刹還換曰停???勻豢犢?卦鏊透?諫?罾Ь持鋅囁嗾踉?陌亓勺?萬法郎。

  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裏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隻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於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隻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麽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接觸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一號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四號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三號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五號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十三號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十四號




二十四首隨想曲第十五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