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是怎樣應對“夜哭郎”

(2005-08-11 23:23:16) 下一個
你是怎樣應對“夜哭郎”  2003年12月8日 16:38 《親子》   有些孩子喜歡鬧夜,這使得上班一族的父母苦不堪言。夜間哭鬧不止,還會幹擾鄰居,每當鄰居順起孩子是不是有什麽毛病了,做父母的會感到一種失落感,覺得自己帶不好孩子。   在兒科門診,因為夜間哭鬧而帶孩子就診者為數不少,谘詢這方麵問題的家母也很多,當醫生問起他們如何應對時,不少總覺得束手無策。這時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父母有所幫助。   認識最重要   排除疾病所致,什麽原因也找不到的夜哭郎是最常見的。因此,也就難以找到應對的辦法。即使父母從育兒書中、夜間育兒手冊中、看醫生、谘詢等得到一些辦法,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往往難以奏效。父母很難找到應對自己孩子的方法,這是事實。   疲憊的父母麵對這樣的現實,會有一種教養孩子的挫敗感。事實上,夜哭郎與父母的教養沒有什麽關聯。嬰兒是很難一覺睡到天明的,有的嬰兒醒後並不哭鬧,或把把尿,或喂喂奶,或幹脆不用父母管,就自己入睡了。可有的嬰兒就是哭鬧,自己不哭夠,是不會停止的,盡管父母使出渾身解術也無濟於事。如果父母有這樣的認識,就不會對孩子的鬧夜感以氣憤了。   無論什麽原因引起孩子夜間哭鬧,父母采取不予理睬的辦法都是不對的。哭是嬰兒的語言,孩子哭了,就是在和父母交流,而父母卻拒絕和孩子交流,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盡管短期可能會產生效果,可對孩子以後成長是不利的。我不讚成這種消極的方法。   有媽媽說:“昨天晚上,孩子又是醒來哭,我們不理睬,結果哭了十幾分鍾自己就睡了,這招不錯。”但是,這位媽媽沒有想到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孩子屈服是對自己不信任,也會導致對親人、別人不信任。長大以後,這種信任危機會使孩子變得孤僻,與人難以相處,社會交往能力差。   怕把孩子慣壞了,而讓孩子一味地哭個夠,是不明智的方法。實踐證明,當孩子醒來哭時,父母反應越上,孩子哭的時間越短,停止鬧夜的年齡越小。   溫馨提示   當孩子醒來哭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問孩子為什麽哭:   1?有尿了?   2?尿布濕了?   3?餓了想吃嗎?   4?睡前吃多了?   5?孩子胃不舒服?   6?室內太熱了?   7?太冷了?   8?室內空氣不好?   9?氧氣稀薄?   10?濕度太小?孩子噪子發幹?要水喝?……   如果沒有答案,媽媽就把孩子抱起來或摟到自己懷裏,輕輕拍著孩子,輕輕哼著曲子,孩子可能會慢慢入睡。   如果孩子哭得厲害,抱也抱不住(發生這種情況常常是讓孩子哭了一會兒,孩子已經很冤屈了),父母也不要著急,還要聲細地哄著孩子。不要又是顛,又是晃,大聲地“哦,哦,哦”,比孩子鬧得還歡,這會讓孩子更難以安靜下來。   如果孩子從來沒有這樣鬧過,隻是這夜很特殊,就要想到疾病的可能,打個電話給醫生,谘詢一下,是否需要請醫生看一看。   如果孩子哭鬧一陣,就安靜下來,一會又哭鬧一陣,又安靜下來,要想到嬰兒腸套疊的可能。如果是比較胖的男孩,或這兩天有些鬧肚子,就更應高度懷疑了,請醫生看一下是必要的。   文/鄭玉巧(副主任醫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