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拉丁音樂] 單曲《玉米粉中的雀鳥》- Zequinha de Abreu

(2009-04-13 15:00:57) 下一個

此曲的作者是巴西作曲家阿布留 Zequinha de Abreu ( 1880 – 1935 ) 。阿布留是巴西最《美麗的時期 Belle époque 》裏最引人注目的作曲家之一,阿布留是早期巴西流行音樂森巴( Samba )與修羅( choro )等形式的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它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這首 Tico Tico. 它的原名叫做 TicoTico no Fub , 意思是《玉米粉中的雀鳥》。

Choro ,葡語本意是 “ 哭泣 ” ,但同時它也是巴西音樂中一種重要的音樂類型。這種樂風起源於 1860 至 1870 年的巴西裏約熱內盧,之所以叫 Choro ,是因為最初的曲風較為低沉哀傷、多愁善感,但後來 Choro 逐漸發展成為愉悅歡快的風格,《 Tico-Tico no Fubá 》就為其中非常有名的一首曲子。

Tico-Tico 是巴西的一種雀鳥, Fubá 是用玉米或大米磨成的鳥食。有的翻成 “ 玉米粉上的雀鳥 ” 。在大陸,有的譯成 “ 嘀咕、嘀咕 ” 。巴西人熱愛小動物,許多人家在門前空地或陽台上灑上一些玉米或麩皮作為鳥食。小鳥們是既興奮又膽戰,興奮的是美食當前;膽戰的是經常有人、狗、貓或其他動物在它們麵前晃動使它們害怕。葡語中有一個非常傳神的單詞來形容小鳥此時的心情,即 espantadico ,這是一種冒險行為的愉悅。小鳥們吃食時,嘴喙與地麵摩擦擲擲有聲,但同時卻需要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一有風吹草動就呼啦一下飛到樹上;但一旦有機可趁又呼啦一下飛到地麵。 Tico-Tico no Fubá 這首歌曲 準確地捕捉到了小鳥們的心態,旋律與歌詞非常活潑有趣。







The chickades yes,

Yes here again.

The chickadee yes, eating my cormmeal.

The chickadee has, has something to eat.

Why should he eat worms out in the garden?

But please, remove this beastie from my silo,

Because he is eating up all the cornmeal
And this chickadee here on top of my cornmeal

Has so many things that he can peck at.

I’ve already done everything to see if it would work.

I put birdseed to see if he would eat it.

I put a rooster, a scarecrow and a trap,

But he finds that cornmeal is what is good food.

阿布留 5 歲就開始對音樂感興趣,經常花時間去觀摩音樂家的演出,當時,他隻是吹吹口琴,他能用口琴能迅速撲捉到調子旋律, 7 歲就開始參加音樂班學習音樂,他曾與學校同學一起組織一個小樂隊, 會吹 Ocarina , 按照母親的願望,他成為一個牧師 直到一天他決定要當音樂家,他從開著會就跑出來往家跑,在回家的路上他譜寫了《 Flor da Estrada 》華爾茲曲子。

在家鄉,阿布留又組織樂隊,也一邊潛心寫歌,寫了諸如《 Bafo de once 》, D'alva , valse "Soluços" , 他的樂隊獲獎第二名,後來他又從政,這倒一點也沒影響他作曲,他的作品更多了, 各種形式的音樂都有 ` choros, marchinhas, valsas, tangos, and several other genres. 到 1915 年為止他已經作曲 100 首, 1917 年他和他的樂隊一起演奏在一個舞會上演奏他一個新的曲子, 當時未起名字,可這支曲子旋律歡快跳躍,在舞會一演奏,馬上讓舞廳裏的舞伴們瘋狂起來,他跟樂隊隊友們解嘲地說,這些人就像些叮玉米的小鳥,當他征詢大家曲子的名字時,他樂隊裏已位伴奏家 Artur de Carvalho 回答道,你不是已經起好了嗎,就叫 "Tico-tico No Fubá." 。

Zequinha 自他父親去世後,他和家人搬往聖保羅,在那裏他受雇於一個出版社, 他也在 Bar Viaduto 樂隊在聖保羅各處演出,他也曾經挨家挨戶去兜售他譜寫的歌。 1924 年他寫的 "Sururu Na Cidade," 獲得巨大成功。之後是 "Branca" 這是他 1919 年為一位車站站長的女兒寫的。 Tico-tico 作好後一直沒有出版, TicoTico 卻一直沒有出版,直到 1930 年,經 Eurico Barreiros 添詞才得以出版, 而直到 1942 年 ,經 修羅( choro )女皇 ( "the Queen of Choro." ) Ademilde Fonseca 演唱, Tico Tico 被第一次錄音。 在 20 世紀 40 年代僅 5 年的時間,連續有 5 部美國電影使用 Tico-Tico no Fubá 作為電影主題曲,其中最著名的一部電影《科巴卡巴納》 (Copacabana) 由在好萊塢發展的巴西當紅女影星卡門 . 米蘭達 (Carmen Miranda) 主演及主唱, 馬上造成轟動,曲名也省略了美國人看不懂的葡萄牙文,簡化為 Tico Tico , 這首曲子在全世界已各種形式廣泛流傳,是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喜愛的演奏的曲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