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不能不聽】交響曲:貝多芬--英雄*命運*田園*合唱(3) by 浪寬

(2008-11-20 07:07:40) 下一個
 

【不能不聽】交響曲: 貝多芬-英雄*命運*田園*合唱(3)

 


曲目: 1.《田園》第一樂章前部 2.《田園》第一樂章後部 3.《田園》第二樂章前部 4.《田園》第二樂章後部 5.《田園》第五樂章前部 6.《田園》第五樂章後部

如果你問我貝多芬哪部作品最美,我會毫不猶豫地選《田園》。如果你問我世間哪部交響曲最美,我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田園》。《田園》這部作品具有別的作品所沒有的韻味,讓你聽後覺得空氣新鮮,因而心平氣和,忘記一切煩惱。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Op.68 Pastorale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本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由作曲者親自命名為《田園交響曲》,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於寫景”。整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與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同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個樂章,其中第三、四、五樂章連續演奏: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表達了“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f大調,2/4拍子,奏鳴曲式。由雙簧管呈現出明亮的第一主題,充滿著濃鬱而清新的鄉間氣氛,使人們感受到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後的喜悅心情。音樂在平靜安寧的氣氛中進行,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反複交替,作者並不在主題上加以他善長的發揮手法,隻是樸實地重複,形成恬靜清新的自然美景,音樂自然流動,沒有強烈的力度變化,表現出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寧。 

第二樂章,很快的行板,小標題是“在溪邊”,降b大調,12/8拍子,奏鳴曲式。這是一個描寫靜觀默想的樂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現的第一主題顯得悠揚而且明亮、清澈。音樂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緩平靜,偶有熏風微拂,水麵上蕩起輕微的漣漪,扭動了水麵上倒映的白雲樹影。遠處的樹林好像在做著深呼吸,音樂的律動微微開合,暗示著一種生命的韻律涵養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裏。一組木管樂器摹仿的鳥鳴打破了寧靜,音樂更加富於詩意。    

據《貝多芬傳》的作者辛德勒記載,他曾經陪伴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條山穀旁的小溪邊漫步,途中,貝多芬踏上一片草地,背靠一棵樹說:“我就是在這兒創作了《小溪邊》,黃鸝、鵪鶉、夜鶯和杜鵑,都鳴叫著,我把它寫進樂曲裏了。” 



 

第三樂章,快板,“鄉村歡樂的集會”,f大調,3/4拍子,詼諧曲。這個樂章的主題是如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表現了歡笑的鄉民來自四麵八方,並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第四樂章,快板,“暴風雨”,f小調,4/4拍子。在這一樂章中,雷雨由遠而近,狂風驟起、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整個大自然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接著,暴風雨很快停息,直接進入下一樂章。 

第五樂章,小快板,“牧歌,暴風雨過後歡樂和感激的心情”,f大調,6/8拍子,回旋的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題恬靜開闊,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現了雨過天晴之後的美景。雨後複斜陽,大地恢複平靜,草地發出清新的馨香,牧歌傳達著對大自然的感激心情,這種喜悅、安寧、欣慰的情緒一直貫穿這個樂章,整部交響樂在這樣的氣氛中結束。 


音樂名城維也納,曾經是歐洲音樂之都,許多有成就的音樂家在這裏居住活動過,他們生活過的故居和活動過的場所如今還保持得很好,維也納市政管理部門把這些地方開辟成供遊人參觀的紀念館。貝多芬1792年從波恩來到維也納,在這裏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這裏寫成。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所以在維也納可以供人參觀的貝多芬故居有四五處之多,他的墓葬也在維也納。在值得紀念的貝多芬生活遺跡中,有一處是著名的“貝多芬小路”,人們在這裏也立有標記。在一本三十年代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出版的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的總譜裏,有一張鉛筆畫插頁,畫的就是貝多芬在那條田野小道散步的情況。這條小道之所以著名,不僅是因為貝多芬常在這裏散步,他的第六交響曲就是在這裏產生靈感並構思的。“貝多芬小路”位於維也納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這個地名對於貝多芬來說非同尋常,1802年他住在這裏時寫下了“海利根遺囑”,當時他幾乎自殺。1808年貝多芬再次在這裏賃屋隱居,寫下了他的第六交響曲。1817年貝多芬第三次住在海利根斯塔特,開始構思他的最後一部也是最輝煌的一部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    

貝多芬寫第六交響曲時正處在他的一個創作高峰期,幾部大作品同時構思齊頭並進,而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是很艱辛的。貝多芬有室外創作的習慣,他隨身帶著筆記本和鉛筆,記下心頭湧現的樂思。這樣的筆記樂譜他留下了2500頁之多,使研究貝多芬的人們可以清楚地看見他的創作過程。    

貝多芬由於耳聾,與人交談很困難,另一方麵由於貝多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與周圍世風的浮華庸俗格格不入,他養成了長時間外出散步的習慣,在散步中他不僅記錄隨時出現的音樂主題,也記下一些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讚美的詞句,通過這些支離零散的文字,也可看出他創作的軌跡。他與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會有各種靈感產生。貝多芬在一封信裏寫道:“森林啊!樹木啊!岩石啊!請賜給我人生所渴望的更大回聲吧!在這裏我可憐的耳朵一點也不使我感到痛苦。   

貝多芬親近大自然並非是排遣個人苦悶。貝多芬雖然終生致力於音樂,但他對同時代的哲學、思想、科學的發展很關注,尤其是啟蒙思想,更是反映在他的音樂裏。啟蒙思想對大自然的探索和認識影響了貝多芬,所以置身大自然的貝多芬在這裏獲得的也不是表象的感受,而是具有哲學性的思考。大自然在貝多芬麵前不是森嚴壁壘與人對立的力量,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創造生命的根基,人在大自然裏可以獲得對人生的頓悟,大自然的安謐寂靜使他更深沉地思索激動人心的問題,集中內心力量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所以貝多芬的音樂裏有一種啟動人生活力的強烈感召力。    

第六交響曲是貝多芬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所謂標題音樂是指音樂具有故事性、情節性,表現文學概念或繪畫場麵。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被認為是標題音樂的典範。貝多芬對這部交響樂加的標題是“田園生活的回憶”,他在總譜的扉頁上特別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現,而不是音畫”。貝多芬怕人們誤解他的音樂,更明確地說:“《田園》交響曲不是繪畫,而是表達鄉間的樂趣在人心裏所引起的感受”,他強調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貝多芬的音樂精神通常被慨括為:通過黑暗走向光明;通過苦難走向幸福;通過鬥爭走向勝利。他的作品充滿了英雄性和鬥爭性,充滿了對人的理性和力量的熾熱信念;他的作品形式宏偉壯麗、內容豐富深刻。他到達了古典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峰,又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先河。作為人類音樂藝術的裏程碑,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對後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在他的創作中無疑占有著首要的地位,他的第三《英雄》交響曲表現了理想中英雄的鬥爭與生活;第五《命運》交響曲中英雄與人民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而走向勝利;第六《田園》交響曲是英雄與大自然的水乳交融;第九《合唱》交響曲,貝多芬向世界宣告了他的理想的目標:全人類的友愛與大同。貝多芬的交響曲樂思廣闊,博大精深,具有極強的內在邏輯性、發展性、戲劇性和統一性。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不能不聽】鋼琴: 抒情浪漫小品4首Plus
• 【不能不聽】交響曲極品: 柴可夫斯基“悲愴”
• 柴科夫斯基
• 【不能不聽】小提琴:流浪者之歌**引子與回旋隨想曲
• 【不能不聽】交響曲: 貝多芬-英雄*命運*田園*合唱(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