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Op.36) Elgar - Nimrod (from \'Enigma Variations\')

(2008-03-24 15:07:32) 下一個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Op.36)的創作緣由並不是受人之托,而是為了練習變奏曲的寫作;在創作過程中,埃爾加收獲豐碩,不隻使自己晉升為成熟的作曲家,名聲也隨之而來——盡管他向來不在意名聲。漢斯·李希特於1899年6月19日在倫敦指揮《謎語變奏曲》的首演,為當時這首全新的作品做了完美的曆史見證。
G小調的憂鬱主題是此曲的基礎,也是標題中之“謎”。埃爾加原本不肯透露謎底,不過數年後他對朋友提到:這個主題“在(1898年)我作曲的時候,表達的是藝術家的孤獨感……對我而言,它現在仍然代表同樣的意義。”十四首變奏曲描寫的都是作曲家熟悉的人物(多半是他音樂界的朋友),以姓名縮寫、密碼、甚至是秘密符號代替。長久以來,這些朋友的名字一直是個謎團,不過後來埃爾加終於在此曲的自動鋼琴伴奏譜的附注上,讓謎底完全揭曉。




Daniel Barenboim with 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opening the 1997 season at Carnegie Hall in this gorgeously performed dedication to the recently deceased Sir Georg Solti. Solti was the previous music director of the CSO for many years


熟練的管弦樂法在這首《謎語變奏曲》中處處可見:第十一首變奏曲《G.R.S》開頭部分最是精彩,曲中主角並不是辛克萊爾(George Robertson Sinclair)本人,而是他名叫丹恩(Dan)的牛頭犬。在前五個小節中,丹恩先是掉入了懷伊(Wye)河(弦樂),遊上岸來(低音大提琴及巴鬆管),爬到最高處(整個樂團),發出勝利的吠鳴(法國號、低音弦樂及木管)。這些變奏曲中有三首特別重要:第一首《C.A.E》描繪的是埃爾加的妻子愛麗絲(Alice),是主題的延伸。第九首《獵人》(Nimrod)是對諾維洛音樂出版公司(Novello and Co.)的紀格(August Jaeger)先生致敬,情感豐富,根據作曲家描述——此曲是一次夏夜長談的記錄,交流的主題是貝多芬的慢板樂章。最後一首則是《E.D.U》活潑有力的埃爾加自畫像,融和了《C.A.E》和《獵人》的旋律,以全然的勝利氣氛結束全曲。

《謎語變奏曲》是音樂史上最優秀的獨立變奏曲之一,作曲技巧可與勃拉姆斯的《海頓主題變奏曲》和理施特勞斯的《唐吉珂德》(Don Quixote)媲美,但表達的情感經驗卻更為豐富,因為在描繪他好友最鮮明的特質——無論是憂鬱、溫柔、喧鬧或者是害羞的時候,埃爾加其實是在描寫他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