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9)
龍泉寺的一段往事
因為說起了寺廟,就有朋友跟貼說到了龍泉寺,於是就說說龍泉寺。
跟大家印象中的龍泉寺是大廟不同,龍泉寺原來是一個很小的廟,可以說是破敗,在京郊很遠的山裏,算是人跡罕至。
龍泉寺後來的名聞遐邇,完全是因為學誠法師。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我一次開玩笑跟朋友說,中國有兩個廟,是“英雄時至忽成名”,莫名其妙就紅了,還有一個就是少林寺。
少林寺原來也是破敗不堪到據說隻剩下兩間破屋,卻因為香港人拍了一部少林寺的電影,一下子成了中國第一大廟,銀子海潮般湧過來,擋都擋不住——不知道有沒有飲水思源,給導演分錢?
龍泉寺裏麵的是是非非,涉及隱私,我也沒有專門去打聽,不多牽扯,隻說被動了解的一些,孰是孰非,我也沒辦法知道,隻談事情,不做結論。
國內的寺廟,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是佛門淨土,是修行之地,很多都是一個利益紛爭之處,尤其是一些名聲大的廟——無他,唯錢多爾。
哪裏錢多了都是禍害,各種亂七八糟的事兒就層出不窮。
寺廟並不會例外。
有名的寺廟就成了當地一些人與一些部門的爭權奪利之處。
佛又不要錢,那大家捐的以為是給佛祖給自己種福田的錢,最後都是誰花了呢?——你猜!
我一直說,中國佛教要想有救,很簡單,把功德箱和收錢的機製取消,或者全國統一刷卡統一賬戶,直接進入國庫——當然這也是有去無回,並不能改變本質,但是至少廟裏就清淨了。
當廟裏沒錢的時候,你猜廟裏能不能回歸清淨?
你猜受不了窮跑掉的,是真和尚假和尚?
最後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又是真和尚假和尚?
寺廟經濟早就成為一大產業,而這麽大的產業,大部分都是由一個地方的人把控,像私營醫院一樣。
圍繞寺廟經濟發生過太多故事與鬥爭,鬥爭之慘烈,故事之多彩,是局外人不敢想象的。
曾經有一個人,一直想改變這種佛門變利益之門的局麵,還佛門本來之清淨。
他一直在努力,尤其當他上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之後,立刻推行一係列的舉措。
這自然動了很多人的蛋糕。
於是,那件轟動佛門的大事就發生了。
至於這些事之間有沒有必然聯係,就不得而知了。
他個人是否無辜,我同樣不得而知,因為幾個當事人我都不認識,沒辦法私下去問一問。
說一說與學成法師有關的另外一件玄乎的事兒吧。
要不然現實太沉重。
學誠法師年輕時——似乎他剛剛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之時,才三十多歲吧,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了,自然是誌得意滿,意氣風發,就帶了一幫學員去太湖之濱去拜訪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先生接待以後,就提醒他,他的大運到四十三歲,說他名也有了,利有了,入佛門的初衷,本來就不是為了名利,既然滋味都嚐過了,就可以放下了,及早抽身,還可以做一個真正的禪師,要不然名利場裏打滾久了,就容易迷失本來——大致就是這麽個意思吧。
這段話互聯網上有錄音,雖然隻有一小段,關鍵的話都聽的很清楚。有心人可以去搜一下,應該還能搜的到。
而出事那一年,學誠法師恰好就是四十三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南師厲害,早就看出端倪。可惜不聽勸,沒有在頂峰時期急流勇退以至於身敗名裂。還是學佛沒學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