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秋聲賦

(2013-10-07 16:06:14) 下一個

秋聲賦
 
 
    朋友在微信上發來一段聲音,聽起來嘈雜的很,我聽了幾遍,也沒明白什麽意思。以為是不小心沒錄上,就問:想說什麽啊?一句沒錄上!
    結果朋友回:風聲雨聲流水聲蟲聲。。。
    不由得微笑。
    微信是個好東西。
 
    很多年前,似乎是在法蘭克福書展還是漢堡奢侈品展上,看到幾張CD,是大自然的聲音,有各種風聲如山穀、海嘯、輕風,有各種水聲如瀑布、小溪、大河、海浪,有各種雨聲如熱帶雨林之雨聲、湖麵雨聲、暴雨聲、屋簷雨滴聲,忘了是四張還是六張,是錄音師們在世界各地花幾年時間精心采集的。
    那套聲音集,很是喜歡,常常深夜裏放了聽,陪我度過了很多時光。
    可惜,回國的時候手忙腳亂,不知所蹤,不知道它們是還靜靜躺在德國的地下室裏,還是已經在那夜被扔在路邊小山般的廢棄物裏。
    每當深夜安坐,獨對蒼茫,既不想聽歌,也不想聽音樂,隻想聽聽那些大自然的聲音。
    尤其,北京少雨少水,那些雨聲水聲,可以令人幽然出塵,恍如隔世。
    人類的音樂再美好,也比不得大自然自己的聲音之美。
    一次跟朋友說起,請她幫忙在國外的音像店裏找找,或許比國內好些。
    結果亦然,人不分南北東西,對大自然的改造戕害,是一樣的軸。
    朋友有心,自己遊玩之餘,把錄音發了給我。
    很多年了,她倒還記得這件事,難得。
 
    前些日子,朋友在一個論壇裏,發起一個討論:金古小說裏,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麽?
    自然是眾說紛紜。
    金庸語言平實,卻常有無聲處隱隱驚雷之語,讓舉出某句話,倒不容易。 
    不是沒有,而是太多。
    於我,還是“白馬嘯西風”結尾處,李文秀的感歎: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發問的朋友也一樣選擇,倒是另外的相應了。
    其實,還有一句喜歡的,不過,說了金庸,該是古龍了,老是厚此薄彼,也不合適。
    忘了是哪部書,“歡樂英雄”?
    講一個小男孩兒約小女孩兒去溪邊捉魚,結果:魚沒有捉到幾條,卻捉到了無數的歡笑。
    我喜歡這句話。
    因為,後來的人生裏,常常受之所賜。
    比如這兩位朋友。
 
    前日朋友來喝茶,說到聲音,就提起莊子。
    莊子說,聲音有人籟、地籟、天籟。
    莊子是至人,他是懂得聲音,也是懂得聽的。
    正如那句話說的好: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上帝不是笑話思考的人,而是苦笑那些以為思考就是全部的人。
    人製造的音聲再好,比起地籟來,不是一個層麵。
    地籟再好,比起天籟來,又不是一個層麵。
    可惜,能認真聽地籟的人,已經很少,能聽進地籟聽懂地籟的人,少之又少。
    至於天籟。。。
    前段時間也看到有人在講莊子,稍微看了一下,唉,差之毫厘。
    現代人別的或許與前人相比沒什麽優勢,但在膽略方麵,是強得多了。
    一個沒有聽過天籟的人,想談莊子,還是慎重些的好。
    文字普及的一個弊端,就是很多認字的人就以為自己也懂了文字。
 
    朋友說,她有過一次經驗。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海邊兒,躺在沙灘上,聽著海浪的聲音。
    聽著那一浪浪的海潮,來了,過了,過了,來了。
    她發現,找不到自己了。
    聲音在那裏,自己也在那裏,隻是,自己還是不見了。
    微笑。
    她摸到一點邊兒了。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隻是,沒幾個人真願意去做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