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也聊聊少年派
前幾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個上過非誠勿擾的小姑娘,在吐槽“我還沒來得及看少年派呢,怎麽就下線了啊”,我就好心好意告訴她:別擔心,澳洲還沒上映呢,你可以到澳洲去看。
後來。。。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唉,什麽世道啊,怎麽好心不得好報啊。。。
好了,不開玩笑,說點兒實在的。
在國內就惦記著要看少年派,一是效果,二是內容,探討生命本質,一向是我感興趣的,以李安要不然不說話言必有中的個性,自然有他獨到之處。
可惜那段時間天南地北行履匆匆,居然就沒騰出時間去看,實屬可惜,於是到了澳洲就跟朋友念叨,這個片子怎麽好一定要去看,於是朋友滿了我的願。
片子自然是好的,本來,也懶得再寫些什麽,該說的電影都說完了,用不著我等外人置踵——這些年人老手懶當然最主要的腦殘,寫東西這等勞心勞力的事兒,自覺減省了許多,多半兒都是有情緒的時候發泄,才劈裏啪啦打字,打完了暗叫一聲“爽”,就繼續花差花差去也。
但因為在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這部片子之前,為了“堤內損失堤外補”,看了些評論,對其中一些說法狐疑不已,看之前不知道,看了明白以後,覺得實在是應該說說,要不然,一部挺不錯的片子,被一幫莫名其妙胡思亂想的人詆毀,真如佛頭著糞黛玉葬癩蛤蟆般,十三分的別扭。
那些意相上的對應或者附會就不爭論了,比起某些紅學家們的極端穿鑿,他們也不算什麽,比起某些專家所有柱狀物與凹陷都是性器官的內心映射之類說法,他們更是略顯純潔。隻是想說說一些簡單的疏漏——當然,那是我以為的疏漏,未必真,因為我也不懂那麽多科學。
有人說,那個島,是少年派吃了他媽的隱喻,湖水是胃酸,那些小動物是蛆什麽的——真不嫌惡心啊,服了他們的想象力了。
好吧,就說說這個。
如果派真的吃了他媽媽,那麽,一種可能性是先吃他媽媽,再吃廚子,第二組可能性,是先吃廚子,再吃媽媽。
我們先看第一種。
以廚子的身材與武功,少年麻杆兒派一定不是對手,廚子如果已經吃了他媽媽,再吃一個小雞仔兒般的派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兒——既然大家那麽喜歡研究隱喻,為什麽不研究“派”這個名字與“蘋果派”的關係,也許人家導演是隱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少年派在天地間就像一張蘋果派,隻能被動烹調,上桌變菜,而不是主人呢?!而少年的名字開始是小雞雞,努力了那麽久,還是別人眼裏或者天地眼裏的一塊蛋糕,再勵誌又如何?——信那麽多教也沒用,這輩子都是派!
派後來說他殺廚子的時候廚子也許因為內疚而沒反抗,奇怪了,為什麽不是派吃了媽媽內疚而不反抗呢?廚子吃一個陌生人與派吃自己的媽媽,哪一個心理更難受?
第二種情況,先吃廚子。媽媽是那隻小動物,被廚子害死了。
那個廚子——大鼻子情聖——的體格,沒有三百斤也有兩百斤吧?往少裏說,兩百斤,以派的飯量,夠吃多少天?
等不到他吃完,肉早臭了!
他連廚子的屍體都吃不完,怎麽輪到吃他媽媽的屍體?
這個矛盾解釋不清楚,所有關於食母的臆想都是根植於陰暗心理的胡扯。
再扯點兒別的。
我們常常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今天跟朋友聊天兒,說起來這些寓言故事的深意,我們真是忽略了啊!
電影的名字是什麽?
英語名字是“life of pai”,人家說的是一輩子的事兒——中文名字才給改成了“漂流”,把電影變小了。
當然我沒讀過原著,咱就電影論電影,裏麵也是從出生說起,然後慢慢長大,後來漂洋過海,然後娶妻生子,直到片中的現在,人家是說了一輩子啊,怎麽到論者嘴裏,就剩了漂流了呢。。。選擇性無視,而且還嫌人家前麵半截無聊,嗬嗬。。。
前半部裏,關於宗教的探討,都是沒有意義的?隻是為了映照他吃他媽的肉而設置的?
關於他喂老虎的那段兒,隻是為了鋪墊後來與老虎的和平共處?如果船上的老虎是他媽,那還要前半段兒幹嘛呢?
還有他叔叔遊泳之類,如果都是與主題無關的故事,重點在吃他媽的肉,費那麽多勁兒幹嘛呢?湊字數?
李安有那麽愚蠢嗎?
不多說了,挺好的電影,好看,值得看。
我發覺我現在像鏘鏘三人行,總是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