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佛的真相(二十)學佛的目的是什麽?

(2008-09-04 11:08:35) 下一個

  本來不想寫這麽大的題目的,還是喜歡從小處著手,隻是有朋友問到了,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典型,就在這裏寫出來吧。  

  我們囉囉嗦嗦零零碎碎說了這麽多篇,有理論有說法,能證明的不能證明的,玄乎的懸乎的,聽起來象哲學的象神話的象迷信的,都不少了,又怎麽才能應用到實際上呢?又應用到哪裏才算真有用呢?
  說穿了,佛學的所有理論,如果不能指導實踐,就成了空話,毫無意義。
  佛學裏的世界觀,是解釋宇宙的組成,空間的構成的。
  生命觀,是解釋生命的分類與規律的。
  世界觀與生命觀加起來,是幫助你對世界與生命、物質與意識有正確的認識。
  還有一些關於修證方法與過程的,是告訴你怎麽樣根據自己的條件,找到適合自己的進步方法的。
  當然,在佛家看來,自己說的是真理,在別人看來,他們的說法才是真理,佛家的也許是歪理或者謬論。這個無所謂,誰對誰錯,往往說不清楚爭論不休。其實沒什麽好爭的,誰都不知道答案,誰都不知道真理在哪裏,都可以存疑。就算你覺得自己對別人錯,也可以尊重別人的說法,等著科學慢慢發展,早晚會有結論。隻不過,在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還是慎重些的好,別過早的說別人錯。

  那麽,佛家各種各樣的宗派又是怎麽回事兒呢?
  淨土宗,是介紹了另外一個星球或者地方,環境好一些,條件好一些,可以讓我們去進修,學習更多的知識。
  禪宗,是介紹了一種學習方法,讓我們換一個方法學習真理,認識真理。
  密宗,是另外一種學習方法,從身口意一起下手,包含了理論與實踐。
  唯識宗,是另外一套對世界對生命的認識體係,換一個角度換一種分析方式看生命。
  天台宗,是從止觀修證入手以達到證悟的方法。
  等等。
  不同的宗派,都是在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問題同一個中心進行解析,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對世界與生命進行正確的認識,找出生命的本質。
    
  其實,問題的答案,在前麵都已經提到過了,我也已經忘了有沒有總結一下,沒有的話,現在補上。
  在談及釋迦牟尼佛為什麽放棄養尊處優的生活方式,而選擇在森林裏做一個隱士終老的時候,我們說,他是為了找出生命的真諦,解決自己與世人的痛苦。
  我們或許沒有這麽大的理想,我們可能隻是為了自己:解決自己的痛苦。  
  一個朋友曾經笑話我,說一般老百姓都是吃飽就算,就是那些最簡樸的想法,哪有那麽高的追求啊。
  我當然不反對他的說法,但是,他隻是看到了一麵,或者說一部分,或者說一個階段。
  人之所以高於動物,是因為人有更高明的思想。
  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層次,有的人想這些,有的人想那些,有的人想的多,有的人想的少。
  但是人會變,這方麵不展開講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考西方心理學的內容。
  結論是,人是會學習會進步的,會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
  人有思想就有思考,遇到痛苦就會想怎麽樣才能離苦得樂,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會思考為什麽。等到他們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時,一定會尋找答案。
  真的從來沒有思考過生命真諦的人,我還沒有見過一個。
  我們隻要看看社會上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說法都有人信就知道了。

  有同學在聽我講過心經以後,很驚奇的問:這哪裏是宗教,根本就是哲學嘛。
  我微笑:當然是哲學,又豈止是哲學,還多著呢。
  我們來看看“心經”裏怎麽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翻譯一下就是:所有的佛,都是依照智慧修證,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換成通俗的說法,就是,“對世界最正確的認識”了。

  那麽,有朋友問了,學佛不是為了成佛,為了涅磐嗎?你的說法怎麽不一樣?
  想的美,如果就為了這個,佛法也就不是佛法,與一般的那些宗教沒什麽區別了。
  當然是為了涅磐,但涅磐與“心”、“性”、“真如”等等一樣,也都是一個名詞,對一種狀態的近似描述,並不是一個最終不會改變的“死”結果,而是“活”的狀態。
  誰能說清楚涅磐是什麽?
  大約是沒有人的。
  涅磐,並不是你就從此閑著,什麽都不做了,而是你具有了最高層次的修行水平、教學水平,你的責任與義務更高了。
  下一個任務,是更加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學的時候,修的時候,是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學好了,修到了,還是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而且這個服務是任勞任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實際上,這個“人民”的範圍,在佛家還是嫌小了,不隻是人類,應該是眾生,包括所有生靈。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偉大的思想?更偉大的信仰麽?
  這不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是什麽?
  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空想。

  自然,不同的人,學佛的動機都是不一樣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這麽偉大的理想,尤其在開始階段,有種種可能性,有種種不同層次。
  也許是為了金錢地位,也許是為了恐懼,也許是為了趨吉避凶,也許是為了逃避,也許是為了無聊,也許是為了灰心喪氣,等等,不一而足。
  一般人,去廟裏燒香拜佛的,與一般宗教無異,同時也把佛法通俗化庸俗化了;一般的知識分子,思考問題的人,研究佛學是為了好奇,了解真相;以學佛為事業的人,是想找出世界與生命的真理,要高明一些。
  無論是哪種,都是“不究竟”的,最終還是要進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終極目標上來。

  怎麽落實這麽偉大的信仰、又同時是這麽空泛的理想呢?
  落實在“信、願、行”上。
  信,就是信念,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做這件事,並且做到底,即使喪身失命也在所不惜;願,就是理想,我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沒有任何私心雜念;行,就是實際行為,信與願,不落實到實際行為,都是空話都是白搭。這個行,也不僅僅是自己都做到就可以了,還要幫助別人做到,是為了別人做事。
  所以,在律宗裏,有八萬細行之說,一點一滴的微細之處,都要做到。
  方方麵麵都做到極致,都做到最好,都做到完美。
  所以,佛的一個外號叫“兩足尊”:福德具足,智慧具足。
  樣樣都做好了做到了做到完美,才能達到兩足尊的結果。

  所以,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基礎上,實現每個人、每個生靈的共同富裕。
  由一批先明白這個世界的真諦的人,帶領大家都明白這個世界的真諦。
  用佛家自己的話說,就是大家都成佛。
  都成佛了,才能真正實現眾生平等,由本性上的平等,到達實質上的平等。
  當然,換其他角度,還有種種說法,就不在文辭上糾纏了。
 

  問題出現了:如果你不能解決自己的痛苦,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你又怎麽指導別人解決問題呢?
  所以,首先就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每個人又都怎麽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從哪裏下手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桃葉 回複 悄悄話 最終還是要進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終極目標上來。
這個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