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1)
msn上的一個朋友,簽名變成了“應該去看一次楓葉了”。
也是msn上的一個朋友,前些天問我:你那裏能看到楓葉嗎?
我笑:能吧。。。我臥室的窗外,就有一樹紅葉——不過,算不算楓葉就不知道了。
其實,不能說是一樹紅葉,而是半樹,因為還有半樹綠色——這倒是讓我想到那部新電影“青紅”,當然人家的電影和我們的樹沒關係——有時候聯想是很混亂的:)
每日起來開窗透氣時,都會下意識的向窗外看一下——每個窗子外麵的景色都是不同的,換扇窗子,仿佛就換了個世界——這個窗子外麵的世界,往往是看的最少的,除了早上,一般是不會到來專門看,雖然,這個世界應該是幾個窗子裏最美的。
這幾天,紅葉越來越少,由綠變黃的葉子曆經肆虐的秋風,卻依舊巍然不動。也許,美的東西總是脆弱的吧。又或者,美與美不同,有些美,更加的堅韌執著,能讓人更長久的欣賞吧。
一日忽有所感,口占幾句,雖然粗陋,卻也是心情寫照,不妨錄在這裏,聊搏方家一笑。
秋晨觀紅葉凋零有感
半樹殘紅半樹青,枝葉合鳴送秋風。
終將流年拋擲去,燭光月影和此生。
年輕時,一個朋友到北京讀書,後來他給我一封信,裏麵夾了片紅葉,說是香山的。那片葉子並不如何紅,倒有些黑,似乎還沒有南京棲霞山的紅葉燦爛。那葉子不怎麽幹淨,上麵還有兩個洞,我卻至今珍藏著,在我學生時代的影集裏,和他的照片放在一起。
送我紅葉的那位朋友,模樣難看,卻聰明之至,可惜才子一向命運多騫,他自然也不例外。和他成家的是位才女兼美女,曾經令我們羨慕的不得了,後來卻勞燕分飛各奔西東,棄他者如昨日之日不可留。後來的他杳無音信,我知道的最後一站在深圳,後來有人說他去了加拿大,也有人說他去了北京,也有人說他回了老家。
不知道,如果他生活在那個楓葉之國,會不會象年輕時候一樣,還喜歡楓葉,還會留下一片,寄給遠方的朋友。
本來今年是想去看看紅葉的。
回來之前,北京的紅葉差不多到時候了,曾和一個女孩兒約好,去香山去看看紅葉,結果後來因為種種意外,終於未能成行,至今引為撼事。也許以後還有機會,隻是,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換了個時間,也仿佛換了個窗子,也就換了個世界了。
你搗糨糊的本事,大家應該都已經見識到了,功力深厚啊:)
嗬嗬放心,知道那是“紅”,不過我也沒注意,也不好意思一下:)
希望我不要猜錯啊:)
iufoiufo@hotmail.com
發照片或者音樂,要問小墨水了,不過她現在不怎麽來了。。。好象幫助裏有,反正我是不會,看哪位明白給指個路吧:)
也是個好職員:)
罷了兄對春秋、生命、殘缺的體悟確實到位,苦樂參半,悲喜從容,陰陽合和才是正道。
嗬嗬,不隻是罷了兄,在另外一個論壇,昨天還有人跟貼裏說:mm所言有理——我自打上網起,就沒少被誤會過:)
慚愧慚愧啊。。。
哪位仁兄可以教我怎樣把照片或音樂貼在這裏。先在這兒謝過了。
秋天確實是個令人感懷的季節,踏著滿地的翠華,眼看著萬物告別春天走向冬天,心中難免會生出一份淒涼來。但我們仍然要感謝秋天,因為“秋天”給了我們一個從“春天”走向“冬天”的過程。試問如果我們的生命中沒有“秋天”,而是直接從“春天”走向“冬天”,那生命將會是如何一番風景?那我們的生命中所要承受的痛又會增加多少?“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萊蒙托夫在他的《當代英雄》裏也有一段“異曲同工”的描寫:“若是沒有烏雲和雷雨,太陽永恒的炎日就會使萬物枯萎”。所以秋天是美麗的,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淒涼”和“殘缺”之美,因為“殘缺”,人才有了“遐想”的空間,才有了“深遠的聯想”;這正是詩經中所描繪的“以悲襯喜”,“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細細想來,人生中許多事常常也是哀中帶樂,樂中帶哀;這“喜”和“哀”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要不負此生,一定要把這“人生百味”嚐個夠!
又及:風兄啊,我怎麽閱讀你的文章,越覺得隻有女人才寫得出這麽善感,細膩的文字來。我想我一定是“過敏”了吧。
中國人太多,什麽事兒一宣傳就不得了——不過也好,既然大家開始注意到自然景觀的好,也就慢慢學會注意保護了:)
女孩子如果不善感,也就少了很多可愛,所以就別求全責備了:)
幾年前國內就把文學城封了啊——當然還是有辦法上,隻是麻煩些罷了:)
對了,這兩天罷了兄好象沒來,有些奇怪:)
秋天是個容易傷情的季節,繁華漸落,勝景不再,秋風秋雨秋涼,想沒感觸也難啊:)
朋友說北京今年流行到香山看紅葉,不知是紅葉比往年紅還是京城人口味忽變,但她說山上人比螞蟻還多,路上交通更是HORRIBLE,車半天走不了幾米。任何東西隻要一成了“現象”便有些可怕了。
白雲(女士吧)說那紅葉一紅便讓人有心酸的感覺,看來您太多愁善感了。
請問風兄一個問題,“文學城”在國內打不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