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淺說十念法門之——念僧

(2005-04-05 18:41:36) 下一個

 

  “僧”也是佛家“三寶”之一。如果說佛是了悟了世間人生的道理,法記下了這些道理,那麽僧就算負責傳承這些道理的人。
  很多人對現在的僧人感覺迷惑和失望,事實確然如此。其實不隻現在,自古也有許多不好的東西存在於寺廟之中。僧人也是人,人的毛病他們一樣也不缺。其實我們沒必要苛求他們,就象做官的未必都奉公守法一樣,世間認真做事的人總是少數,做和尚的自然也是如此,隻要他們為混那碗飯吃看好了寺廟經書做些本分事也就罷了。

  我們這裏說的“念僧”是指念“聖賢僧”,並不是逮著一個和尚就“念”。當然要念也對,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也是修行方法的一種,如果能做的到境界也很高了。
  聖賢僧實際上就是修行有了成果的人,是“善知識”的一種,他們是過來人,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指導我們。身邊有這樣的老師的自然很好,那是不知道多少輩子修來的福分,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好運氣的,就隻有到經典裏找。
  比如說我們看公案,並不是看故事就算了,或者看幾句玄言妙語就算看過了,而是要體會其中的道理,要設身處地的把自己融進去,想象如果是自己在那樣的情景下會怎麽說、如何處理?裏麵的人說錯了為什麽錯,對了又為什麽對,都要好好思考。
  又比如,一些名師如何參禪,如何修持,他們是怎麽做的,得到了什麽成果,我們如果從他們的修行方法裏得到借鑒,把他們的方法和自己的相互參議,讓自己有更好的進步。
  比如說夾山和尚為了悟道放棄了自己的名聲地位,去拜見船子和尚,我們能不能做到?比如說六祖慧能為了學道,可以在廚房做飯三年而沒有一句怨言,我們能不能做到?比如說憨山大師因為溪水吵的睡不著覺,就幹脆到山溪旁打坐,到最後就聽而不聞了,他是如何做到的?比如說很多和尚去世的時候都能未卜先知,是怎麽做到的?他們又可以選擇自己的死法,又是怎麽做到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可以好好想想的。
  近代比較有名的一位僧人,大家想必都知道,就是寫那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李叔同,出家後的弘一大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的傳記,有許多東西可以思考和借鑒,本來想寫寫他的,現在看來沒有時間了。不過我可以記下他的一件事,看看他修行的風範。
  據說他一次被請去講經時,落坐前先把椅子頓了幾頓,旁邊人問他為什麽,他回答:這張是藤椅,孔隙裏可能有小生物,頓出去免得被自己壓死。
  雖然我們大家都知道他選擇了最難最辛苦自唐宋以後幾乎就沒有出過名師的律宗,卻還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思維精細,也可以看出他的修行是真正的無微不至,這樣的榜樣恐怕是值得所有修行人警醒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