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簡縮些叫“愛人如友”,想想似乎意思有些不同,就改了現在這個名字——當然,我隻是記錄別人的話。
看了一部挺無聊的韓國電影,其實算不上看,就是那麽放著,有一搭沒一搭的,偶爾掃上一眼。這已經成了我現在看電影的習慣,少有專門看的時候,去電影院更是難得,似乎上次已經是很久前的事情了,但這並不妨礙我了解最新電影的情況——現在有了網絡,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了。
電影無聊,裏麵有句話卻令我忍俊不禁。一辦公室倆男的在大吵,一個人過來拉架,說:你們倆相愛了怎麽的?
不禁莞爾,韓國人還真是有一套,能想出這樣絕妙的台詞。再看中國的肥皂劇,還差的遠,能讓你笑的詞兒有的是,笑過以後還能回味悠長的,就極其難得了。
是啊,不是冤家不聚頭,不相愛,哪來的那麽多架吵。
因為愛而在意,因為在意而關心,因為關心而狹隘,因為狹隘而生抱怨,因為抱怨而爭吵。。。類似的公式還可以列出很多,隻是說明了一個問題:親近才有衝突。而相愛,大概是兩個普通人之間最親近的關係了,又怎麽少的了衝突。
“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幾句話,因為金庸而廣為流傳,他大約是很喜歡這首偈子,幾本書裏都引用過。不過他沒有說清楚的是,這裏的愛是廣義還是狹義。單隻離於愛情,想做到“無憂亦無怖”還是難了點兒。
佛家又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那是常態,倒沒什麽,“五陰熾盛”比較懸乎,先不提它。“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三樣,卻在“愛”裏彰顯無遺。喜歡了卻得不到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求之不得,輾轉反側”,自然是苦的。相愛了卻不能在一起,硬生生的分開,或者不得不暫時分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思的腐骨蝕心滋味,想必每個人都有體會,苦不堪言也是逃不了的。相愛了也在一起,“喜愛容易相處太難”,太多的瑣碎太多的無奈,於是有了太多莫名其妙的爭吵,慢慢的,所謂的愛情裏攙雜了抱怨,厲害了就是憎惡,於是開始矛盾:到底是愛還是不愛?到底什麽是愛?本來以為完美的愛情,終於變成了煎熬——怎一個苦字了得。
曾和一個女孩兒聊起來,她說:不想再愛了,因為太痛。說完她又加了一句:因為我愛了就不會保留。
這句話令我砰然心動,如今這世道,敢這麽做的人不多了。無它,太容易受到傷害。愛這東西,並不怎麽講良心,往往是投入的越多,失去的越多,痛的越多。而有了經驗,明明知道結果,還敢投入,就不僅僅是勇氣的問題了。
後來問她:如果遇到了心動的怎麽辦?答曰:象好朋友吧。——很完美的想法,隻是不知道能不能做的到。感情這東西,發展到後來,往往與初衷相違,並不是想控製就能控製住的,我隻能祝福她幸運,不在那趟混水裏陷的太深吧。
她說到了重點:感情這東西,是不能保留的。保留了就不純粹,不純粹了,快樂就不到底,不到底就不能盡興,不能盡興的感情,又有多少意思?瞻前顧後的愛情,就象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又象攙了水的牛奶,怎麽也不是那個滋味了。
隻是,我們能原諒朋友的,多半兒不能原諒愛人,能給朋友的寬容,多半兒也不能給愛人。這應該算是愛的悲哀。然而之所以這麽苛刻,又是因為珍視吧,不珍視又怎麽會那麽在乎。所謂“光棍眼裏不揉沙子”,不是眼睛的話,換到手上,有個把兩粒沙子,又有何妨。可惜的這樣的珍視,往往又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上的。自私,算是愛的本質之一吧。如何在愛與自私之間找到平衡點,又是個很麻煩的難題了。
後來那個朋友說起以前的那個他,寫來情義綿綿的信,仿佛自己從來沒做過那麽多傷害她的事。我無奈:也許他的感情是真的,但是不能改變他的本性。關鍵時刻,他一樣還是會再次出賣你,維護自己的利益。我問她:如果一輛車向你們衝過來,他是會擋在你麵前,還是會舍你而去?她冷笑:他怎麽會擋在我麵前!
找愛情,就是要找會擋在你麵前的那個人。不過,不知道隻到好朋友的愛情,會不會願意付出那麽多。
想起另外一句台詞:發生愛情是門藝術,留住愛情是項工程。似乎這兩樣都不簡單,看來,人活著是難了。產生愛情需要天才,留住愛情需要治才,有幾個人有這麽全麵的能力,能在不同的革命階段都應對自如遊刃有餘呢。善始者眾,善終者稀,自古如此,並不於今為甚。
又想起一部美國電影,關於跳舞的,我很欣賞的Richard Gere和那個號稱有著完美臀部的Jennifer Lopez演的。Richard Gere的成熟笑容我一向推崇,歲月釀出來的味道畢竟不同凡響,相比較而言,Jennifer Lopez的臀部雖然誘惑,卻是遜色的多了。影片構思倒是一般,說的道理卻也可以一說:和你配合默契的舞伴,卻未必也不一定非要是你相濡以沫的人。雖然,有些東西是那麽的難以割舍和美好。
無論是什麽樣的選擇,似乎都是兩難。
還是愛的象好朋友更好一些吧。
給愛和控製之間留點兒緩衝區,留點兒就象朋友一樣的空間。別那麽苛刻,多一點兒自由,隻要不太過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是說結婚以後要學貓頭鷹的麽:)
這麽說來說去,好象把自己也說糊塗了。不過愛情這東西,反正本來就是個糊塗事兒,也不在乎多糊塗一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似乎天下人也還是照樣糊塗著過了這麽久,並沒有天下大亂的跡象。既濟未濟,周而複始,不就是這麽個規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