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錄:第三場新聞發布會]

(2007-11-05 09:32:59) 下一個
[文字報道]: 2007年11月5日下午3時,國防科工委將就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的有關情況,召開第三次新聞發布會。央視國際同步圖文、視頻直播,敬請關注! (11-02 12:01) 0字 [42/0]
[圖片報道]: 工作人員開始就位準備直播 (11-05 14:19) 0字 [52/0]
[圖片報道]: 新聞發布會現場 (11-05 14:23) 0字 [55/0]
[圖片報道]: 央視主持人正在準備工作 (11-05 14:43) 0字 [24/0]
[文字報道]: 北京時間11月5日11時3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對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了第一次近月製動,順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車”動作,月球捕獲衛星。嫦娥一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月球衛星。 (11-05 14:55) 0字 [18/3]
[文字報道]: 11時15分,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調度地麵測控係統,向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高速飛行的嫦娥一號發出指令,衛星發動機準時點火,工作22分鍾後,正常關機。隨後,北京中心對各項測量數據的計算結果表明,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為12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 (11-05 14:56) 0字 [9/0]
[文字報道]: 據介紹,所謂近月製動,就是給在地月轉移軌道高速飛行的衛星減緩速度,完成“太空刹車減速”,建立正常姿態,進行環月飛行。嫦娥一號衛星在地月轉移軌道上經過114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距月球約200公裏的近月點時,衛星飛行速度達到每秒約2.4公裏,如不及時有效製動,衛星將飛離月球,與月球的再次交匯將更加困難。如果製動量過大,將會撞擊月球。因此,第一次近月製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和風險性,直接關係飛行任務的成敗。這次近月製動成功,為嫦娥一號最終進入“使命軌道”進行科學探測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表明我國已具備對距地球38萬公裏衛星進行精確測控的能力,標誌我國航天測控水平有了新突破。 (11-05 14:56) 0字 [5/0]
[文字報道]: 另據了解, 11月6日和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還將對嫦娥一號衛星進行兩次近月製動,確保衛星順利進入高度為200公裏、周期為127分鍾的“使命軌道”。通過在軌測試後,衛星將開始進行科學探測活動。 (11-05 14:56) 0字 [2/0]
[文字報道]: 中國國家航天局發言人裴照宇、繞月探測工程衛星係統副總指揮龍江、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上海天文台VLBI研究室副主任鄭為民將向記者介紹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前一階段的基本情況,並就大家感興趣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發布會由國防科工委新聞辦公室丁傑盔主持。 (11-05 15:01) 0字 [0/0]
[文字報道]: 丁傑盔: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下午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國防科工委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很高興地請到了國家航天局發言人和三位專家。 (11-05 15:01) 0字 [6/3]
[文字報道]: 中國國家航天局發言人裴照宇先生、繞月探測工程衛星係統副總指揮龍江先生、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副主任麻永平先生、上海天文台VLBI研究室副主任鄭為民先生。 (11-05 15:06) 0字 [0/0]
[文字報道]: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前一階段的基本情況,並就大家感興趣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11-05 15:06) 0字 [0/0]
[文字報道]: 下麵,請國家航天局發言人裴照宇先生介紹情況。 (11-05 15:06)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 (11-05 15:07)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非常高興與繞月探測工程的幾位專家一起,向大家通報嫦娥一號衛星飛行任務的進展情況。 (11-05 15:07)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自10月31日嫦娥一號衛星開始奔月以來,衛星在地月轉移軌道共運行114小時,行程43萬6600公裏。 (11-05 15:07)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北京時間2007年11月5日11時15分,嫦娥一號衛星首次飛達近月點,順利實施第一次近月製動,衛星成功被月球捕獲,進入周期為12小時,近月點210公裏、遠月點8600公裏的月球極軌橢圓軌道,標誌著嫦娥一號已經成為一顆繞月衛星。 (11-05 15:07)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當嫦娥一號衛星飛臨月球時,受月球引力的影響,衛星相對於月球而言其飛行軌道為一條雙曲線軌道,衛星必須按照預定的時間、速度抵達預定的近月點,然後實施準確的製動控製,否則衛星將會與月球擦肩而過,或者撞上月球,或者增加後續軌道調整的難度。因此,首次近月製動的時機非常寶貴,是整個衛星奔月飛行中最關鍵的一個控製點。 (11-05 15:08) 0字 [2/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為保證高速運動的衛星和月球準確進行空間交匯,在地月轉移軌道約114小時的飛行過程中,嫦娥一號衛星於11月2日10時25分左右,順利完成軌道修正,原設計的3次軌道修正由於變軌控製準確,取消了2次。 (11-05 15:08) 0字 [2/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目前,衛星各係統狀態正常,將於11月6日11時左右進行第二次近月製動,將軌道調整為近月點200公裏,遠月點1700公裏,周期為3.5小時的軌道;11月7日8時左右進行第三次近月製動,將軌道調整為周期為127分鍾,高度為200公裏的極月圓軌道,屆時嫦娥一號衛星正式進入科學探測的工作軌道。 (11-05 15:08) 0字 [2/0]
[圖片報道]: 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 (11-05 15:09) 0字 [18/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謝謝大家! (11-05 15:14) 0字 [3/0]
[圖片報道]: 新聞發布會現場專家領導 (11-05 15:14) 0字 [6/0]
[文字報道]: 丁傑盔: 謝謝裴照宇先生。下麵是記者提問時間,請提問的記者先介紹一下所在媒體的名稱。為了便於更多的媒體獲得提問機會,請每位提問記者每次隻提一個問題。 (11-05 15:14) 0字 [0/0]
[文字報道]: 丁傑盔: 開始提問。 (11-05 15:14) 0字 [1/0]
[文字報道]: 中央電視台記者: 嫦娥一號衛星在今天中午終於成為了一顆真正的繞月衛星,從第一次近月製動到嫦娥一號調整好姿態完成飛行任務,這其中有哪些風險存在呢?我們有哪些應對措施呢?謝謝。 (11-05 15:14)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衛星實現繞月飛行之後,為完成最終的探月目標,還有三個環節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11-05 15:14) 0字 [3/0]
[文字報道]: 龍江: 首先,最終要達到目標軌道,衛星還要進行兩次近月製動,製動環節是我們最終實現探月任務的一個比較關鍵的環節。 (11-05 15:15) 0字 [1/0]
[文字報道]: 龍江: 衛星達到目標軌道之後,要實現載荷的科學探測,首先衛星要保持一種三體定向的姿態。 (11-05 15:15) 0字 [1/0]
[文字報道]: 龍江: 三體定向的概念是科學探測載荷要對月球進行定向,對月進行探測。 (11-05 15:15)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同時,衛星為了保持足夠的能源能夠繞月飛行,衛星的太陽翼要對日進行定向。 (11-05 15:15)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最後,為了將科學儀器探測出的數據傳回地球,衛星上的定向天線要實現對地球的定向。 保持衛星的三體定向,是我們在後續工作中需要關注的第二個環節。 (11-05 15:16)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第三,衛星實現繞月飛行之後,由於已經環月飛行,因為月球的環境影響,衛星上的一些分係統,如熱控、供電等相關的工作模式還需要調整,這些調整工作是我們後續工作中關注的第三個環節。針對於後續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我們在地麵製定了很多保障措施,這些措施都通過了一些驗證和試驗。 (11-05 15:16)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可以講,為完成後續的任務,我們整個研究隊伍充滿了信心。謝謝大家! (11-05 15:16) 0字 [0/0]
[文字報道]: 新華社記者: 請問麻永平副主任一個問題,這次北京飛控中心是嫦娥一號飛行的飛控中心,同時也是我們神五、神六的飛控中心,請問嫦娥一號和神五、神六載人飛船的飛控在具體的測控、指揮控製方麵有什麽區別?謝謝。 (11-05 15:18) 0字 [1/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嫦娥一號衛星和中國載人飛船飛行控製,這兩個工程對我們國家來說,是近期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兩項工程。特別是最近繞月探測工程前期取得的成績,應該說我們中心在飛行控製方麵又取得了一係列的重大突破。  (11-05 15:18)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就這兩項工程而言,可以說是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衛星升天以來,兩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工程。 (11-05 15:19)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就其飛行控製而言,對這兩項工程來說,在技術上均實現了重大的突破。載人航天工程在航天員在軌飛行的協同控製,在我們精確的返回控製方麵,在技術方麵都實現了巨大的突破。 (11-05 15:20) 0字 [2/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載人航天的成功也使我國千年的飛天夢想成為現實。 (11-05 15:20)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對嫦娥一號任務來說,我們在地月軌道的控製方麵,我們在突破地球軌道,實現繞月飛行取得了突破的成績。而且從這方麵來說,也把我國千百年來“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變為了現實。 (11-05 15:21)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其次,這兩項工程對於飛行控製的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對於載人航天工程而言,它必須保證我們整個飛行計劃、飛行控製的可靠的實施,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航天員能夠安全地在軌飛行、安全地返回地麵。 (11-05 15:21) 0字 [0/0]
[圖片報道]: 現場工作人員緊張播報 (11-05 15:22) 0字 [21/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對於嫦娥一號衛星來說,由於地月空間的唯一性,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在整個飛行控製過程中,我們一些關鍵的控製也是唯一的。  (11-05 15:25)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再比如說,我們在第三次近地點加速控製,以及我們今天上午剛剛實施的第一次近月點減速控製,這兩次控製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們成功地將嫦娥一號衛星從地球的軌道真正的轉移到月球的軌道,進而成為一顆月球衛星,隻有準確可靠地實施才能保證後續工程目標的實現。  (11-05 15:26) 0字 [0/0]
[圖片報道]: 現場記者提問 (11-05 15:26) 0字 [7/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為了保證工程各個階段、各個關鍵控製事件安全可靠地實施,我們中心準備了32份技術實施方案,近80餘萬文字。我們按照軟件工程化的要求,編製了長達102萬行的測控應用軟件,並經過了第三方測試,確保了我們整個飛行控製軟件的可靠性。同時,我們對各個關鍵的飛控事件進行了多達百餘次的飛行地麵控製驗證,同時我們也與嫦娥一號衛星在地麵進行了1:1的協同工作演練,所有這些確保了我們在整個嫦娥一號飛行控製過程中控製的可靠性。  (11-05 15:26)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第三方麵,這兩項工程都對飛行控製的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對載人航天而言,精確的軌道控製和精確的返回控製是確保航天員能夠準確地返回到預定的著陸場,並為地麵搜救部隊及時地發現目標,及時地完成整個搜救任務提供了寶貴的支持,並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1-05 15:26)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對嫦娥一號衛星而言,由於地月轉移軌道設計的唯一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幾次關鍵的控製,必須精確地實施,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嫦娥一號衛星能夠精確地進入到地月轉移軌道,才能保證後續,特別是今天上午實施的第一次近月點製動,能夠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地點到達預定的位置,實施第一次近月點軌道控製,使衛星進入到預定的月球軌道。 (11-05 15:28) 0字 [1/0]
[圖片報道]: 麻永平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11-05 15:28) 0字 [8/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另外對嫦娥一號衛星而言,它還有許多自身的特點,比如說嫦娥衛星的測控距離非常遠,這對我們測控係統的測控距離、測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05 15:28) 0字 [2/0]
[圖片報道]: 中國國家航天局發言人裴照宇 (11-05 15:31) 0字 [7/0]
[圖片報道]: 繞月探測工程衛星係統副總指揮龍江 (11-05 15:32) 0字 [5/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為了確保這次嫦娥衛星測控的可靠性,在國內S頻段測控網基礎上,我們又增加了VLBI的係統作為整個測控的支持手段,同時也進一步開展了國際聯網合作,進一步提高了我們整個測控網的覆蓋範圍,提高了測控支持能力。  (11-05 15:33)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另外剛才龍總也說了我們嫦娥衛星的設計是非常複雜的,它的整個控製也是非常複雜的。對於我們嫦娥衛星從起飛一直到準確地環月到目標軌道,這裏麵要進行多達八次的軌道控製,而每一次控製對我們來說是一次考驗。所以說,為了嫦娥衛星的控製,我們不僅要準備好正常的飛行控製程序,而且我們要針對在各種情況下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和複雜性,我們針對84種故障模式,製定了148個故障對策流程,確保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正常還是異常,我們都能夠對衛星實施可靠有效的控製,保證衛星飛控安全。 (11-05 15:33) 0字 [1/0]
[圖片報道]: 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副主任麻永平 (11-05 15:33) 0字 [4/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當然,我們衛星質量非常好,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預案都沒有實施。另外,嫦娥一號衛星相對來說是測控時間比較長的工程,為了加強我們對整個飛行過程中飛行控製的監視,我們中心專門研製了整個衛星飛行控製階段故障、預警、診斷的軟件,確保在第一時間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地提出處置建議,確保飛控的安全。 (11-05 15:34)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謝謝。 (11-05 15:34) 0字 [0/0]
[圖片報道]: 上海天文台VLBI研究室副主任鄭為民 (11-05 15:35) 0字 [5/0]
[文字報道]: 中新社記者: 我們知道嫦娥一號衛星的探測是中國航天測控首次引入VLBI天文測量手段,我想知道,這個天文測量手段在這次測控中已經開展了哪些工作?將要開展哪些工作?發揮了什麽作用? (11-05 15:36) 0字 [0/0]
[圖片報道]: 國防科工委新聞辦公室丁傑盔 (11-05 15:36) 0字 [4/0]
[文字報道]: 中新社記者: 中午,嫦娥一號衛星已經進入環月軌道,可以說是和日本“月亮女神”號是前後腳進入月球軌道,中國的嫦娥一號衛星和月亮女神號在環月飛行過程中會不會相互之間產生什麽影響?中日雙方在發射的時候,都互相請了代表在現場見證發射。我想問,中日雙方在繞月探測方麵,是否有意向或計劃在今後進行實質性的合作? (11-05 15:37) 0字 [4/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VLBI是英文的甚長基線幹涉測量的一個縮寫。它的主要特點是用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兩台或者是更多的望遠鏡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個設定點,然後把數據錄入到磁帶或者硬盤上,送到VLBI的數據處理中心,用專門的相關處理機進行處理,以獲得VLBI的觀測量,也就是延遲率和衛星的角位置。 (11-05 15:39) 0字 [1/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這種幹涉測量的方法和特點,使觀測的分辨率不再局限於單個望遠鏡的口徑,而是望遠鏡的距離,我們把它稱之為由基線的長度所決定的。 (11-05 15:39)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中國科學院的VLBI網是測軌係統的一個分係統,它目前由北京、上海、昆明和烏魯木齊的四個望遠鏡以及位於上海的天文台的數據處理中心組成。 (11-05 15:40) 0字 [1/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這樣一個網所構成的望遠鏡分辨率相當於口徑為3000多公裏的巨大的綜合望遠鏡,測角精度可以達到百分之幾角秒,甚至更高。  (11-05 15:41)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VLBI測軌分係統的具體任務是獲得衛星的VLBI測量數據,包括時延、延遲率和衛星的角位置,並參與軌道的確定和預報。 (11-05 15:41)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具體的任務,比如說完成衛星在24小時、48小時周期的調相軌道段的測軌任務。完成衛星在地月轉移軌道段、月球捕獲軌道段以及環月軌道段的測軌任務。 (11-05 15:43)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並且還要參加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月球捕獲軌道段的準實時軌道的確定和預報。 (11-05 15:43)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VLBI測軌分係統從10月27日起,即衛星24小時的調相軌道段的第一天正式實施對嫦娥一號衛星的測量任務。 (11-05 15:43) 0字 [0/0]
[圖片報道]: 鄭為民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11-05 15:43) 0字 [6/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現在已經完成了24小時、48小時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段和月球捕獲軌道段的第一天總共十天的測量任務。 (11-05 15:43)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VLBI分係統的各測站數據處理中心設備工作正常,VLBI測量數據及時傳輸到北京的航天飛控中心,數據資料很好,滿足了工程的要求,為嫦娥一號衛星的精確定軌作出了貢獻。 (11-05 15:43)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謝謝。 (11-05 15:43) 0字 [0/0]
[文字報道]: 美聯社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請問裴照宇先生,我們知道嫦娥一號是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運送上天的,我想問一下,中國對於下一代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打算什麽時候啟動? (11-05 15:47)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長征五號是我國計劃研製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它使用氫氧作為燃料,是環保型燃料,它具有較大的推力。根據我們現在的計劃,預計要到2012年之後進行火箭的飛行試驗,才能進行發射。在我們第二期著陸探測的方案中,曾經考慮過使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但是,為了使用更成熟的火箭,我們現在正在考慮其他的選型,包括長征三號係列的其他型號。我們在長征三號係列裏還有一型號的火箭,就是長征三號B,這種型號的運載火箭也具有較大的推力。 (11-05 15:49) 0字 [1/0]
[圖片報道]: 美聯社記者在現場提問 (11-05 15:50) 0字 [7/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正在論證用長征三號B進行發射月球著陸探測器的可行性。謝謝! (11-05 15:52) 0字 [0/0]
[圖片報道]: 裴照宇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11-05 15:52) 0字 [4/0]
[文字報道]: 人民日報記者: 首先祝賀嫦娥一號衛星今天上午進入了月球軌道。請問幾位專家,隨著今天上午嫦娥一號衛星進入月球軌道,是不是可以說這次嫦娥一號衛星基本上獲得了成功? (11-05 15:52) 0字 [1/0]
[文字報道]: 人民日報記者: 另外,我們知道嫦娥一號衛星自發射以來,已經引起了全國老百姓的廣泛關注,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嫦娥熱”,作為嫦娥工程的直接參與者,請問專家是如何看待這種“嫦娥熱”,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嫦娥工程與我們老百姓是什麽樣的關係?會對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什麽樣的影響?謝謝。 (11-05 15:52)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自從嫦娥一號發射以來,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嫦娥熱”,月球探測工程得到了全國各個方麵的廣泛關注,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是這個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對國家和人民生活的影響。我想,通過這個工程的實施,我們對這些影響會認識的越來越深刻。  (11-05 15:52)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列舉幾個方麵:一個方麵,通過工程的實施,展示了我們國家在經濟、科技、社會等方麵的綜合發展,一個國家隻有具備經濟、科技的綜合實力才能夠實現這樣的工程。 (11-05 15:52)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同時,工程的成功也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民族自信心等。 (11-05 15:52)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二方麵,通過工程的實施,跨越式地提升了我國航天技術的整體水平,使我國航天活動範圍從地球空間擴展到月球或者更遠的空間。 (11-05 15:53)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為了實現繞月探測,在工程研製過程中麵臨著許多新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得到了很多新的認識,也獲得了很多技術的突破。正是由於這些技術的突破,使我們的技術水平躍上了新的台階。 (11-05 15:53)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三方麵,通過月球探測工程,將積極推進我國基礎科學方麵的創新與發展。一是可以深化對月球的認識,二是可以通過月球來開展更多的對宇宙空間的研究。 (11-05 15:53)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四方麵,工程的實施還將帶動一大批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這些高新技術的進步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必將對人民的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11-05 15:54)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五方麵,通過工程的實施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領域和大型工程管理方麵的人才。 (11-05 15:54)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此外,大家也都看到了,隨著嫦娥一號的發射,全國也掀起了一股天文與航天的科普熱潮,這對於弘揚科學精神,激勵探索與創新的意識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1-05 15:55)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謝謝大家! (11-05 15:55) 0字 [0/0]
[文字報道]: 中央電視台記者: 中國如何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就組織和實現了這次繞月探測的?謝謝。 (11-05 15:56)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這位記者提的問題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想,第一我們是有一個好的環境,這個工程實施以來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與高度關注。 (11-05 15:56)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國務院的領導在工程開始之初和在關鍵的時候對工程的實施做出了多次批示,這對於工程的正確實施具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而且在研製過程的關鍵階段多次到研製一線去視察指導,看望研製人員,極大地鼓勵了研製人員的積極性。  (11-05 15:58)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同時全國各個方麵,全國的人民都對這個工程給予了熱情的支持。 (11-05 15:59)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我舉一個例子,今年的8月17日,嫦娥一號的試驗隊準備到發射中心去進行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在首都機場,他們的票是7點多鍾的,結果到機場,那趟飛機取消了,在民航方麵的大力協助之下,很快地調整到8點多的航班,80多個人進行這麽快的調整是不太容易的。他們上了飛機之後,還是有5個人沒有座位,這時候有五位乘客主動站出來把這趟航班讓了出來。這充分說明了全國人民對這個工程的支持。 (11-05 16:00) 0字 [1/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二個方麵,建立了完善高效的組織體係。整個工程成立了領導小組,任命了工程兩總係統,國防科工委還專門成立了月球探測工程中心,來全力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這些措施都保證了工程的總體協調工作和具體的組織實施工作。 (11-05 16:02)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三個方麵,全體參研、參試的人員深深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們勤奮地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體現了優良的素質和作風。 (11-05 16:02)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第四個方麵,中國航天已經發展了50多年,這50多年的發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研、生產、試驗體係,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航天工程經驗,這些體係和經驗為月球探測工程的實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11-05 16:03)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另外,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尊重科學規律,按照係統工程的方法來組織實施,緊緊抓住了大係統的協調、關鍵技術的攻關、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這些關鍵點,避免了反複,保證了質量與可靠性,保證了進度。 (11-05 16:04)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繞月探測工程是一個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複雜工程,工程實施以來我們按照國家領導人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程的研製和建設工作。  (11-05 16:04) 0字 [0/0]
[文字報道]: 裴照宇: 謝謝大家! (11-05 16:04) 0字 [0/0]
[文字報道]: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剛才發言人介紹到在地月轉移軌道,本來我們計劃有3次的軌道修正,事實上我們隻實施了1次。這是不是意味著衛星和測控係統比我們預期的狀態好得多?這點對於以後飛行任務的執行積累了哪些有利的因素呢?謝謝。 (11-05 16:06)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原計劃安排了2-3次的中途修正,主要是確保衛星經過地月轉移段之後,準確進入到近月點轉移站以後,準確地進入到月球近月點200公裏、傾角90度的目標位置上。最終我們在整個地月轉移軌道階段,我們隻實施了1次,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麵,我們做了一些改進: (11-05 16:08) 0字 [3/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首先,我們采用了更加成熟的精密定軌技術,使我們控製前的軌道精度定得更加精確。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控製的參數進行了更加精確的標定,同時也更加優化了整個控製策略。 (11-05 16:08)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其次,衛星控製精度非常之高,所有的控製策略嚴格按照控製量大小執行的,跟我們的策略基本上是完全一致。  (11-05 16:09)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另外,為了這次控製,我們之前都要開飛控會,對每一個控製參數都進行了精益求精、認真地分析和標定,也保證了我們整個後續控製的精度。 (11-05 16:10)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經過我們反複地計算和核對數據之後,我們確定的數字是在第41個小時實施1次中途修正,我們就能夠準確地將衛星控製在我們預定的目標位置上。 (11-05 16:10) 0字 [0/0]
[文字報道]: 麻永平: 謝謝。 (11-05 16:10) 0字 [0/0]
[文字報道]: 搜狐網記者: 我代表搜狐網的網友問各位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第一次近月製動是嫦娥衛星探月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技術難度很大。我想請龍江副總指揮介紹一下變軌製動的全過程,在這過程當中最讓你緊張的是什麽時刻?謝謝!  (11-05 16:11)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衛星在製動過程中,大概分成三個過程,在講這三個過程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衛星在天上常規的運行姿態。 (11-05 16:11) 0字 [1/0]
[圖片報道]: 龍江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11-05 16:12) 0字 [4/0]
[文字報道]: 龍江: 因為衛星在天上飛行的能源主要來源於太陽,所以衛星在飛行的時候,常規下衛星頭部,我們假設定義衛星頭部,是對著太陽,在變軌開始的時候,第一個步驟就是對衛星進行調姿,調姿是將衛星的頭部由對向太陽轉向要開始加速或減速的方向。  (11-05 16:13) 0字 [1/0]
[文字報道]: 龍江: 衛星的姿態達到我們設計好的方向之後,開始第二個步驟,就是進行發動機的點火。發動機點火的目的就是要給衛星一個加速度或者是反方向的製動,達到軌道控製的目的。 (11-05 16:13)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第二個步驟結束之後,基本上衛星的軌控就結束了。 (11-05 16:15)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然後我們進行第三步,將衛星還是轉變為原來的常規姿態,對日定向姿態。 (11-05 16:16)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應該講這三個步驟都是比較複雜的,尤其是上午近月點製動是整個飛行任務的關鍵點,在整個製動過程中都是比較緊張的。但同時信心還是非常足,因為我們的衛星狀態和整個設計狀態、各係統的保障都是非常有力的。上午的變軌成功也充分證明了我們整個隊伍的實力。 (11-05 16:16) 0字 [0/0]
[文字報道]: 丁傑盔: 最後兩個問題。 (11-05 16:16) 0字 [0/0]
[文字報道]: 財經雜誌記者: 前段時間我采訪過美國宇航局和歐盟宇航局的一些科學家,今天嫦娥一號已經成為繞月衛星,作為中國人我非常自豪。請問龍江副總指揮,您如何看待國家在太陽係探索方麵的競爭和合作?我想請您從技術的角度談這個問題,是否希望與其他國家開展一些合作?謝謝! (11-05 16:17)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應該講我們開展航天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推動人類的進步,為全人類造福。我們希望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來促進整個全人類航天的發展。 (11-05 16:17) 0字 [0/0]
[文字報道]: 龍江: 但具體采取哪些合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具體實施。謝謝! (11-05 16:18) 0字 [0/0]
[文字報道]: 丁傑盔: 最後一個問題。 (11-05 16:18) 0字 [0/0]
[文字報道]: 北京青年報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請問鄭為民先生,也是關於VLBI測量技術的。隨著這項技術在嫦娥衛星工程中的成功應用,是不是意味著在我國以後的深空探測過程中還將用到這項技術,這項技術將會起到什麽樣的作用?謝謝! (11-05 16:19)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嫦娥工程立項的原則是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條件,用較少的經費達到月球探測的目的。我國目前雖然還沒有深空網,但已有的航天測控網能夠很好地提供衛星測速和測距的數據,而VLBI技術可以提供精確的VLBI的測量量,所以USB加上VLBI可以更好的完成對嫦娥衛星的測軌任務。 (11-05 16:20)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在工程立項之初,經過反複的論證後決定,嫦娥工程測控通信係統決定立足現有的USB係統和中科院的VLBI係統,通過適當的技術改造,使其滿足嫦娥一號衛星各飛行階段的遙測遙控、測軌和導航任務。 (11-05 16:21)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方案是成功的。VLBI這一技術在嫦娥工程中的應用具體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前麵提到的事後模式,就是將數據記錄在硬盤上,然後傳送到數據處理中心進行事後的處理。這一模式將更多地應用到環月軌道段。另一種模式是準實時模式,就是到目前的這十天,均采用的是這種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對於嫦娥一號衛星的VLBI測量,四個VLBI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均是通過網絡實時傳送到上海天文台的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準實時的處理。然後再及時地把結果傳送到北京航天飛控中心。 (11-05 16:23)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這一準實時的模式對整個係統的要求更高。VLBI的特點是具有非常精確的測角能力,在深空探測方麵,VLBI技術更適合發揮高精度的測量作用。 (11-05 16:24)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我們目前正在準備運用VLBI技術對中國和俄羅斯合作的火星探測器進行精密的定位和定軌。 (11-05 16:24)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國際上也越來越多地將VLBI技術應用於深空探測領域。在2006年於北京召開的第八屆國際月球探測會上發表了《北京宣言》,其中寫到VLBI將作為深空探測的新技術得以使用。 (11-05 16:26) 0字 [0/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在VLBI深空探測器精密測量方麵我國才剛剛起步,雖然在這次嫦娥一號衛星的測軌方麵我們有所創新,某些方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總體來講,我們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11-05 16:26) 0字 [2/0]
[圖片報道]: 現場記者 (11-05 16:27) 0字 [6/0]
[文字報道]: 鄭為民: 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院士寫過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聯,對聯的內容是“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經過中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集體努力和創新工作,我們有信心能夠盡快縮小這一領域的差距,進入國際的先進行列。謝謝! (11-05 16:28) 0字 [0/0]
[文字報道]: 丁傑盔: 回答問題就到這裏,謝謝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先生,謝謝龍江、麻永平、鄭為民三位專家。關於工程的後續情況我們還將舉行新聞發布會,及時地向大家發布,屆時歡迎大家參加。 (11-05 16:29) 0字 [0/0]
[文字報道]: 丁傑盔: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下麵我們還準備了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的動畫片,請大家觀看。謝謝! (11-05 16:29) 0字 [1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