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幫嫦娥開個補習班(免費贈送補習資料哦)

(2007-11-05 09:19:19) 下一個
1. 中國航天事業從哪年開始?
嚴格地講,我國向宇宙空間進軍是從1956年開始的。1956年,國家把開發火箭技術納入國家12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當中,這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

2. 中國航天技術目前的水平怎樣?
我國運載火箭技術、衛星研製技術和飛行控製技術位居世界先進水平;近地軌道探測技術、載人航天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位居世界前列!從綜合實力來講,我國航天技術僅次於美、俄和歐盟,暫時座第四把交椅。

3. 中國航天事業經曆了哪些階段,分別有哪些大事件?
經曆了1)應用衛星發射階段;2)載人航天飛行階段;3)繞月探測階段;目前正處在第三階段的起跑線上。大事件主要有:
 1960年成功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製的運載火箭;
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有能力用自製的運載火箭,發射本國自行研製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1975年第一顆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 1984年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有能力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 1985年長征係列運載火箭投入市場,先後為一些國家發射了衛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商業發射的新階段;(這可是對我們國家過硬的航天技術最有力的證明。)
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繞地球飛行14圈,並進行了預定的空間科學試驗,於21日3時41分,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階段的起步。
 2001年1月10日淩晨1時整,“神舟二號”載人實驗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
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載人實驗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繞地球飛行108圈後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阿木古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它搭載著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圍繞地球飛行14圈後並安全返回。“神舟五號”飛船的飛行成功,是我國航天史上繼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後的第二個裏程碑,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
 2005年10月12日9時,“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將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成功送入太空。飛船在太空飛行了115小時32分,兩名航天員完成了預定的空間科學試驗,於10月17日4時33分平安返回。“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進入到多人多天太空飛行的新階段。
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預定於10月31日變軌奔向月球。“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從低空探測邁向深空探測新階段。



4. 火箭發射的時間、地點、方向有什麽講究?
的確很有講究,稍微對比一下“神舟”係列發射的時間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發射都選在秋冬季節,而且多在日落之後發射。這主要是因為秋冬季節大氣活動比較平穩,有利於保證火箭在升空過程中的安全;選擇日落之後發射主要是考慮到光學跟蹤儀器的正常運作;火箭升空後一般會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飛行,這樣能獲得更大的初速度,以節省燃料。此外,火箭發射還要考慮太陽活動的強弱狀況以及盡量在低緯發射。


5. 什麽叫“發射窗口”,“零窗口發射”是什麽意思?
用運載火箭發射航天器,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有年份、月份、日期和時刻的選擇。比如,哈雷彗星以76年為周期回歸,哈雷彗星探測器應選在其麵向太陽的幾個連續年份中發射;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為780天,火星探測器應在火星與地球會合前後連續的幾個月份中發射;有些航天器必須在某個月內連續的幾天中發射;由於工作條件和軌道要求,以及氣象的限製,有些航天器必須在某日內某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內發射。這種允許航天器發射的時間範圍,叫作發射窗口。
“零窗口”一直是“嫦娥一號”發射的關鍵詞,所謂“零窗口”,即指在預先計算好的發射時間,分秒不差地將火箭點火升空,不允許有任何延誤與變更。這直接關係到最後她是否有多餘的燃料去完成撞擊月球的任務。


6. 什麽叫“第一宇宙速度”,還有其他“宇宙速度”嗎?
第一宇宙速度就是能讓衛星掙脫地心引力衝出大氣層的飛行速度,數值是7.9km/s。飛行器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時候可以成為地球的衛星,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的時候就可以成為大陽的行星,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時就可以衝出太陽係,飛行外太空。


7. 什麽叫“深空探測”?
指的是相對近地軌道探測而言的空間探測活動。距離一般超過38.4萬公裏(1個地月距離)。


8. 目前能夠在太空遨遊的飛行器有哪些?
主要有兩大類。一類稱為無人航天器,主要是各類功能衛星,如氣象衛星、導航衛星、軍事偵查衛星等;另一類稱為載人航天器,主要是載人飛船,航天站和航天飛機。航天飛機是目前人類發明的最高級別的航天器,可以實現多人多天多次飛行。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擁有各自研製的航天飛機。


9. 為什麽“嫦娥一號”繞月飛行的軌道看上去是“單螺旋”的形狀?
這主要是因為嫦娥在圍繞月球兩極飛行的同時也在隨月球一起圍繞地球公轉,單螺旋形式是雙重運動的軌跡。


10. 目前,世界上哪些國家有能力探測月球?
從當前來看,發射過探月航天器的國家和組織共有5個,分別是美、俄、歐盟、日和中國。其中,美國於1969——1972年的三年間用“阿波羅”係列飛船先後6次將12名航天員送上了月球。第一個踏足月球的美國人叫阿姆斯特朗,他是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俄羅斯雖然從未像美國人那樣對月球進行過直接取樣探測,但基於其在蘇聯時期對更遠的天體火星的成功探測,一般認為其已經具備探測月球的能力。(1962——1973年間,原蘇聯共發射了7個火星號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後來向地球發回了大量火星表麵的照片和電視圖像。)歐空局於2003年9月發射了“智慧”一號月球探測器,繞地球螺旋式飛行後於2004年11月到達月球,2005年3月步入繞月工作軌道。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綜合利用太陽能電推進係統和月球引力的空間探測器。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於2007年9月14日發射了“輝夜姬”月球探測器,包括主軌道器和兩顆子衛星在內,探測衛星搭載了14種高精度儀器,將承擔研究月球起源和演變的全月球精度觀測、研究未來月球利用和載人探測的可能性、開發未來月球探測技術等3個科學目標。


11. 這次嫦娥一號的“首飛”花費了多少錢?
據國防科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的研製和建設經費為14億元人民幣。跟其他國家比我國的發射成本是最低的!


12. 嫦娥一號的具體結構是怎樣的,包括重量、尺寸、構件和儀器裝置都要介紹一下?
嫦娥一號的整體重量為2350公斤,自身重量1150公斤。主體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兩張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最大跨度18.1米。作為一個複雜的係統,嫦娥一號由結構分係統,製導、導航與控製分係統,電源分係統,熱控分係統,測控和數據傳輸分係統,數據管理分係統,推進分係統,科學探測儀器分係統等多個部分組成。嫦娥一號攜帶有8件科學儀器,分別是:CCD立體相機和激光高度器,用來拍攝月麵的三維圖像的;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伽瑪射線頻譜儀和艾克斯射線頻譜儀,用來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的;微波探測儀,用來探測月壤特性的;幹涉成像光譜儀器,用來分析月球表麵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的。

13. 探月計劃分幾步走?
我國的探月工程共分三個階段:第一步稱為“繞”,主要任務是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第二步稱為“落”,主要任務是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第三步稱為“回”,主要任務是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


14. 月球有自轉嗎?月球上的一天有多長?
月球當然有自轉了,由於月球自轉的周期和它公轉的周期很接近,所以月球上一天(晝夜交替周期)長達29個半太陽日(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這也就是為什麽月球總是把它的正麵對著我們的原因。


15. 月球上有哪些資源,探測月球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月球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地方。據科學家們對之前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的月岩標本進行分析,發現月岩中含有地殼裏的全部元素和約60種礦藏,還富含地球上沒有的能源3He——它是核聚變反應堆理想的燃料。除此之外,月球還是人類認識宇宙的理想科研場所,也是不可多得的太空實驗室和特殊生產基地,並可以作為未來地空航線的中途島和轉運站。人類探測月球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開發月球資源!


16. 月球怎樣誕生的,月球上有水嗎?有沒有空氣?
月球的誕生有三種主流假說:撞擊說、捕獲說以及姊妹說,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撞擊說。這種假說主張月球是由地外天體撞擊地球產生的碎片演變而來的。由於這種假說認為月球是從地球分離出來的,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母子說”。月球上到底存不存在水,一直是各國科學家爭論的焦點問題。就目前來看,我們隻能夠說人類還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證明月球上有水存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月球上沒有空氣。


17. 為什麽在月球上說話不能直接聽見?
聲波是機械波,月球上由於沒有空氣作為聲波傳遞的媒介,所以隻能看見嘴動而不能直接聽到聲音。在月球上即使是麵對麵說話也要借助電話才行。

18. 月球上看地球是什麽樣子的?
給大家看看這幅圖片吧!那個蔚藍色的星球就是站在月球上看到的人類共同的美麗家園!

19. 我們什麽時候可以登上月球?
嗬嗬!要看到中華兒女登月的壯舉可能還需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時候!這裏先提供一份中國登月計劃的時間表,讓大家對登月計劃的時間安排有更深入的一個了解。中國“嫦娥工程”計劃主要分成“繞、落、回”三階段:2004——2007年為“繞”階段;2007——2012年為“落”階段;2012——2017年為“回”階段;隻有順利地完成了這三個階段以後,才會考慮載人登月。讓我們一起為嫦娥加油!祝福嫦娥早日重返月宮吧!

20. 我注意到發射嫦娥一號的“長三甲”火箭箭頭上有個大大的logo,是什麽含義啊?
你觀察得很細致啊!火箭整流罩上的logo是專為探月工程設計的標誌。

由兩部分組成,毛筆勾勒的“大藍弧”像一條蒼勁的青龍,象征著擔任繞月探測任務的嫦娥一號的繞行軌道;大藍弧中央是一對灰色的“足印”,灰色代表月球的顏色,足印象征著中華兒女立足月球的夢想和決心。


21. 嫦娥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講具有哪些方麵的意義?
歸納起來講,繞月探測工程將開創我國航天史上的7項第一:
第一次探測月球;
第一次突破地球近地軌道;
第一次為月球“畫像”,真正用立體相機來獲得月球三維影像;
第一次探測月球表麵元素;
第一次利用微波輻射儀器探測月壤厚度和分布;
第一次在航天器的測控中引入天文測量手段;
第一次利用國際聯網對航天器進行深控。


22. 探月工程的科學家們有哪些,可以介紹一下嗎?
逐一介紹可能有些為難,隻能就媒體公布的專家進行大概的介紹:
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先生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先生
衛星係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先生
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孫輝先先生
國防科工委繞月探測中心總工程師:楊多和先生


23. 聽說我國要建設第四座航天發射中心,是不是真的?準備建在哪裏呢?
確有此事。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我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第四個航天發射中心。建設新發射中心,是為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的需要。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地軌道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建成後將成為我國四個航天發射中心中緯度最低的一個(19°N左右),可利用低緯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並為中國登月計劃提供有利的發射條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