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受多淪多

(2007-11-05 08:37:47) 下一個

感受多倫多                        

作為世界中國移民最多的二個城市,一個是美國的紐約,另一個就是加拿大的多倫多。去年 ,暮春時節,乘國泰航班,經過將近十八小時的飛行,來多倫多探親。在福州登機時,已脫掉冬裝,但走出多倫多皮爾遜機場,依然寒氣襲人,女兒告訴我,現在還好,前幾天還下了暴風雪,零下十幾度。

   到了房間裏,因為有暖氣,使人感到溫暖如春,溫度有二十多度,女婿說,這裏如果房間裏溫度達不到二十度,可以報警的

特別是公寓裏,私家,那就不一定了,因為私家用電要自己掏腰

包。

   多倫多,對中國移民來說,有人認為是天堂,有人認為是地獄,有人喝采,有人罵娘,褒貶不一。當然,作為世界大都市,這裏環境很美,的確很適合人類居住,一切管理都是人性化的,舉一個例子:在那裏,凡是公共的地方,人一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導廁牌和出口牌,要方便的確方便,不象我們國內有的商場,方便的地方,扭扭捏捏地躲在什麽地方,要方便還要打聽一下,而且他們廁所設備非常好,時時有人打掃。因為在他們看來,吃喝拉撒是人的正常需要。寫這篇文章時,晚報上登載,福州公廁全部取消收費,別看是小問題,很激動人心啊,看來我們的廁所問題已經開始與國際接軌了。

  還有就是交通管理比較有序,不管在什麽情況下,都是考慮人第一,車不僅要讓人,還要讓寵物,不是在大馬路上是這樣,即使在一些小路上,也是這樣。我們現在在有交警管理的地方,相對好些,但在一些偏避的地方就不行了。他們街上紅綠燈是絕對絕對權威,即使路上沒有一個人,遇到紅燈,汽車都要自覺停下,行人也自覺。看來交通的管理主要要靠人的素質。從國外回來的人, 都持有這種觀點

  加拿大是個福利國家,公園,社區活動場所,一些展覽館,博物館都是向公眾開放的。有些報紙,也可以在商場門口,自己隨意索取的。人們買完菜,到門口,拿一份報紙回去看。我當時想,這裏是沒有收購廢報紙的,不然一整捆抱回去,那不是慘了。當然有些報紙是要賣的,大多是進口的,新加坡出版的一些華文報紙,什麽《星島日報》等,還有香港出版的中文報紙,那是要賣的。

     多倫多高樓大廈有的是,但在市中心,許多舊式的老房子依然保存很好,許多房子的牆上都爬滿了青滕,顯的古老而又活力。 整個城市給人一種錯落有致,現代與古代並存,現實與曆史交融,一些道路還是石板鋪成的,沒有因為城市發展就一定要將這些曆史搞掉。這就是多倫多人的遠見卓識。即使是一些古代遺址,他們也沒有大興土木,而是讓人們到那裏去領略曆史的氛圍。在安大略湖畔的一處古戰場,也就是當年留下的那麽一些石頭壘成的古城牆,就成了人們遊覽的地方,不象我們國內,有些遺址,非要花大量的資金,蓋房子,塑雕像,雖然說是花俏,但韻味全無。

很多人都說,多倫多很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到了那裏才覺得名不虛傳。感覺加拿大人環保意識很強,正當我們國內裝修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們居家的裝修很樸實,房間裏沒有什麽搞的很花俏的東西。他們喜歡原汁原味。地板還多是我們國內陶汰了的枕木地板。有的居家也用金鋼板,但他們多用地毯鋪一層,減少汙染,他們雖然也圖美觀,而更多的是圖實用和環保,我們特意到家具店參觀一下,許多家具很少用那些油膝過的,有的話也就用青油塗一下。                                       

水泥很少用,除了高速公路和大型建築外,居家房子,屋前屋後很少用水泥,都要種草或花。不象我們以水泥為綱,有空地就要用水泥,這可能與他們地大有關係。

多倫多的環境好,空氣沒有怎麽汙染,可能與他們的燃料也有關係,雖然也有液化氣,但很少居家用。大部分用的是電灶,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更不用說燒原煤了。所以很多移民感到那裏的天特別藍 ,湛藍湛藍的美極了,我的朋友跟我說,他每次                                                                     

回來,一出北京機場,就感到天是灰朦朦的,跟多倫多沒得比。

多市的樹多,到過那裏的人們都有這種感覺,滿城的綠樹,置身期間,確實令人心曠神怡。公園設施以樹為主,保持原生態,搞幾條小路,放幾張木凳子,或者蓋幾間小木屋,就成了公園。

到春暖花開的時節,滿城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特別到秋天,楓葉紅了時候,藍天映襯下的多倫多,更顯的美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