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9 (715)
2021 (161)
2022 (151)
2023 (115)
【人物春秋】
“瞎子阿炳”是道士和寡婦的“私生秋子”,他吃喝嫖賭,還因梅毒導致雙目失明,可後來他卻被稱為中國的貝多芬,可如此潦倒的他,為什麽能成為與貝多芬比肩的民間藝人呢?
1893年,阿炳出生在江蘇無錫,他的原名叫華彥鈞,他的一生如戲劇般跌宕起伏。
當年,阿炳的母親結婚還不到一年,丈夫就過世了,年紀輕輕的她成了寡婦,不久她與雷尊殿的當家道士華清和產生了感情,並懷了華清和的孩子,這個孩子便是阿炳。
阿炳一出生就被烙上了“悲劇”色彩,他的母親更是在流言蜚語中度日,在阿炳4歲時,他的母親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抵抗世俗的歧視。
母親去世後,同族的一位嬸娘把阿炳接去撫養。阿炳8歲時,華清和把他接到了雷尊殿,華清和沒有告訴阿炳兩人是父子關係,他讓阿炳管他叫師傅。
華清和把阿炳送入私塾上了三年學,華清和精通多種樂器,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本領都教給兒子阿炳。
為了讓阿炳學得刻苦,學到精通,華清和相了很多辦法,在阿炳的勤學苦練下,他逐漸熟練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
阿炳18歲時,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小天師”了。在阿炳21歲這年,病入膏盲的華清和把他叫到床前,道出了阿炳的身世。阿炳這才知道師傅原來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這個消息並沒有給阿炳帶來絲毫驚喜,相反道士和寡婦“私生子”的身份讓他內心很痛苦。
華清和去世後,阿炳和堂兄一起掌管雷尊殿,此時的阿炳成了有錢有身份的人。
“私生子”的身份讓阿炳備受打擊,加上“狐朋狗友’的串掇,阿炳開始吃喝嫖賭,還抽起了大煙,麻痹自己內心的痛苦。
因為經常出入“煙花之地”,阿炳染上了梅毒,他整個人變得異常頹廢,最後狼狽的他被雷尊殿趕出了門。
沒有了經濟來源,平日裏那些狐朋狗友都不願接濟他。為了生活,阿炳開始流浪街頭以賣藝為生,因為梅毒的侵害,他的雙目徹底失明了,這讓已窮困潦倒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他的“世界”黑暗了,心裏卻逐漸亮堂起來了,他悔恨自己當初的“胡作非為”,他把如今潦倒的生活看作是老天對他的懲罰。
阿炳不僅在街頭賣藝,還常去茶樓、酒館、煙館聽人們講奇聞趣事,這給阿炳帶來了創作靈感,他把這些趣事用說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讓他擁有了一大批粉絲,以“瞎子阿炳”聞名的創作型民間藝人誕生了。
阿炳在賣藝為生時創作了很多動人的樂曲,其中他最常彈奏的,便是後來被定名為《二泉映月》的曲子。為了更好地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樂曲的感情,他在民間器樂的基礎上,對二胡演奏技術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豐富了二胡演奏的表現能力。
阿炳還是個好打抱不平的人,遇到不公的事,不講理的人,他會把事情編成歌詞唱出來,頗具正義感的阿炳很受百姓喜歡。
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誌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在創作音樂的路上,阿炳還遇到了愛情,他去煙館。賣唱時,認識了煙館女傭董翠娣,她是個寡婦,丈夫去世後,她帶著幾個孩子艱難生活,無奈下她把。孩子們送人後,便來到煙館做女傭。
在別人的撮合下,阿炳和董翠娣同居了,董翠娣充當起了阿炳的“眼睛”,阿炳賣藝時,她隨其左右。由於阿炳的煙癮一直沒能戒掉,這導致他們的生活。條件並沒能因賣藝而有所好轉,可董翠娣卻很知足,不管怎樣她總算有個家了。
就在阿炳遇到董翠娣這一年,他編唱了《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還用胡琴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後來他還創作了氣魄豪邁的《聽鬆》,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
因為阿炳得罪了很多達官顯貴,抗戰勝利後,他曾被禁止再說唱新聞。
1947年,阿炳肺病發作,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此後。他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1950年,南京藝術學院的學生黎鬆壽在琴房拉了一段之後被定名為《二泉映月》的曲子。(據說黎鬆壽少年時和阿炳是鄰居,阿炳常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指點他)。
黎鬆壽演奏這首曲子時,被教授楊蔭瀏聽到,黎鬆壽告訴教授,這首曲子由瞎子阿炳創作,楊教授異常激動,這麽好的曲子一定要收集下來,
幾個月後,楊蔭瀏來到無錫找到了阿炳,楊教授為阿炳錄製了《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6首曲子,《二泉映月》正是在這個時候被定名的。
錄音後的第23天,病重的阿炳參加了一場文藝演出,這是他第一次麵對話筒演出,也是唯一一次。這次他原本要演奏琵琶,可觀眾強烈要求他拉二胡,董翠娣讓他注意身體,不要拉耗費體力的二胡,可阿炳說:“我給無錫的鄉親拉二胡,拉死也甘心”。阿炳演出結束後,台下掌聲雷動。
兩個多月後,57歲的阿炳病逝,他死後不久,董翠娣也隨他而去了。
阿炳一生共創作和演奏了 270多首民間樂曲,可惜留存下來的僅有6首。
在艱難和滄桑的生活之下,他創作出了動人心魄的曲子,他把所有磨難交融在一起,在用最真誠的音樂表達出來,他的內心得以釋放、重生。
一九八三年肖速建
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