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第一次登陸,好像挺複雜,試試吧。
正文

中文教材與中文教學

(2008-06-17 09:13:32) 下一個

在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有不少周末中文學校,有的學校用<<馬立平>>;有的學校
用<<三銳>>;有的學校用<<中文>>。每一套教材背後都有一個所謂的教育教學理論
在支持,教師,家長之間的爭執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其實每一套教材都有它的的側
重點,主要還是決定於各位對於中文的期待值是什麽。比如,<<馬立平>>很重視聽
讀,將寫放在次位,因此教材中加入大量閱讀內容;像<<三銳>>注重認字,將常用
字變成押韻的兒歌,利用孩子的好記性,機械背誦,以達到識字的目的;<<中文>>是
較傳統的教材,聽說讀寫的要求都基本貫穿其中,但是因為量有限,學生投入的時
間有限,所以各方麵效果都不明顯。

作為家長或中文教師,明確孩子學習中文的最終目標是什麽是最關鍵的。本人既是
家長又是教師,成為教師的原因很自私,怕不專業的教師把孩子教壞了。在海外從
事中文教學的教師大多不專業,因為沒有這個條件。不專業的教師在不專業的教學
理論支持下,應用不專業的方法,浪費孩子的時間,浪費我的銀子,是大大地不劃
算。因此在本人棄教多年以後,重新回到講台。我這樣講會招罵,因為我相信會有
不少原本不是專業的中文教師,通過本身的努力鑽研教材,在實際經驗的積累中,
慢慢變得專業起來。

因此,以我的孩子,我的期待值,以及我的教學經驗為例,來討論一下我對中文教
材和教學的理解。

我的孩子八歲,上二年級,在日常學校中學英語和法語(法語是第二語言),周末學
中文。我們是國語家庭,在家基本講普通話。孩子在中國住過一年半,因此聽說中
文是沒有問題,也有一定的詞匯量。問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在家越來越多地講
英文,強製她講中文,明顯講中文的速度沒有英文那麽快,而且說著說著又開始用
英文講了。

我的期待是在她18歲的時候,中文的水平要達到國內初中畢業的程度。有了這樣的
基礎,將來她自學也好,進一步進修也好,都可以更上一層樓了。我想自己在7,8歲
的時候是絕對沒有想過會來美國生活紮根;那麽現在的她將來會不會去中國工作生
活,都是未知數。多一門技術,多一樣吃飯的家夥,我們有這樣的優勢可以讓她去
獲得這個吃飯家夥。更不要講中國文化曆史淵源流長,她長大了去閱讀,去學習,
都可以讓她的人生豐富許多。

要達到這個目標,她需要掌握2500 - 3000生字,由這2500-3000生字可以組成近萬
詞匯。有這樣的詞匯量,寫800 - 1000字的文章應該沒有問題了。閱讀<<西遊記>>,
<<水滸>>也可以遊刃有餘。孩子從6歲開始學中文,到18歲,每年學200-250個生字,
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僅僅識字遠遠不夠,學習語言的最高境界是用,不會看書
麵文章,不會寫書麵文章,依舊是廢物。我曾經跟一個我非常敬重的,海外教學中
文頗有名氣的老教師探討過中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問題。這位老教師提出“聽說讀
寫”齊頭並進是不現實的,她講海外中文教學大綱提出的是“聽說”靠前,“讀寫”
跟進。我沒有研究過海外中文教學大綱,我想那麽多的有經驗的老教師的研究結果
應該是有根據的。但是這個大綱不符合我對我孩子的要求,而且以我的觀點來看,
“聽說讀寫”是不能分割的,應該是共同提供,互補互利。

我所在的中文學校還在用暨南大學的<<中文>>教材 (好像現在不是太流行),我不去
評價這套教材的好壞,因為我沒有這個資格。我隻是談談我是如何為達到我的教學
目標運用這套教材的。一年級的時候,好多別的中文學校一開始不教拚音,覺得很
枯燥,孩子們會失去興趣,但是我教,同時教的是<<中文>>第一冊。每次上課時間,
第一堂課教拚音,第二堂課上<<中文>>中的生字。不管是拚音還是生字,我都要求
會聽寫。教拚音的目的是為了盡快將閱讀和寫跟進,沒有拚音做拐棍,讀和寫會大
大滯後。<<中文>>教材的缺陷是閱讀量少,因此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有額外的課文
閱讀材。二年級,我們還是用<<中文>>,課外閱讀繼續。聽寫詞語以外,還要求造
句。我這兒反複提到聽寫,考試是因為我知道有不少老師為了所謂的保護孩子學校
信心而放棄聽寫,考試,讓學的好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裏,學的不好的孩子,
不知道不好在哪裏。家長辛辛苦苦送孩子上中文學校,3年,5年下來還是什麽都不
會,這樣的教學那是在犯罪。

海外中文教學的困難是在於沒有時間,孩子在日常學校中學習,還有各種各樣的課
外學習任務,像我孩子,還要學鋼琴,圖畫,留給中文的時間也就隻有上課的兩小
時,和趕作業的一小時,準備聽寫的一小時。因此上課的兩小時非常重要。教師有
沒有水平也就看這兩小時,這兩小時的量要足,味要濃。低年級的中文學習識字占
較大的比例,如何教識字,跟著老師寫,跟著老師年固然可以,但是不可以教學生
自己學?到二年級的時候,我基本上是讓孩子們自己來決定了。問幾個問題:“在
這篇課文中有哪些字你不認識,想學的,圈出來。”“A同學不認識的字,別的同學
中誰認識可以教他?”“有什麽好辦法,可以把他教會?”所有的偏旁,結構都在
這互幫互學中複習了;有時候,整篇課文中的生字都比較簡單,幹脆自學,將不同
結構的字分類,看誰記得快;現學的生字現考查是常有的事,因為由此來決定回家
作業的量,抄寫生字可不是每人都抄8遍,人與人的區別是大大地。中文教學不是
“中文字”的教學,僅僅識字是不夠的,閱讀中找出關鍵詞,概括主要意思,都需
要穿插其中。即使是朗讀也不是扯著嗓門就可以。“雨點從空中飄落下來。”可以
有多種讀法。撿張小紙片,讓它從空中飄落,感受飄落的飄逸和緩慢,按著這個節
奏和速度來朗讀,“飄落”這個詞語是不用背字典就可以理解的。諸如此類,還有
很多。

我很反對就字認字,我沒有看過<<中華字經>>,聽說也是將識字放第一位,如果真
是這樣,拿這當教材做實驗,那麽被實驗的那些孩子跟實驗室的猴子一樣可憐。家
長們不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隻猴子吧。

家長們要讓孩子學中文首先還是先要明確目標,其次是要估計可利用的時間和精力,
然後再來選教材,選老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