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琴社:深入西方文化腹地
西方媒體對古典音樂在中國複興充滿期待,中國民樂也在西方崛起。
文/曹適
近日西方主流媒體不約而同大篇幅報道古典音樂在中國興旺的景象。《紐約時報》以一連三篇重點文章,指出中國龐大市場對古典音樂的渴求與西方日趨老化的聽眾群和急速下滑的唱片銷售形成鮮明對照。然而正當中國大陸被許多西方音樂人捧為“天籟應許之地的新香格裏拉”時,一些中國民族音樂家正反向行之,在西方的文化腹地傳播柔和雅致的中國古樂。
安然和她的安然琴社正好為此作一注腳,顯示中國新一代音樂家的堅碩實力和藝術視野。
出生於民樂世家的安然,自幼師從中國古箏之父------中國古箏院校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古箏一代宗師-----
這場音樂會的西方古典主題十分濃厚,但焦點卻集中在有著2500年曆史的古老中國樂器上。它輕拂如行雲流水,重掃若山崩海嘯。時而甜潤秀美,時而清脆明亮。古箏在樂團中糅造出驚人的音量和澎湃張力。當序曲尾聲被層層推向高潮時,古箏幹淨利落的張弛,將安然營造音樂的層次感再一次展現無遺。音樂作為人類共同的語言,莫過於此。
“中國民族音樂正日益受歡迎。在法國人眼裏,中國音樂家是很受尊重的。這的確是一個現象,可以看到大家的注意力向中國轉,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安然說。
就以她創辦的安然琴社來說,剛成立時隻是一個圈內人的交流場所,之後加入了當地的老華僑、再之後是華僑子女,現在則包括了許多法國的古箏愛好者。當一個“老外”在向你講述:南派箏曲的特點細膩委婉、清奇淡雅;北派箏曲的特點是粗獷、豪放、流暢多變時,簡直讓人震驚。安然琴社的DELPHINE說,箏這件樂器自身有著極大的魅力。它不僅悅耳動聽,而且學彈容易,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在工作之餘,花點時間去學習古箏,是自身追求完美、表現自我的過程。而且對自身的氣質、修養的塑造也有極大的幫助,這無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