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計數和束心的工具。
(2007-11-18 11:57:03)
下一個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計數和束心的工具。
據藏經記載,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粒,這種念珠,因太長,或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念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下品為27粒。另有42粒、21粒、14粒及淨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共9種。 佛教念珠的粒數各有其含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是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是表示仁王經所說的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攜帶方便,分108數的1/3或1/6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其他深意。
修改回答 ┆ 采納答案 ┆ 評論 ┆ 舉報
回答:果子
級別:新手
11月13日 19:19 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麵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後: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雲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刹那而為三世也。……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進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護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願心。
十住:
(l)初發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貴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 (2)饒益行,
(3)無恙恨行,(4)無盡行,
(5)離癡亂行,(6)善現行,
(7)無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實行。
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2)不壞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
(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l)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10)法雲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現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
(l)暖位 (2)頂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見上文,茲不贅述。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了解,請參閱(姚秦)鳩摩羅什澤《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係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指:(1)隨信行者,(2)隨法行者,(3)信解者,(4)見至者,(5)身證者,(6)家家者,(7)一間者,(8)預流向者,(9)預流果者,(l0)一來向者,(l1)一來果者,(12)不還向者,(l3)不還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無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無學指:(l)退法,(2)思法,(3)護法,(4)安住法,(5)堪達法,(6)不動法,(7)不退法,(8)慧解脫,(9)俱解脫。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修改回答 ┆ 采納答案 ┆ 評論3 ┆ 舉報
回答:老虎TIGER
級別:學長
11月15日 14:57 一般為7的倍數,有打接的那一顆不算的.佛家以7為大,和中原的不一樣的!
修改回答 ┆ 采納答案 ┆ 評論 ┆ 舉報
回答:andrew
級別:學長
11月16日 21:30 [轉貼]持用念珠的方法
(一) 念珠的含義
念珠,有人叫:數珠也有人叫佛珠,因為它是念佛菩薩聖號或持咒時,用以計數和束心的工具(有兩三種外道,他們也仿效佛教在使用念珠。)念珠,梵名叫做缽塞莫。經雲:佛告(毗琉璃)王言:大王若欲滅煩惱報障者,當慣(串)木株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常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掐)一株子(今日念珠也),如果漸次度(掐)木株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謅曲者,得生三焰天(中略)若能滿一百萬遍者,常得斷百八結業,而得無上之勝果,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涅槃。
念佛或持咒為什麽要數念珠?
(1) 可以收攝心意,使不馳。
(2) 有些修持的行人,希望能持念某一最高數目,因而以之為計數工具。
(二) 念珠長短的意義
念珠的粒數,按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這種念珠,因太長,僅為極少數高僧大德或潛修者使用,以及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者外,極少人使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淨宗的三十六粒、禪宗的十八粒等共九種。它的粒數各有其含義:如一千零八十粒的,是包括了十法界的一百零八個數,而成為一千零八十粒。一百零八粒的,是表示單純的一百零八種煩惱;或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一百零八種無量三昧;或本有的五十四位與修證(由修行而得者)的五十四位。(一百零八數所代表的含義很多,不贅)。五十四粒的,是表示修生(即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種境界,與修證同)之五十四粒。四十二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也。二十七粒的是表聲聞之二十七賢聖。二十一粒的是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粒的,是表示《仁王經》所說的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三十六、十八等粒數的,有的是為攜帶方便,使一百零八數三分之或六分之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通變化,別無其他深義。
(三) 佛經中所說念珠之功德
念珠有其功德,好的念珠,功德可以增加很多倍,不好的念珠,念一倍就是一倍。根據《數珠功德經》的記載是這樣的:
鐵 者:五倍。
赤 銅 者:十倍。
真珠珊瑚者:百倍。
木株子者:(又名無患子,可能桃李之核。因其有避邪之功用故也)千倍。
蓮子者:萬倍。
帝釋青子者:百萬倍。(此物不明)。
菩提子者:無數倍。
《攝真實經》中,則分念珠之功德為:
香木者:一分
鍮石(黃銅)、銅鐵者:三分。
水精、真珠者:一分。
蓮子,金剛子者:二分。
諸寶及菩提子者:無數分。
另外,如《瑜伽念誦經》、《守護國界經》、《蘇悉地經》及《陀羅尼集經》等,對念珠之功德,均有記載。總而言之,所說都是以菩提子的功德最殊勝和最大,這是佛教中,無論出家在家,凡與佛有緣而喜修佛法者,都喜歡使用菩提子念珠的原因。
但密宗修法或持咒,則有視法而用之說,唯鳳眼菩提子念珠可以通用、但其他念珠,經加持後,也有以一當很多倍的功能。
所以,修持佛法。同道們,如要使用念珠(因念珠還有避邪、煞--引用外道名詞--的功用。)最好還是用菩提子,既可增加功德,又可助長道業也。
(四)執持念珠的方法
拿念珠的方法是:將念珠展開,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時,從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Y〉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輪到母珠時,即刻由左向內轉過頭來,再從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萬不要跨越或直掐而過母珠。經雲:不應越母珠,驀過越法罪。因繩線表觀音,母珠表彌陀也。
另外,有些經典中,對於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記載。
《攝真實經》中對執持念珠的方法是這樣:
佛 部:應用右手母指與頭指(食指也)掐之。
金剛部:應用右手母指與無名指掐之。
蓮花部:應用右手母指與四指掐之。
羯磨部:應用右手與四指掐之。
《蘇悉地經》的記載是隻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與無名指之頭相合,中指與小指直立,頭(食)指少屈,附於中指中節以掐之。
蓮花部:合大指與中指之頭,餘指皆舒而掐之。
金剛部:合大指與食指之頭,餘皆舒而掐之。
《軍荼利儀軌》雲:以右手大指撚頭指,當心撥珠,餘三指散直(這是佛部的說法印,這裏則為念誦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轉**狀。
《無量壽儀軌》雲:二手當心,各聚五指,如未敷蓮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無名指移珠,誦至最後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為佛典所載。不過,現在大家都習慣了用〈〈攝真實經〉〉佛部和〈〈蘇悉地經〉〉金剛部的方法了。如果真是發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我認為還是以遵照經典記載的掐珠法去修持為妙。因為功德究竟不同也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諸有情故。以大悲心告諸大眾言。汝等善聽我今演說。受持數珠校量功德獲益差別若有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速求諸法得成驗者。其數珠法應有如是須當受持。若用鐵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銅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淨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若用蓮子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囉佉叉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百萬倍。若用烏嚧陀囉佉叉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千萬倍。若用水精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萬萬倍。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複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臥所出言語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其數珠者。要當須滿一百八顆。如其難得或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數珠法相差別。諸善男子。以何因緣我今獨讚用菩提子獲益最勝。諸人善聽。我為汝等重說昔因。過去有佛出現於世。在此樹下成等正覺。時一外道信邪倒見毀謗三寶。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殺。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審諸佛有何神力。如來既是在此樹下成等正覺。若佛是聖樹應有感。即將亡子臥著菩提樹下。作如是言。佛樹若聖我子必蘇。以經七日誦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蘇。外道讚言。諸佛神力我未曾見。佛成道樹現此希奇。甚大威德難可思議。諸外道等悉舍邪歸正發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議。諸人鹹號為延命樹。以此因緣有其二名。應當知之。我為汝等視其所要。說此語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法王子。如汝所說一無有異。一切大眾聞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善哉善哉。為諸修真言行菩薩者。說諸儀軌則。哀湣未來諸有情等。說念珠功德勝利。由聞如是妙意趣故速證悉地。時金剛薩埵菩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為說之。爾時金剛薩埵菩薩而說偈言
珠表菩薩之勝果 於中間絕為斷漏
繩線貫串表觀音 母珠以表無量壽
慎莫驀過越法罪 皆由念珠積功德
硨渠念珠一倍福 木患念珠兩倍福
以鐵為珠三倍福 熟銅作珠四倍福
水精真珠及諸寶 此等念珠百倍福
千倍功德帝釋子 金剛子珠俱胝福
蓮子念珠千俱胝 菩提子珠無數福
佛部念誦菩提子 金剛部法金剛子
寶部念誦以諸寶 蓮花部珠用蓮子
羯磨部中為念珠 眾珠間雜應貫串
念珠分別有四種 上品最勝及中下
一千八十以為上 一百八珠為最勝
五十四珠以為中 二十七珠為下類
二手持珠當心上 靜慮離念心專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理事法
設安頂髻或掛身 或安頸上及安臂
所說言論成念誦 以此念誦淨三業
由安頂髻淨無間 由帶頸上淨四重
手持臂上除眾罪 能令行人速清淨
若修真言陀羅尼 念諸如來菩薩名
當獲無量勝功德 所求勝願皆成就
加持念珠貫串之法。一如蘇悉地經說。其瑜伽經但說其功能理趣。不說相應知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修改回答 ┆ 采納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