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看電影“Sex and City“來源: 絹子

(2008-06-26 14:11:44) 下一個
終於找時間看了新片”Sex and City”。為了能讓自己充分地enjoy這部電影,我特地找了個影院最清淡的時間,獨自去看了一遍。看之前我沒看任何影評,不讓自己有任何思想準備,就那麽獨自去了影院。李漁在他的“閑情偶寄”中說:
世間至美之物,隻宜獨行。
比如說吃蟹,最好自己親自動手蒸;比如喝茶,最好自己親自動手來泡。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感覺,品出些味道來。推彼及此,我認為對於感興趣的電影,最好也自己去看。沒想到看完之後我是帶著墨鏡出場的:因為這部電影帶給我的許多感動,讓我流下了眼淚而且看完電影簡直不好意思見人。

簡單說說讓我感動的幾個地方:
情節之一。 Carrie雇了一位St. Louis來的Personal assistant.Interview的時候, Carrie問她:
“Can you tell me why you come to New York?
那位女孩回答道:
I came to New York to look for Love.

在那一刻,我在黑暗中哭了. 我不知道人到中年的自己居然還會被這樣簡簡單單的問答感動得稀裏嘩啦。還好, 電影院裏觀眾寥寥無幾,沒人看見我那副狼狽的模樣。
我一邊看,一邊想:拜托, Carrie, 拜托, Miss St. Louis, 你們可不可以不要這樣,這樣用最最簡單的對話把人心擊中?

這就是Sex and City會紅得一塌糊塗的原因吧。在那些看上去有些flashy或者是fancy的時尚,衣服,鞋子,包包,還有那些大膽,露骨的sex talks之間, there are always a few lines. 那幾句畫龍點睛之筆,特別能夠打動人心,讓這部劇從眾多的TV Series中脫穎而出。

情節之二。 Charlotte回答道:“Yes, I am happy everyday. Not every moment, but most of the time of the day I am happy.

我一邊看,一邊想: 拜托, Charlotte, 你可不可以不要這樣,不要這樣的Optimistic,不要這樣的優雅?不要這樣把我感動之餘,還很希望能遇上一位象你這樣的朋友?

情節之三。 Carrie和BIG的 wedding rehearsal dinner.
Miranda對BIG說:You guys are too crazy to get married. Marriage screws up everything.

一直以來總會看Sex and City. 喜歡聽Carrie在每一集開頭, 一語雙關,很煽情地看著你,說:
Twice in one night. Can you handle it?

當Miranda對BIG說道:
“Marriage screws up everything.
相信很多已婚或是曾經婚過的人都會有同感。

Marriage. 什麽是Marriage? BIG患有婚姻恐懼症,忘了他曾在“Sex and City”劇集中哪一集對Carrie說過:“Have you ever seen any married couple that are HAPPY together?

很多女友問過我與BIG同樣的問題。我也常常在想:到底是現代的婚姻還是傳統的婚姻更容易給夫婦以幸福感?為什麽周圍有那麽多trying to work out their differences的夫妻?
傳統意義上的婚姻模式是否值得懷疑?婚姻中夫婦對彼此的“忠誠”該如何定義?那種對彼此絕對“忠誠”的要求是否有違人的本性?

國內女作家池莉在她的那篇“我們該不該結婚”裏也寫道:

三十年前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三十年後卻都在婚姻裏泥足深陷,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現在的世界,除了婚姻,幾乎所有事物都在進步,所有的合同與契約,都在日臻完善,都在力求公平,合理和科學。唯有婚姻規則, 越來越顯得老邁和力不從心。

我在紐約生活工作多年,周圍很少看到象Carrie, Charlotte, Samantha那樣的人,類似Miranda的女子倒是比比皆是。其實, 劇中四位女主角裏比較接近現實人物生活的是Miranda: 做的是一份辛辛苦苦long hour的工作,找的是相貌普通,沒錢沒勢的男朋友. 婚後deal with 的是撫養孩子的辛苦,school activities, PTA meetings, 照顧有病的婆婆。。。很少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很難得到身心的完全休息,每天每時都在為家庭,為孩子,為工作而奔忙。這樣的日子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忙得滿臉的“官司”,滿身心的疲憊,哪裏有精力去考慮Sex?這樣下去的結果自然是還得麵對出軌的老公,分居,離婚之類的Messy stuff。

Marriage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保障,因為它有力地維護了家庭的完整和父母對孩子的義務。可是,對於婚姻中的夫婦來說,marriage對夫婦雙方的約束和要求是否符合人的自然天性呢?

Marriage為什麽會screw up everything? 是否目前的婚姻規則過於機械,過於教條,沒有能夠考慮到真實的人性呢?

情節之四。 Samantha終於下了決心,對曾陪伴她度過Chemo(化療)的男友說出了分手的決定。

四位女主角中,Samantha是最Sexually active的一位。在電視劇集中,她幾乎每集出場都有一絲不掛的鏡頭。在這部電影中,她也不例外。 我想,可能她真是對自己的身材保養很好,極有自信的一位演員,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劇導為了Marketing 的需要,而要求她這樣做以滿足男性觀眾的性幻想。不管怎樣,Samantha這樣的角色,的確讓劇情更加dramatic, 更加colorful。 紐約, the Big Apple, 本來就是充滿色彩與誘惑的。

在紐約生活工作多年對我個人最大的影響就是try not to be judgmental. 不管別人有怎樣的生活方式,沒有必要去judge(評說)人家。大家都是成年人,她/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她/他自己就得承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後果。她/他最終會為自己所選擇的生活方式負責任。作為旁觀者,有必要將自己的意誌/想法強加於人嗎?

我欣賞Samantha做出的決定,因為我也認同男女之間的愛情不是沒有條件的。作為一個單身女人,她沒有必要為了對方give up herself, Not to be herself。

從始至終,四位女子的友情都讓人感動不已。女人是需要這樣積極,溫暖,健康的友情溝通的。忘了在哪本書中看到過這句話:
結了婚的女人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有些女人一旦結婚,就一頭紮進兩人世界,再也不與女友聯係,其實在我看來這樣做對她們自己蠻危險的。從女孩從小的成長經曆來看,女人是群居性的動物,非常需要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這一點與男人是很不同的。 為什麽說結了婚的女人尤其需要友情呢?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在班會上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的確,小時候社交圈子最大,與父母,鄰居,學校上百位同學都有多多少少的交往,到了高中分文理科班就把至少一半同學給劃出了社交圈子。上了大學與同寢室同班同專業的同學來往較多,可是社交麵也無形中縮小了很多。工作之後社交麵更加狹窄,基本上是與同行打交道。成年累月見到的就那麽一些人,等到結婚之後更是進入兩人世界,除了上班,就是回家見到另一半。社交圈子的確很可能越來越狹窄。可是,女人天性是需要交往,需要傾訴的。所以說,結了婚的女人更需要友情。良好的友情互動會帶來保持良好心態的積極效應。 當然,友情也是需要分寸,需要距離的。我想,看了這部電影,並且熟悉同名電視劇的朋友多半都會對Carrie們的真摯友情互動很有感觸吧。

最後想說的是對於電影結局的一點看法:
這部電影的結局寫得皆大歡喜,Carrie和BIG終於在City Hall結婚了,Miranda和 Steve達成了諒解又走到了一起。可是,憑心而論,我真的不太喜歡這個“結局”。也許,這也是出於票房的考慮。畢竟,大多數的觀眾喜歡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吧。

I came to New York to look for Love. (我來紐約是為了尋找愛情。)
Miss St. Louis不僅找到了屬於她的心愛的Loui Vitton包包,還找到了her true love.
Have you found it? 那麽,請問, 你找到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hnn 回複 悄悄話 我上個星期五晚上看的,也是周圍沒做幾個人,在電影院裏也哭了好幾次,感覺特別不好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