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一。舉債放水的全球化好日子不僅到頭了,而且蓄積了大洪水。主動泄洪損失可控,問題可以解決。被動等待潰壩,片瓦無存。
二。關稅戰是唯一可能的出路。也許不能成功,也許副作用很大,但是別無選擇。
三。川普是有能力,有膽識,有機會打關稅戰的最佳人選。有鑒於一和二,關稅戰是肯定要打的。越早打大打越能夠解決問題,副作用越小。有沒有川普都會打關稅戰。但是有川普會更好。如果2020年不竊選,川普繼續貿易戰可能副作用會更小,因為積累的問題會更少。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通過拜登四年,更認識到白左是在不斷地積累推遲大洪水,更加支持川普的手術,也算是不錯的時機。
四。關稅戰的目的不是停止全球貿易,而是規範全球貿易,使得貿易能夠良性循環,生生不息。而不是現在這樣單方向貿易,通過舉債放水造成虛假的貿易流動,並沒有貿易循環,是不可持續的。當然,如果執迷不悟,貿易也不必須全球化。全球化本身的問題就是資本全球化,但是規則沒有全球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脫節。所以要麽世界統一規則,要麽貿易隻在統一規則的範圍內進行。關稅戰就是誰反對,誰加入的試金石。
五。不論是全球化還是去全球化,美國都是規則的製定者,維護者。因為美國是人類文明的火車頭。金融,技術,市場,安保,都是美國領頭。不跟美國就是沒有前途,把美國整熄火了,全人類陪葬。關稅戰的目的就是,拖後腿搗亂的,脫鉤。自己去爬,看能走幾步。想搭順風車的可以,買票守規矩,齊心協力往前衝。白蹭還指手畫腳的去死。
六。關稅計算就是要簡單明了。稅法越“公平”複雜,貓膩漏洞越多。大道至簡。至不濟,一個個再詳談。但是無論如何不可能也不應當過於具體。這其實就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本質區別。關稅隻需大體指導流向,並能夠隨逆差幅度應對就可以了。
七。再一次重申,關稅的目的不是貿易隔絕,而是貿易平衡,才能持續貿易。製造業會有一定規模回歸,但不是也不需要是全部。隻要製造業能回歸到關稅對等,或者守規則的範圍之內就可以。這就好比不需要每個州都有自己的製造業一樣。隻要各個行業可以無關稅相互流通就可以了。比如如果中國讓美國掌控一半的農業供應,一半的銀行服務,美國也不在乎中國繼續把持中低端製造業。反之中國要補貼保護自己的農業金融業,美國也應該補貼保護自己的製造業。也別說美國缺人,給錢給到位就行。實際上政府養了太多閑人,轉崗一下,都不需要另行增加補貼。等於美國的人工其實是免費的。
八。美國的製造業量上差點,質上還是很強的。製造業回歸完全接得住。工薪上的差距在中高端製造業中並沒有決定性。關稅很容易抵消這個差距。真正的問題是政策持久性帶來的投資謹慎。中國的所謂全產業鏈,建起了也就是92年到08年。前麵從美國拆遷到日本,又拆遷到四小龍,又拆遷到中國,現在又拆遷到越南墨西哥印度。多少遍了,沒那麽大的不可替代性。損失有,但是在大洪水麵前,啥都不是。
九。關稅導致通貨膨脹,可能會有小幅度,但不會太多。川普一任的關稅戰根本就是微風拂過。倒是拜登大撒比,限製石油和實業生產,導致了大規模通貨膨脹。說到底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低端且不那麽不可替代的消費品。占美國消費的極少部分。影響恐怕都沒有雞蛋那麽敏感。世界人民這麽關心美國人民能不能便宜地買個狗狗耳機和帽子,卻不關心中國人民會不會失去做耳機帽子的工作,沒了房住飯吃。真是人不如狗。
十。關稅帶來的脫鉤,失業,有可能引發大麵積的經濟蕭條,動蕩。但是不會走到大蕭條時期或引發世界大戰。隻會引發軍閥混戰。因為中俄不具備當年蘇德的水平。不具備大規模外侵的實力。隻會像朝鮮那樣內斂,最後把改開老本吃光後,內爆。對美國和跟隨美國的小弟們影響有限。除非白左聖母婊一定要往上湊,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畢竟會出現不少人間慘劇。但是希望理智的人們記得阿富汗的教訓,記得中國的教訓。
十一。美國大蕭條的教訓。美國大蕭條其實就是不早點泄洪帶來的後果。而這一次的規模還要大一個數量級。美國是一戰開始由關稅向所得稅轉向的,所以說消減關稅,增加所得稅導致大蕭條,從表麵時間鏈而言,更合理。胡佛恢複一些關稅,是大蕭條已經開始,試圖挽救或者逆轉的嚐試。即便不成功,也隻是藥不管用,並不是病的起因。不要故意顛倒。
十二。回到三和十。川普的關稅戰就是拉美國和識時務者上船,規避大洪水的。不樂意的可以去中國,去歐洲。本來倉位就是有限的。股市的動蕩是對各種不確定性的反應,畢竟是徹底終結雅爾塔體係的大手術。但是比之曆史上的各種大動蕩,這次最多是個中等規模。卻可以解決空前的危機。絕大部分人對美國基本盤和川普的大政方針是認同的。因為這就是唯一可能的出路。隨著演化的深入,細節的確定,利好的方麵會逐步戰勝未知的猶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