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關稅,美國必然也必須勝利
首先誰挑起的關稅貿易戰的呢?是中國,不是美國。是中國活著更準確地說,白左在蠶食美國的資產,美國不得不自衛反擊。
關稅貿易戰隻是整個白左和白右,生死搏鬥在經貿領域的表現。在DEI所謂弱勢群體的照顧,在非法移民,等等諸多方麵,都是白左在得寸進尺,挑起事端。如果白右自衛反擊,就被扣上挑起貿易戰,法西斯納粹,種族歧視分子,獨裁等等大帽子。而實際上不許人表達不同意見的,瘋狂且暴力破壞的都是白左。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麽?人類文明的關鍵標準是什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說白了就是,消費水平。消費越多,經濟水平越高,文明水平越高。
有人說了,這不是奢侈浪費,腐化墮落,紙醉金迷嗎?這也叫文明?文明不應該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嗎?不好意思,這些說辭,都是道德,不是文明。而且還是落後文明的道德說教。
道理很簡單。就問誰不愛奢侈浪費。現在普通美國人的生活,在古代,在落後地區,都絕對是奢侈浪費。但是誰敢說中世紀,或者阿富汗比美國更先進,更文明?
說到底,勤儉節約的另一麵解釋就是,蠢笨無能落後。生產不出來足夠滿足消費的產品。稍微大手大腳就把定量吃完了,等著餓死。這不是道德水平高。這是阿Q水平高。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態是人類曆史,人類經濟,人類文明的常態。直到工業革命。
於是人類文明開始有了供過於求的經濟問題。消費不是浪費。生產出來卻不被消費,才是浪費。消費水平就是文明水平。供不應求是消費不夠,供過於求還是消費不足。都不是高水平的文明。高水平的文明就是要把經濟發展到,生產恰如其分地保障最大限度的消費。
而關稅貿易戰的根本,也就在於人類在尋找這個生產和消費的黃金比例中的博弈。
工業化以來,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口在發達國家的占比,已經由90%左右,降到了5%以下。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口則也到了20%左右。換句話說,以現代的技術和生產率,這點人生產就足以滿足所有人這方麵的消費。再多都是生產垃圾。
文明的水平就在於,一方麵用少量人口就生產出人類需求的第一第二產業的物品;另一方麵有社會體係把這些產品有效地分配/交換到所有消費者去消費掉。做到前一點就是工業化,由貧窮走向中等的所謂經濟改革。做到後一點才是現代化,突破中等陷阱進入發達水平,是真正的經濟改革,即政治改革。
世界人口八十億。發達地區約十億,主要是歐美澳地區和少量東亞地區。中等地區約十億,主要是拉美地區和部分東亞東南亞地區。基本上是大航海時代的延續。
以消費為標杆,十億發達人口第二產業消費的生產人口需求是二億發達人口。十億中等人口的第二產業需求對應的是五億中等人口。發達人口的生產消費水平約是中等人口的三倍。
假定發達地區的第二產業外包了一半。也就是輸出發達水平工作一億,合中等水平工作三億。世界貧窮人口六十億,杯水車薪。中國人口十四億(實際可能十二億),都給了中國也不夠。
如果中國真正達到了中等水平(拉美化),其實也可以達到發達地區三分之一水平的生產和消費平衡。但是實際上是中國生產達到了中等水平,消費總體上還沒有達到中等水平。或者說有八億人口達到中等生產水平,隻有二億人口達到中等消費水平。至少有六億產能過剩。而發達地區輸出三億中等工作已經是極限,已經嚴重傷害了發達地區的經濟平衡。
全球化,不論是大資本,還是白左空想主義者,利用有限的發達市場,來無限地賺取差價,或者無限地拯救貧窮落後,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十億人帶不動六十億人,隻會被六十億人帶到溝裏,一起沉淪。
脫鉤,自救,就是川普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也是大勢所趨。看清了這一點,就不會被一時博弈所帶來的進退,起伏,手段所迷惑。正所謂河道彎彎千百轉,終是水向低處流。
有沒有川普,這個文明秩序的根本矛盾都會爆發。川普主動泄洪,總比潰壩要好一萬倍。所以也不要扯什麽貿易戰該不該打。從全球化開始就一直在打。值得討論的隻有怎麽以最小的代價打贏。
總是把凍僵的蛇暖過來。
美國及世界要想過得好,
遠離共產主義、遠離中共!
美國"必須"的,是一場認真的,很可能是痛苦的社會改革。這種改革是改自己而不是改外部世界。所以,博主的所謂"關稅,美國必然也必須勝利"純屬瞎扯。給全世界加關稅,是一場無法取得勝利的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