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全球化有兩大方麵,一個是經濟貿易上的,一個是政治秩序上的。因為文明秩序的上層階級也是分兩大類。一個是生產建設組織管理上的,一個是暴力分配規則秩序上的。前者是文明的基礎和主體。後者為前者保駕護航,或者搗亂破壞。
從經貿角度出發,尤其是跨國跨地區的經貿體係而言,歐洲或者大一些說環地中海地區,自古以來一直是普遍存在廣泛的複雜的經貿網絡的。這是地中海地區的先天地理優勢。也是該地區文明一直領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相比較而言,東亞雖然自古以來在政治上大一統較多,但是即便同一政權下不同地區之間的經貿關係,反而遠遠不如歐洲不同諸侯之間的經貿關係密切。東亞內部的經貿關係甚至不如東亞碼頭到地中海的經貿往來密切。千年缺課導致東亞至今不能適應複雜經貿關係,更不說山寨乃至升級這樣的體係。
大航海取代大草原成為東西貿易的主要渠道以後,由於海運運量是陸運馬匹乃至火車的幾個數量級的碾壓優勢,全球化的鏈接渠道才逐步形成,擁有了足夠的帶寬。而阻塞全球化發展的障礙由自然因素為主,轉向了人為因素為主。或者說文明之間的落差形成了巨大的交流障礙。
西班牙,英國,法國都先後建立了某種程度上的全球經貿體係,即所謂殖民地體係。殖民地體係內部形成較龐大的全球分工和貿易體係。但是對外則是較為人為地互相隔離甚至對立的。一些較小的體係,如葡萄牙,荷蘭,德國,日本等在競爭中處於極為不利地位。俄國在蘇聯以前其實更像東亞,是行政體係不是經貿體係。體係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多次重大戰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得天獨厚,自成體係而且遠離爭端,最後成為最大贏家。
二戰結束時,其實世界上有三大體係。美蘇英。法印土伊南澳加是附著於英美的,中日巴阿是附著於美國的。德國兩分。二戰前到現在的主要勢力還是這些家。
英國代表的舊殖民地體係,不得不依靠和聯合美國來對抗德國而後蘇聯。但是同時美國和蘇聯又和起來在1956年前後徹底拆掉了殖民地體係,將英法由國際體係打回原形,隻剩本土。這其實和當前俄烏局勢也有三分相似。
差不多在同時,中國叛出蘇聯體係。世界成為2.1體係。美蘇各管半個地球,六成對三成吧。遊離中最大的散兵遊勇就是中國。而中國其實沒有本錢能力自成體係。大躍進就是這種情況下的垂死掙紮。結果直接導致數千萬人死亡。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種種亂象。直到1972重新抱上美國大腿,才算從瀕死的狀態下逐步緩過氣來。到蘇聯解體,全球化功德圓滿。
全球化的基本構架其實從二戰結束就已經開始了。逐步收編了英國等,中國,最後蘇東。範圍體量的擴張而已,本質結構上沒有什麽差異。甚至比殖民地體係也隻是形式上的差異。或者說自大航海以來全球經貿體係就一直是存在的。隻是廣度和深度在不斷演化之中。或者說在蘇聯解體之前的幾百年,一直都是多個全球化體係同時存在,相互競爭。真正全球一體化也就這三十年,甚至隻有二十年。次貸危機以後全球貿易機製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或者說全球一體化的理想,從來就沒有完全實現過。推動全球化理論上有幾大好處。避免多體係相互競爭乃至導致戰爭。擴散(美國)技術和市場,帶動全人類共同富裕。實現人人平等,世界大同的共產主義社會。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聯和美國在冷戰初期其實是一個理想,各自實踐。也算是白左泛濫的起源。
那時候蘇美也都是處在大撒比狀態。在歐洲日本等基礎文明比較高的地區,還是頗有收獲的。在中等文明地區也說得過去。但是在低文明地區,基本上都是適得其反。然而很多人以為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不能被推廣,是冷戰對峙牽製,投入不夠的結果。蘇聯解體後,全球化暴起,初始還頗給人以希望。但是很快就發現,扶不起就是扶不起。
全世界主要經濟體對美國基本上都是順差,都是各種顯性陰性關稅。也就是說全球從來沒有貿易一體化,隻有一起吃大戶。但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而且債台高築了。
反過來如果關稅對等,這些經濟體的惰性和落後又極其容易被美國橫掃。從而實質上回歸英國殖民地體係的內部狀態。殖民地(落後文明)永遠跟著跑。其實有關稅保護也是永遠跟著跑,這是文明秩序的水平決定的。但是死要麵子唄。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隻能是相互隔離。所以全球化無論如何也無法真正實現。
或者最多在文明水平差異較小,秩序規則較為統一的範圍內可以實現。顯然美國本土以內是可以的。為了更好的運營和安全。北美圈包括格陵蘭,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馬,阿拉斯加,夏威夷,波多黎各等也是要緊密控製,不服就幹,沒商量。而英國,南美,澳新,日本等屬於值得爭取,而且合格的新大陸文明圈。當然如果非矯情,也不必像北美圈那樣強求。至於再外圍,原則上就放棄了,除非機緣合格。總之原則就是小全球化,在能夠全球化的圈子內全球化。不能的就等到能的那天再說。或許改邪歸正了,或許死個幹淨了。看天意吧。
那麽會不會有並行體係和新大陸體係對抗呢?中國,俄國,印度,歐洲能統合嗎?歐洲能接替美國給中國市場嗎?俄國能從大哥變小弟嗎?印度能取代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嗎?中國能取代美國維護全球貿易線嗎?等等。顯然沒有任何可能。所以未來不會有以前的多家並行體係,也不會再是過去幾十年硬推的一統天下體係。而是一大體係和若幹碎片。碎片進一步粉碎以後,逐步消亡或者真正融入美國體係。但那是十幾幾十年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