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所謂藝術,就是讓人感覺愉悅的東西。人的愉悅客觀上來自於五大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在五覺之外,主觀上還有想象力。前五者是動物性的,後一種是人類特有的。
觸覺一般和藝術掛不上鉤。最多和親情舒適有聯係。嗅覺和裝扮輕鬆有聯係,但是最多也就算是時尚,算不上藝術。味覺雖然是人人喜愛的美食的必須,但是把美食成為藝術,其實也是溢美之詞。所以藝術主要服務於聽覺和視覺。聽覺就是對音樂歌曲戲曲等聲音的藝術的需求。視覺則是繪畫雕塑舞蹈戲劇建築,攝影視頻影視等等藝術的市場。
視覺藝術是影響力占壓倒性優勢的藝術,聽覺藝術次之,文學故事之類則是抽象想象力的藝術。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視覺的信息量最大,聽覺次之,想象力又次之。味覺,嗅覺,觸覺就很粗糙了。一畫勝千言,就已經是視覺對抽象想象力的信息比。而一般人的味覺,嗅覺,觸覺能有幾十幾百種的分辨率就已經很不錯了。而聽覺的分辨率能達到幾千幾萬種,視覺的分辨率能上億種。
視覺藝術的基本是二維繪畫和三維雕塑。舞蹈戲劇是流動的三維。影視電遊是流動的二維,攝影是二維的發展,建築是實用性的雕塑。
雕塑藝術在古羅馬古希臘時代就在西方達到了頂峰。而後的發展隻是量上的發展,並沒有再有質的提升。甚至在西方以外,從西亞到東亞,從非洲到美洲,本地文明都從來沒有趕上來。落後三千年是起碼的。
繪畫藝術也是大幾百年前在西方達到了巔峰。之所以落後雕塑藝術這麽多,主要是受技術條件,尤其是顏料條件的限製。東亞的繪畫走向水墨寫意也是某種無奈之舉。一方麵缺乏雕塑藝術帶來的觀察能力和比例感,無法處理好細節。另一方麵沒有眾多色彩可以選擇,無法表現和烘托真實感。
總體而言,在二十世紀之前,視覺藝術是以現實主義為主的。越真實越自然越好,藝術的誇張也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的。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兩大因素促進了所謂現代藝術的形成。一個就是寫實主義已經如此登峰造極,後來者隻能拾人牙慧,藝術創作和突破的可能變得越來越困難。許多藝術家窮其一生也不得寸進。另一方麵工業化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率越來越高,藝術市場的世俗化工業化中產化也越來越強。這就和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一樣,藝術家也不再是極少數服務於貴族的準貴族,而是隻是藝術從業人員了。
於是藝術家故意脫離群眾,走向反現實的各種抽象形式,各種表達超越美感的藝術,就成為現代藝術的主流。這些所謂藝術,基本上都沒有美感。極少數有的,也是因為保留了自然美的因素,比如自然材質的美,或者自然曲線的美。說白了就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自己想創造新的美,就要問問大自然數以百萬年億萬年的水磨功夫。或許人工智能的快速嚐試是篩選的辦法。但是以百年來人類藝術家的各種嚐試和吹捧,現在看來是極其失敗和死路一條的。就好比郭德綱說的,相聲是來讓人樂嗬的,不是讓人來上課的。藝術是應該讓人愉悅的,不是讓人猜悶的。哪怕要提高一下,寓意一下,也的有愉悅的基礎在先。
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藝術領域,幾乎所有的人文政治領域都是如此。因為技術的進步是無限的,人性的進步是有限的。二戰後白左的大幅度興起也是因此。二戰後美國接管世界。世界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時期,就如藝術發展達到了巔峰或者瓶頸。小的改進可以,大的改進很難。但是作為藝術從業者,人文從業者,政治從業者,個體來說,一輩子一晃就過去了。甚至很多這種人都是沒有家庭,沒有後代,沒有傳承,沒有希望的唯一的一輩子。自然不甘心就這麽平平淡淡總是真。總得我花開後百花殺一把。不論曆史證明,傳統多麽正確,自然真實多麽美麗,那都不是我的。於是紛紛走向行為藝術的道路。鬧完女性(50%),鬧種族(20%)。鬧完種族,鬧同性戀(3%)。鬧完同性戀,鬧變性(0.1%)。還有虛無縹緲的全球變暖變冷,又變暖又變冷。等等等等。
說白了就是要強行改變真實,改變自然規律。以主觀意識來扭曲客觀存在。就是想人定勝天,大幹社會主義改造。就是要保留大自然要淘汰的東西。這種人類文明的走向,其下場其實早已演示了多次大洪水。然而人的記憶比魚長嗎?
同意。
我在希臘奧林匹亞博物館看見的既動又靜的 Nike,甚至一隻普通的鴿子,都覺得達到了雕塑藝術的頂峰。
【繪畫藝術也是大幾百年前在西方達到了巔峰。】
我個人覺得,現在繪畫藝術水平超過了文藝複興時期。
【之所以落後雕塑藝術這麽多,主要是受技術條件,尤其是顏料條件的限製】
我個人覺得希臘時代的繪畫落後於雕塑,跟顏料沒關係。即使把希臘時代的繪畫用數字技術轉換成黑白的,也看得出來水平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