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通識教育在EC不在大學

(2023-05-05 08:58:53) 下一個

所謂通識,就是什麽都知道點,但是什麽也不精通。就是廣而不深。所謂專業就是精深。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擅長都是極其有限的,所以不可能什麽都精深。然而從社會角度而言,什麽都需要精深。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分工合作。由若幹隻精深某一專項的人整合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麽自古以來西方文明領先於東方文明。因為西方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分而合之。而東方隻能大一統或者大散沙。大一統就必然形成一種特長壓製其它特長的結果。於是整個社會文明就成了殘疾。這也是為什麽T11 要重EC而不是重標考的原因。

分工協作,多方製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不需要也不允許一家獨大,不論是八股還是數學還是CS。於是產生了這麽一個矛盾,那就是如果個體精深,又如何協作。一方麵需要一個封建製度,而不是奴隸製度。行業大佬就是行業諸侯,而不是中央任命的官僚。另一方麵個體需要一定的通識教育,作為專業教育的基礎和與其它專業交流協作的基礎。所以通識教育是必須的,但也是輔助的。即不能急功近利到放棄,也不應喧賓奪主的吹捧。比如像儒教那樣,以為一切答案都在於哲學經典。

中小學基本上都是通識教育中的通識教育。如果再加以擴展,那就必須是EC。學校課程是通識教育的必修課。EC教育就是通識教育的必選課。不學EC,而去加強什麽奧數,標考滿分,乃至過多AP課等,都是窄而不廣,違背通識教育的原則。走出校外的EC才是真通識。

有朋友說EC是精深才能出成績,不是通識。大錯特錯。EC的結果是專業,一如通識的結果是專業。然而EC的基礎是通識。一般而言,文體活動起於小學,科技活動起於初中,社會活動起於高中。具體EC是專業,各類EC則是通識。而且就在一類EC之內,又有各種項目。是不是一個學生的喜好擅長,是不是有周邊配套,都是要試一試才知道的。多種嚐試,淺嚐而止,就是通識。

所以說等到大學才想通識,已經太晚了。很多項目已經玩不來了。當然有些項目,尤其社會項目才剛剛開始。然而社會項目更講求見識而不是知識。所以在大學強調通識教育,就近乎書生百無一用,強調聖人解決一切的五四精神。純屬YY。目前大學課程大體一年通識課,各一年初級中級高級專業課。這個比例是比較恰當的。兩年以上的通識課純屬浪費。不如明確修個第二專業,或者參與一些課外活動。當然如果不經思考就跟風白左,那麽就更需要去校外上一些通識活動,而不是在校內學更多的八股通識課了。原則上本人支持廢除單獨文理學院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