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寄希望於未來。
現代技術條件下,饑寒交迫已經不大可能。美國中產往上就更是世界的上層。財政差距的意義已經非常有限。對生理性需求早就超額完成。多出來的其實和打遊戲的裝備籌碼一樣,數著爽而已。
另一方麵全球化的階層固化和巨大貧富差距,又使得真正翻身難上加難。大部分打工做題家都卡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
吊詭之處在於,為什麽不“消費”虛錢去養孩子。比如說不工作,多生養,多領養。所以真有錢假有錢,就看養了幾個孩子。養不起的是真窮人。
這麽說吧,要比收入的話,養一個孩子收入乘三,兩個乘五,三個乘八。因為每個孩子不僅要多吃一份,還導致少掙一份。養孩子容易的地方,等於是社會的隱性福利多,稅費少。實際可支配收入高。不要被表麵的數字迷惑。這就是為什麽一個馬來大專生的實際生活水平比上海博士高。一個印度的鄉村青年比鄭州民工生活好。雖然表麵上後者的薪水GDP是前者的幾倍。
說到底打工掙錢的,或者說在錢成為資本錢之前,一般人的錢都是消費錢。攢一部分應急是對的。但總體來說,消費錢不消費掉就是浪費。掙錢就是為了消費,不是為了數數的。消費的錢沒消費,就合資本的錢沒投資一樣,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