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理論上講,有五百萬資本就可以基本保證四十萬的年回報。甚至如果考慮稅收和生活成本的因素,二百五十萬資本經營就足以壓製四十萬的工薪工作了。從純技術角度而言,資本就是這麽壓倒勞動。感謝全球化。
換句話說,從純厲害計算角度出發,大部分小鍾沒必要爬藤,沒必要學醫,沒必要學電腦,沒必要去都市打拚,甚至沒必要上大學。隻要會理財就行了。
很多美國老居民,甚至可以說整個美國,尤其是火熱的兩岸都市,其實說穿了都是在理財做金融,不幹實事。幹實事的都是亞洲奴工和兩岸的進城民工,比如老鍾。
老鍾還推小鍾去打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說好聽點是憶苦思甜,優良傳統。說不好聽的,就是忘了初心,沒有與時共進,見識沒跟上階級地位的變化。蹲在沙發上喝粥。小鍾應該學習的是錢生錢,而不是還掙血汗錢。
比如說,兩岸房地產火,可以投資啊。但自己不一定需要住在煙火氣息中啊。為了兩岸的房產增值期望,就跑過去擠一輩子等升值,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跑過去主要是為了那份工作,房子隻是附帶的。如果主要為了房產增值,完全沒必要跑過去。中國占在全球化風口的那些年,投資是明智的,但是誰真去入籍呢?
所以說,小鍾學什麽幹什麽去哪裏,自由度要比老鍾大得多。感謝老鍾打下的階級地位。不充分利用就白費勁了。
怎麽說呢,老鍾服務了一輩子,攢下的打賞得到的幾個籌碼,小鍾可以上桌了。雖然是比較低的桌。小鍾其實有以下幾種打法。
一個是老錢多元化打法。省心省力,但是隨大流。比打工肯定好。但是更進一步,很難很慢。另外找份工作,主要是圖開心,省得自己閑得沒著落。所以也不求繁忙高工資。不值當的。有精神還不如投資更積極一些。
二就是如果真挺喜歡某一行,還掙得不少。那也主要是為了高興就好。多掙點是體現價值的麵子。放在背後的家資早就保底了。四十萬真算不上值得的目標。尤其成本和幾率也不多好。所以二和一本質上是一回事。就是理財是生活副業,但是收入的主業。工作是生活的主業,收入的副業。
當然如果工作收入高了,多攢出點本錢也是好的。但是如果是衝這個回報,那還不如直接更積極地理財呢。而積極理財就是三。
看明白了吧,人的籌碼其實有兩大塊。一塊是真金白銀,一塊是時間/青春/生活。一和二,兩塊籌碼是分別下注的。三是把青春也投入到理財上去,二合一。
那麽四是另外一種二合一,把老本也壓在青春上。賠了賺了都更大。老錢或者真有資本的都不會這麽幹。籌碼越多其實越保守,因為盤子越大,躍進的可能越小,經濟規律也不允許。所以還是多元化。用一小部分摻和進青春賭注中。青春賭注的特點就是基本無法分身,永遠都得全押上。但是想贏大的,也不得不願賭服輸。
這種升級也是自古以來的老生常談。學徒奔的首選當然是掌櫃甚至老板。老板的下一代起點自然是為了維持店麵。當學徒也是為了曆練,絕不是想從來一遍。甚至部分子弟反而要利用已有的資源去讀書(實質上是為了從政當官)或者去從軍(成為貴族組織民團)。這樣店麵也才能真正能繼續發展,同時反過來支持軍政的存在。大買賣從來不僅僅是商業問題。更不是工薪四十萬能夠企及的。往往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
想享受生活的選一,想一鳴驚人萬劫不複的選四,想厚積薄發的選三,四不像的選二。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不僅對自己重要,而且嚴重影響甚至決定後三代的人生。
從群體角度來說,五成選一,畢竟比較舒適。二成選二,二成選三,畢竟有一定的辛苦風險技能的要求。一成選四,畢竟開拓性太高,卻也是群體必須的。這種比例是比較合適的。現在老鍾眼裏隻有二,實在就是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了。
老鍾隻有青春籌碼。所以隻能選四十萬這種工薪路數。甚至絕大多數也隻能說是看著四十萬胡蘿卜拉磨的驢。好歹總算攢了點家底,或許能讓小鍾不再拉磨。如果還推回去拉磨,就實在有點缺心眼了。小鍾可以選,但是比起老鍾來,更可以不選。
而老鍾能有這份青春來美國拉磨,所以有機會翻身。而不是在中國當奴隸。其實也要感謝或者譴責老鍾祖輩的選擇。選擇了讀書和選擇了中國。選擇就是比努力更重要。選擇就是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