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是武力和財力。
選票猶如鈔票,本身輕飄飄的一張廢紙,甚至一點電子信號而已。真正的價值在錨定的實貨上。在真金白銀上,在流血流汗上。在背書帶來的實際行動,實際貢獻上。
所謂的民主自由普世價值,某種程度上讓自由派給念歪了經。美國推廣民主,不是去賞賜民主,強迫民主。而是推薦給大家,要學美國一樣自己爭取民主。不是等著發選票,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去要選票,換選票。不是說投了票,就等著明君賢相按憲法聽取意見。而是一不聽選下去,二不聽趕下去,三不聽打下去。選舉是文明省事的軍旗推演,最終還是看支票能兌換出的現金。跳票太多,就直接上現金。鈔票太水,就直接上金幣和子彈。
假的就是假的。一次兩次,大家投鼠忌器也就捏著鼻子忍了。再三再四,那就隻能掀桌子了。說到底,民主這玩藝是必須有範圍限製的。不是誰都能上桌的。上桌的前提是大家認同規則來玩。出千多了,抓住不抓住,也沒人玩了。也就沒什麽民主不民主了。
現在的規則是一個美國公民一票。這個規則是兩百多年來演變來的。甚至可以說是三千多年來演變來的。所以也不見得是什麽金科玉律,繼續演變成什麽樣也未可知。
大時代推進到現在,也的確到了某種節點,某些決定性的變化可能正在發生。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看的還是力量。生產力和武力。
老鍾做為最落後文明(幾乎沒有之一)東亞文明出來的千年打工讀書人,對選票的本質的理解往往還比較幼稚。以為選票和糧票一樣是去換取或者起碼維護好處的。說得俗點,是拿出來賣的。然而實際上,選票其實是股票,是要拿出錢出力甚至出血來買的。也就是說,投票隻是最後的稻草,平時多從學校社區公司開始參政議政,積極主動當冤大頭才是主體。
為什麽美國選票含金量世界第一,就是因為美國公民的實實在在地背書。現在中俄倒下隻是時間問題。實際上在冷戰結束前後就已經倒下了。搖搖晃晃爬起來也隻是垂死掙紮而已。全球化普世價值似乎就快要實現了。如果某一天世界政府而不是聯合國這個廢品,一旦成立。請問,哪個老鍾真心願意和阿富汗公民一起一人一票?聯合國的失敗早已說明,這選票還得按股票投才是真正有代表性,有可執行性。
在全球化狀態下,全球一人一票肯定不行。美國一人一票,美國之外人人零票,也不行。因為美國畢竟決定了世界的走向。世界也必然有利益牽扯,來影響美國的投票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美國的核心成分依然是共和黨為代表的美國傳統價值觀群體。其中傳統白人又占主導地位。這個與其說是白人至上主義的糾合,不如說是文明演變的必然。
民主黨貌似目前有某些優勢,比如掌控更多全球資本和大媒體。然而其實本身的主體也依然是白人。而且組成成分五花八門,各懷鬼胎。共同的紐帶就是都想影響乃至爭奪核心領導地位。
民主黨的核心力量是到目前全球化得益最多的國際大資本,和自由派白左。兩者絕大多數都是白人,從利益上和思想上都和歐洲白人有緊密關係。實際上從骨子裏來說,民主黨白人比共和黨白人的種族歧視心理深得多。歐洲的種族矛盾比美國深不知幾百上千年。白左更是對嚴重的多得多的亞洲非洲的歧視問題視而不見。卻在世界上歧視最少的美國興風作浪。無非就是為了統戰一切美國邊緣勢力來對抗核心。非法移民,極端興趣,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民主黨基本上就是外部勢力加低端人口的組合。外部勢力利益訴求遠遠超過直接選票配額。低端人口的選票缺乏足夠的力量背書,空頭選票。兩者結合,互補互惠。願買願賣。
大航海以來的文明階梯依次是,西歐,中北歐,南歐,東歐,西亞北非,南亞,中南非,東亞東南亞。中南美是南歐的延伸,北美澳洲是西歐中北歐的延伸。在美國的種族政治地位,基本上也是以上這樣排序的。這個與其說是種族歧視,不如說是文明歧視。文明層次相差越遠,對政治價值判斷,手段和操守的理解,相差越遠。越難以默契。按孔子時代的話說就叫禮樂不協,夷不入夏。
但這並不要緊。民主黨的主要組成,資本利益的西歐中北歐係,激進革命的中北歐東歐係,保守天主教的南歐拉美係,保守伊斯蘭的西亞北非係。曆史上就掐來掐去,現在不過是聯合組閣而已。相對附庸一點的是中南非係,在軍政方麵頗有根基。以及南亞係在商管科技方麵很受信任。東亞東南亞屬於邊邊角角。這種基本排列至少已經幾百上千年了。要想打破這一局麵,老鍾必須從根本心態上杜絕賣選票的附庸心態,祈求公平。而是徹底走向買選票。地方豪強組織,刁買人心,布局長遠。
其實民主黨的雜牌軍統戰政策就很不錯。其根本維護的還是全球化資本的老白男利益。並以全球化利潤為錨,統戰了中南美新移民,中東新移民等等。泛泛而談,這兩波人其實也是白人。隻不過比東歐南歐,中北歐等來得更晚而已。時間夠久的話,早晚也會歸化為共和黨。或者嚴肅地說,真正美國人。隻不過現在新來乍到,混不進頂層,曲線救國罷了。所以民主黨的種族主義叫囂,主要是用來統戰中南非人,而不是上麵這兩波新白人。而興趣政策,則主要是用來統戰邊緣老白左,主要是中北歐東歐裔。而興趣政策其實是和中東拉美裔的價值傳統更衝突的。而婦女政策又和興趣政策衝突。而種族政策,婦女政策,興趣政策,環保政策又隻在美國或者廣泛一點隻在發達白人國家提,並不普世推廣。尤其民主黨對均貧富的政策,非常陽奉陰違。因為要統戰全球資本。
總之一大堆亂七八糟自相矛盾的理論政策攢到一起,真也是門藝術。關鍵在於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紅太陽共和黨,或者說美國核心價值。
選舉的目的是通過有機會參與政治而降低社會期望值,至少讓你這樣認為,但很明顯是使得社會效率最低的一種模式。也就是影響的是社會心理,而不是社會輸出,時髦的說法叫忽悠。
理論上講,任何社會都存在層次問題,也就是少數精英管理控製社會。選舉的目的是選出精英,但這個方式與“自然”形成精英的概念矛盾,就會出現民粹通過選舉坐大的局麵。而有這種可能,就一定會發生,這是墨菲定律。
因此選舉是個雙刃劍的概念。
將一種模式神話是非常危險的。關於選舉,人們總是賦予最良好的願望,但結局往往也是殘酷,尤其是在社會資源分配緊張的局麵下,你死我活的概念就會成為選舉主題,而不是合作。
隻要讓權力得到監督製約,什麽製度都比集權天差地別的好。目前民主選舉還是最好的選擇,穩定的民主,選舉,法治,保護少數三原則缺一不可。
哈哈,如果美國情況真是這樣,問題就簡單多了。美國的真實情況是兩百多年延續下來的選舉人團票。博主是否計算過,蒙大拿,懷俄明的一張選舉人團票代表了多少選民,加州的一張選舉人團票代表了多少選民?博主是讚同一人一票還是選舉人票?
美國政壇一直有人呼籲改革選舉製度,采納類似歐洲的一人一票的選舉方法。但共和黨堅決不幹,原因很簡單。未來的10到20年,美國人口將墨化黑化,共和黨白人將麵臨永遠的失去選舉的人口學大趨勢。